土荆芥,名字很土,听起来好像很夸张似的,它是路边常见的野草,有浓烈的气味,很不讨人喜欢,打小就知道,猪都不乐意吃它。虽然名字不好听,土里土气的,但却是一种很有名气的草药,多生于南方,在北方它一般是栽培的。全草可入药,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并能杀蛆虫。
其实,荆芥是一个让人晕得一塌糊涂的名词,那个在市场上被叫做荆芥的一种蔬菜,其实是一种罗勒——疏柔毛罗勒。谁能想到呢?外国人餐桌上的洋香草——罗勒,在国人的餐桌上被叫做荆芥了,它其实跟真正的荆芥八竿子也打不着。
那么,这个被叫做土荆芥的呢?也是跟真正的荆芥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真正的荆芥是唇形科荆芥属,这土荆芥可是藜科藜属。你看看,一直数到八辈子祖宗以上,都找不出一丁点的亲戚关系来,就这样,它还非叫做土荆芥不可了。
土荆芥,别名:臭草、杀虫芥、鸭脚草、香藜草等,为藜科藜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其身影,主产于华东、华南、华中以及西南等各省区,常生长在村旁、路边或河岸等处,可以说在山区农村到处可见,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极易扩散,常常侵入并威胁农作物,给农民的印象可不友好。
土荆芥的形象特征:具有强烈香味,茎直立,多分枝,有色条及钝条棱,枝通常细瘦,有短柔毛并兼有具节的长柔毛,有时近于无毛。叶片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具稀疏不整齐的大锯齿,基部渐狭具短柄,上面平滑无毛,上部叶逐渐狭小而近全缘。花两性及雌性,生于上部叶腋,花柱不明显,胞果扁球形,完全包于花被内。种子横生或斜生,黑色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边缘钝,花期和果期的时间都很长。
虽然是路边野草,但在药用价值方面,却有不错的功效,民间常用来治脚气病。比如足癣,俗称“脚气”,是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特别是在夏季天热多汗,若穿胶鞋、尼龙袜更易引发。本病的特点除了皮肤表现外,最让人难受的是,奇痒无比,所以,得了“脚气”也是很遭罪的事情。
足癣,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泡、脱皮、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伴有剧痒。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故夏季多发,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足癣具有传染性,易反复发作,长年不愈,是一种难缠的病症。
那么这时候,土荆芥就派上用场了,可用它扫除“脚气”,用土荆芥配伍效果更佳,在民间被称为“扫癣汤”的组合:由“乌梅50g,贯众50g,苦参50g,土荆芥100g”组成,将这些药打碎,加水煎沸20分钟后,倒入净盆内,乘热先熏患部,待温再浸泡患部,水冷则去之。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一般可痊愈。方中诸药均可制灭皮肤真菌,其中土荆芥一味用之疗效倍增,尤其不可或缺。
但需要注意的是:土荆芥和荆芥可不是一回事,不仅科属不同,药效也不同,土荆芥,具有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消肿之功效。主治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头虱、皮肤湿疹、疥癣、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而荆芥为发汗、解热药、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呕吐等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草药。
关于土荆芥就介绍到这了,你认识了吗?此为土荆芥,虽是路边常见野草,用它煮水却能治皮肤湿疹,扫除“脚气”,关键农村到处都有,请您识别。得了“脚气”病?别慌,农村一常见野草,用它煮水帮您搞定,有时候,野草也能起大作用。“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