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西方艺术还没真正进入亚洲藏家视野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17:51 热度:531

2014年5月13日至18日,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在香港湾仔会展中心举办,如同去年首届的火爆场面一样,今年大会吸引来自39个国家及地区、共245间顶级艺廊参与,超过65000名来宾入场。
  在我们感慨又一届艺术盛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可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本质上是一个艺术品交易场所,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更是全球艺术市场条件下,中国乃至亚洲艺术品收藏的某些趋向。
  香港,湾仔会展中心的巴塞尔现场。许多观众经过会展中心三楼的过道时,都会在西班牙艺术家胡安·赫诺维斯的立体油画《随机》前停下脚步,并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频频拍照。这是现场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它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艺术家用油画颜料塑造了路人行色匆匆的动态,密密麻麻的五彩小人“站”在画布之上,向四面八方涌去。观众或许联想到自己就是画面上的行人,奔波于城市四周,产生了共鸣。
  每年的5月初至6月底香港艺术月,上演逾百场艺术文化活动,其中不仅包括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亚洲当代艺术展”以及即将到来的“亚洲古董展”、“佳士得春季拍卖会”等大型艺术活动,也有“法国五月”艺术节、“ifva独立短片及影像媒体节”等多元化活动。其中,堪称5月亚洲头号艺术盛事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最备受瞩目。
纽约Acqavella画廊的曾梵志的《面具》,这是该画廊唯一一张曾梵志的作品,以300万美元售出。  普通艺术爱好者的巴塞尔:也许这不是最好的艺术启蒙方式
  在这个艺术的大集市上,有毕加索的红色公牛,曾梵志的面具,奈良美智的经典小女孩等经典作品,也有用塑料材料制作的颜色绚丽的无袖上装,面部朝下躺在地上的肥胖男人,或者是以“有钱能使鬼推磨”为灵感的作品……这些来自全球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被画廊带到湾仔会展中心,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肤色不同的观众趋集。
  策展人、艺术家、收藏家云集,也有一些诸如甄子丹、刘嘉玲等娱乐明星前往凑热闹,但更多的显然是慕艺术之名而来的爱好者。时常可以看到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围在某件艺术品前,认真地听着讲解。
  以家庭为单位的组合并不少。一个美国爸爸拖着子女参观展览,他约摸五六岁的儿子用口语化的英文问,“Dad,are we going to see a movie?(我们准备去看电影吗?)”“No,we are going to see the art,just only painting。(不,我们准备去看艺术,只是画作而已。)”听完爸爸的解释,还不懂艺术的儿子,发出一阵失望的声音。
  像这个小孩那样被动地来巴塞尔朝圣的人并不少——毕竟人人都在谈论巴塞尔,不谈论就像落伍、缺场,缺少了谈资。虽然大家都耳闻巴塞尔,但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回事。不管懂不懂艺术,只要付得起250港元的门票,都可以跑来享受这一场艺术盛会。艺术在这里不带有森严的气息,作品面前也没有围栏,只要你一伸手就能触碰得到——现场不止一次出现观众触摸作品被管理员制止的场面。
  但他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不是一个普通艺术爱好者的美术馆,而是一个艺术交易场所。如果你观察买家与画廊工作人员的窃窃私语、讨价还价,就会发现买卖艺术品与买卖别的商品无异,只是成交价动辄几万、几百万,让人想弄明白“它们贵在哪里”而已。
  巴塞尔艺术展是从瑞士“空运”到香港的产物。它于1970年在瑞士创办,2002年于美国迈阿密举行首展,2013年登陆香港,掀开亚洲新一页。该艺术展现在每年分别于巴塞尔、迈阿密和香港三地举行。去年香港首展吸引近6万人次入场,明年香港巴塞尔将于3月中举行。
  “我不认为博览会是很好的接触艺术的方式。”旧金山中华艺术基金会副总监陈畅在现场解释说,很多人忽略了,进了这个展场,就要用商业的标准来衡量。如果缺乏必要的储备和思考而来到这里寻找艺术的话,很容易迷失。“不论多资深的人,只能认识了解部分东西,而且有时也会看走眼。况且一个普通观众直接来到一个售卖的市场,此前一无所知,怎么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的确,巴塞尔艺术展的参展艺术品形式多样,不会像美术馆那样贴详细的标签或设置讲解。如果缺乏一定艺术基础就难以理解它的艺术价值,更无从了解艺术品何以“天价”。这也让上周的一则调侃香港巴塞尔参展作品的微信广为流传——作者利用普通观众与当代艺术的距离,满足了国人调侃八卦的心理。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巴塞尔提供了一个机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作品,看到一些新奇的、不常见到的东西。这种提供国际视野的机会,是目前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所极度缺乏的。
奈良美智作品  大腕们的巴塞尔:比往年多了亚洲味
  如果是资深的艺术客,逛了半圈会发现,亚洲区的画廊比去年增多,占了50%左右。上海龙门雅集的年轻掌门人JEFF与去年首届香港巴塞尔做了比较:“这次比较多亚洲的艺术品,比较抽象、极简主义,但感觉比去年整齐。去年很多亚洲圈内人士都觉得西方欧洲画廊偏多,主办方有协助西欧画廊倾销亚洲市场的嫌疑。今年多了亚洲艺术品,可能主办方也听到去年大家的意见。”
  这是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有意为之。巴塞尔的亚洲总监Magnus Renfrew认为:“要保留亚洲特色,除了参展画廊名额偏向亚洲之外,专门设置了一个针对亚洲或亚太的单元叫做‘亚洲视野’。”今年, 30多家在中国地区有展览空间的画廊参与了2014香港巴塞尔,包括北京长征空间、佩斯画廊、常青画廊、北京公社、Aye画廊、博而励画廊,上海香格纳画廊、广州维他命空间、成都那特画廊等。展会还首次纳入了越南、阿塞拜疆、塞尔维亚、挪威4个国家的画廊。
  现场虽然不乏德加、毕加索等大牌艺术家的作品,但更多的是曾梵志、张晓刚、张恩利、谷文达等中国质量保证。
  佩斯画廊展区,在通道边上最显眼的位置陈设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张洹的立体平面作品《春天的罂粟花田》。进入展区,张晓刚的《大家庭》,宋冬的《三十六历》也都铺陈开来,显示出画廊的专注所在。其中,宋冬的《三十六历》有12套,这套卖价为36万。
  再如香港汉雅轩对谷文达的推广,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在三楼展厅的入口,可以看到谷文达的大型头发装置作品《联合国》悬挂在展场上空。该作以于世界各地收集的人类毛发,编织成各国国旗。这是他自1993年开启的《联合国》系列创作的一部分。香港巴塞尔艺博会5月14日的开幕仪式就是在这件作品前举行,主办方的大力助阵,让这件作品在一开始就获得极高的曝光率。就在前一晚,香港汉雅轩于毕打行的空间内揭开了谷文达新作展的序幕,与在巴塞尔艺博会推出的谷文达的作品遥相呼应。与此同时,谷文达个展也在广东佛山举行。
  如此大手笔的推广谷文达,在汉雅轩负责人张颂仁看来颇为值得。他对媒体表示:“作为一个以艺术馆方式呈现的展览,必须要有连贯性。谷文达的作品本身面貌足够丰富,另外,他是一个特别能够介入大体积的公共空间的艺术家,所以我们认为,比较完整地呈现某位艺术家的话,首选谷文达。”
  更巧妙的是,多家画廊不满足于只在香港巴塞尔的展场争艳,同时也不错过在自己本身的画廊狠狠造势的机会。譬如位于中环毕打行的白立方在自己的空间展出洛杉矶艺术家马克·布拉德福德的最新作品展,汉雅轩呈现谷文达的个展,香港佩斯展示张晓刚的新作展,艺术门画廊推出苏笑柏的新个展,K11艺术基金会pop-up空间带来张恩利的个展“空间绘画”。也有画廊以群展的形式,汇聚大批的艺术家,比如香港本土画廊Ora-Ora进行的是香港年轻艺术家的群展。
  德国艺术家Carsten Nicolai将一系列灯光错落有致地投射在ICC外墙,让香港最高建筑晚间化作一座灯塔。  藏家们的巴塞尔:亚洲收藏家购买本土艺术品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最大的优势,是找来国际上非常多重要的画廊来参展,花心思地与这些国际画廊沟通,让他们带最好的作品来亚洲。香港巴塞尔成立一个专门的画廊挑选委员会。“我们仅有245个席位,今年却有超过500间画廊申请”,巴塞尔的亚洲总监Magnus Renfrew说,入选的画廊,通常要经过一周以上的讨论才能决定哪些画廊能够入选,评选的依据就这些画廊提报方案的质量。
  “我们尝试去对所有艺术一视同仁地以质量论高低,包括新晋艺术家和顶级艺术家。我们所力推的一个绝对原则是,不管画廊带来什么样的参展作品,都应该带来尽可能最好、最棒的作品——因为没人想看顶级艺术家非常一般的平庸之作,他们想看的是顶级艺术家的顶级作品,或是不太知名艺术家的最好作品。总而言之,艺术作品质量绝对要优先于艺术家的名气。”
  此外,香港巴塞尔主办方力求为画廊与买家搭建优质的艺术品交易平台。他们巧妙布局,在前三天邀请全球记者出席新闻发布会、邀请藏家到来参观VIP预展,为藏家举办进行私人讲解,为贵宾设置休息区等。这些举动避免了藏家在周末受到人流拥挤——出席的都是亚洲及亚太地区的新旧收藏家——因为展览的最后两天适逢周末,普通观众人数会大大增加。
  为普通观众提供喝酒喝咖啡的地方,为贵宾设置特别休息区,或许普通展览会难以兼顾,但这是任何一场巴塞尔必须设置的项目之一。Magnus介绍说:“(香港)这里是我见过所有艺术展中拥有最完美景致的贵宾厅。一位中国收藏家曾经跟我说过,湾仔会展这里(靠近维多利亚港)风水很好,看得见水就表示人们将在这里见到财富。”
  这些优质服务,直接体现在VIP预展的成交额上,预展当天频频传来消息:张恩利等中国艺术家成为卖场上的明星,而香港藏家郑志刚购买多件艺术品的消息,也在展场内外广泛传播。
  郑志刚这位34岁的收藏家是香港珠宝及房地产巨头郑裕彤的长孙,“K11购物艺术馆”负责人,他一掷千金“抢购”15件艺术品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艺术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他购买的艺术品包括纽约Marian Goodman画廊收藏的阿根廷艺术家罗哈斯的雕塑作品,价格为6万美元,以及纽约David Zwirner画廊一座卡罗尔·博韦的雕塑品,价格为18万美元。
  根据专业艺术媒体的分析,VIP当日的销售成绩显现两极化的趋势:单件作品成交额达到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作品多是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画廊,或是在香港设有空间的画廊,或是有代理中国艺术家的国外画廊,或是出售符合中国藏家口味的外国画廊,例如上海香格纳画廊以2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了其代理的艺术家作品;台湾诚品画廊出售了四件雕塑作品,价格是6万到7万美元,均由年轻藏家购买。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中国的艺术家表现出了很好的成绩,所出售作品的价格也都比较“亲民”,不像拍场上传来的天价让人唏嘘。例如伦敦Hauser & Wirth画廊卖出了10幅张恩利的作品,其中《The Branch》和《Tension 1》均以21万美元成交;东京hugo Arts画廊在开幕30分钟内就售出了两件香港艺术家的作品,共42000美元。这意味着亚洲收藏家购买本土艺术品的热情非常高。
HKMA刻画人间——朱铭及其近作《人间系列——游泳》  画廊们的巴塞尔:亚洲藏家群体需培养
  有趣的是,在巴塞尔博览会进驻香港的第二个年头,西方画廊似乎还在测试亚洲市场的趣味。不少国际画廊将自己的代理画家全部“上架”,测试哪件作品符合亚洲行情。例如,在白立方画廊的展厅,可以看到克里斯蒂安·马克雷、安东尼·葛姆雷等人的作品;在纽约Acqavella画廊带来霍夫曼、德·库宁、马蒂斯等作品。这些画廊经验老到,不会像第一次参展的画廊那样在已售的作品之侧标注红点,“因为我们渴望藏家主动与我们沟通,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趣味。贴上红点会让有购买欲望的买家失去兴趣。”一位画廊负责人这样告诉我。
  纽约大牌画廊Acquavella所挂出的唯一一幅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是曾梵志的《面具》,主办方称目的是“为了让亚洲藏家停留一会”。听起来有点迎合亚洲市场。这件作品定价300万美金,第二天就被亚洲藏家买走了。至于同场的毕加索的《公牛》,定价3000万美金,问价的人极少。这种情形被媒体以“毕加索遇冷,曾梵志作品高价成交”作为醒目的标题。
  “在展会上脱颖而出并非容易的事,”来自伦敦的Victoria Miro画廊的Glenn Scott Wright表示,他发现去年一些西方大画廊在香港的收获平平,“这里的藏家依然有限,你必须非常敏感,展示一些在这里相对有名的艺术家。想要销售一些他们闻所未闻的艺术家作品是非常困难的。你必须培育这种关系。”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Magnus Renfrew也说,“西方画廊正在运用更复杂的方法考量带什么样的展品来,而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提高展示水准。”
  这些事实证明,中国买家的收藏品味还是集中在中国,西方艺术还没真正进入他们视野。亚洲对于国际艺术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艺术展期间,适逢香港艺术月,香港各家画廊和文化机构同步举办了超过150场文化活动上演,让“艺术”成为全城关键词。包括一年一度的“法国5月Le French May”艺术节以及5月下旬即将举办的“亚洲古董展”、“佳士得春季拍卖会”,将会擦出最耀眼璀璨的艺术火花。成立35年的“HK Arts Centre 香港艺术中心”致力于推动区内艺术发展,它的“光影现场”专区成为香港巴塞尔的分会场,展出影像作品49件,香港巴塞尔的目的是为了“与当地的机构保持着一种更有机的联系”。
  今年巴塞尔将艺术氛围拓展至会场外,邀请德国艺术家Carsten Nicolai创作结合声、光、影的大型户外艺术“α(alpha)pulse”,将一系列灯光错落有致地投射在楼高490米的环球贸易广场(ICC)外墙,让香港最高建筑晚间化作一座灯塔。大楼像灯塔一样将脉冲带进城市,艺术让香港更显活力。
  延伸

  香港艺术月部分活动简介
  佳士得春季拍卖会
  时间:5月22日~5月28日
  今年佳士得春季拍卖的精选拍品于4月及5月期间在亚洲各地巡回展出,并于5月22日回到香港,为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揭开序幕。
  亚洲国际艺术古董展
  时间:5月24日~5月26日
  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展出陶瓷、佛像、青铜器、古董家具、玉器、书画、雕塑、钟表等古董及当代艺术品。
  “刻画人间——朱铭雕塑大展”
  时间:2月28日~6月15日
  香港艺术馆共展出华人艺术家朱铭120套雕塑作品,人物造型取材于日常生活、家庭、工作等范畴。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