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01:16 热度:640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广东入选作品的评选活动中,具象写实主义油画担纲唱起了主角,一批年轻的油画艺术家随之脱颖而出,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有人认为:这是广东具象写实主义油画继“文革”后的再次崛起。
然而众所周知,具象写实主义油画在西方经历了300余年的辉煌后,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下了主流艺术神坛,进入博物馆“休息”,成为一种边缘的艺术形式,而与时代节拍一致的新的艺术思潮、形式则后浪推前浪般地涌现出来。
在这种多元化的艺术环境中,广东这拨油画家依然坚守具象写实主义阵地、视西方人遗弃的东西为宝就匪夷所思了——在油画探索之路中,这是倒退还是前进?我们的艺术家是在拾人牙慧还是辟径创新?近日,记者就这些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与当下具象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之一、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郭润文进行了一番探讨。
大家简介
郭润文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系副主任,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记者:从这次全国美展的入选作品来看,广东的写实油画的确表现不俗,于是有人高呼:“广东的具象写实主义油画再次崛起了。”作为写实油画的领军人物之一,您是否赞同这一说法?
郭润文:我觉得这种提法很有意思!从历史上看,广东的具象写实油画在“文革”时曾处在中国油画的中心位置,是全国的焦点。那时,广东出现了一批优秀画家,如汤小铭、陈衍宁等,他们当时创作的《永不休战》、《女委员》(汤小铭)、《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渔港新医》(陈衍宁)等优秀作品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文革”以后,广东油画在写实的基础上依然比较优秀,代表性的艺术家有黄中羊、司徒绵、涂志伟等。之后,广东的写实油画处在相对停滞状态,因为一批重要的艺术家要么出国,要么受经济浪潮的影响,放下画笔下海了,他们的才能转移到装修、设计行当中去了。这种状态持续了近10年的时间。
随着外来血液的注入,广东的写实油画又开始活跃起来。这批外来艺术家(范勃、邓箭今、郭润文、林永康等)坚守着广东这块阵地,一直执迷于具象写实油画的探索、研究,虔诚地对待自己的艺术,未被外界艺术思潮、经济诱惑左右。同时,这批人大都身处高校,培育了一批年轻学生。这批艺术家和他们培养的学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出现了自己的语言、面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各类国家级美展中都有上佳表现,尤其在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推选中,他们的表现更为突出。
总之,广东有一批人在虔诚地、心态平和地研究具象油画,这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具象写实油画现已在广东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
记者:近年来,在以您为代表的艺术家的努力下,广东的具象写实绘画着实有蓬勃发展之势,但是西方的具象写实油画已在博物馆内沉睡近百年了,而且您刚才也提到目前广东的写实绘画在全国一枝独秀,说明在当代艺术大行其道的今天,其他地区也没把它当回事儿。这样,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如果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写实艺术家是不是在拾人牙慧?是不是在走回头路?
郭润文:如果说是倒退的话,我倒要问您:是不是前人使用了文字,我们后人就不能使用了呢?绘画样式也是一样的道理,它只是艺术家表达自己感悟的一种工具而已。
客观地讲,西方的具象写实绘画有近400年的历史,于19世纪末走向萧条。尤其是20世纪早期,西方人彻底放弃古典写实绘画,建立了全新的艺术体系。在那个时期,如果艺术家坚持走这条路的话,确实有落后甚至倒退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的高等院校充斥着如装置、影像、行为等艺术,基本上没有具象绘画的教学和研究。现在,就连架上绘画在西方也是勉强存在,巴黎美院等重要美术院校基本找不到具象写实这一块,罗马美术学院只有三个人进行架上绘画的创作,其中从事具象绘画的只有一个人。学生则随便,想做就做,没人要求。但是,西方却有一批贵族收藏家在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回归传统,扶持一些具象写实画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具象绘画理应存在,而且要永久地走下去。
比较而言,在中国60多年的具象绘画史中,艺术家们从未停止过探索。正是因为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的具象绘画才有了今天方兴未艾的局面。而且,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从事的几乎都是架上绘画,甚至是具象绘画——岳敏君、方力钧、张晓刚、曾梵志等,哪位不是具象绘画?哪位不是架上绘画?哪位不是用古老的传统绘画样式进行创作?中国从事抽象绘画的大有人在,可出不来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具象的绘画方式能把问题说清楚,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观众能看得懂。因此,我们从事具象绘画并没有落后,而是以传统的绘画方式来表达对当代的感受。
记者:不管是具象写实还是抽象表意,都是艺术家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而艺术成就最终要通过画面展示出来。郭老师,您觉着自己的画面能胜过伦勃朗、德拉克罗瓦吗?
郭润文:早些年,我以西方油画为参照物,认真研究过油画语言的纯正性。在研究过程中,我得出个结论:你不在17世纪生活,就画不出伦勃朗;不在19世纪生活,就画不出德拉克罗瓦,因为他们的技术含量、艺术样式是和其生存状态密切相关的,我们只能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研究,汲取前人最为珍贵且最适合自己的油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所处时代的认识。这样,我和伦勃朗、德拉克罗瓦等油画大师就没有可比性了。
我认为现代中国具象绘画的价值在于:当西方少有人在这一领域里研究时,我国却有许多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痴迷于具象绘画,并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可以说,他们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优秀的。
记者:中国油画技法和语言发展了,可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出现了:以前不少名家都有历史性的奠定自己在美坛地位的代表作,如汤小铭的《永不休战》、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可现在的具象写实名家似乎找不到代表作,这是否是作品的思想穿透力不够的原因?
郭润文:过去,一张画就能让一个艺术家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因为那时绘画的传播途径较窄,以展览为例:只有全国美展才是最有学术性、最具权威性的美术活动,一幅优秀作品一旦在展览中产生,便可奠定该画家一生的地位。现在就不同了,画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不断展示自己的作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自己的作品。如此一来,只有符合观者审美情趣的画作才能被记住。
另外,艺术家当今的创作多以整体面貌出现,一张画自然不能彻底展示他们的水平。当代艺术为此做出了榜样,这也与国际惯例一致,比如有的艺术家永远坚持用一种符号创作,像张晓刚的“全家福”、岳敏君的“大嘴笑脸”等,以整体符号的方式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难说那张作品是他们的代表作。现在的写实艺术家也是这样,他们用绘画方法、样式和审美要求形成自己的画面,使人一看就知道这些画是谁的作品。
记者:不少具象写实画家之所以改变绘画风格,除了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外,也是一种无奈:眼前高峰林立,无法超越,前景一片渺茫。那您对广东崛起的这批年轻具象写实画家有何期待?
郭润文:现在的艺术状态就是他们以后进行十年或二十年写实油画研究的起点。我希望他们坚持不懈,不要随意改变艺术风格——这是最重要的。其次,不要忽视把社会最敏感的焦点问题纳入自己创作的重要环节,因为中国写实绘画现存的最大弊病是:我们的绘画表达的都是自我审美情趣,甚至是个人主义的东西,没有社会的焦点问题,更没有社会矛盾,最多只能算浪漫主义,根本不是现实主义。这是因为当今的具象写实画家相对温和,生存状态也不错,造成他们走向了不良的状态,即作品是供人把玩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关注生存状态中的矛盾焦点,关注中国或世界的焦点问题。
记者:我注意到了一个现象:不少地方的画家都在模仿您的绘画风格,美术界的“郭家军”出现了。
郭润文:哈哈哈,全国都有这种现象。这当然不是好现象,也不是我的主张。他们当中有的是我的学生,有的不是。我的学生如不模仿我的风格,就有可能出来,否则就走不远。总之,所谓的“郭家军”必须改变自己,建立对具象绘画的重新认识——这是艺术家最重要的品质。
(来源:广州日报)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