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外国艺术品能否成为中国牛市中的新贵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30:28 热度:501

  秋季艺术拍卖已经接近尾声,京城几家主要拍卖公司的成交额维持了春拍时的良好态势,虽然近期股市从近6000点一路下挫至4700点附近,令人担心股市的熊市是否已经来临。但艺术市场的牛市,在拍场不断创高的纪录中毫无悬念地稳固下去。外国艺术品也趁中国的牛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内地的市场上,中国人买外国艺术品似乎正在告别远走他乡的窘境。


  于12月3日结束的北京华辰“西方油画及雕塑专场”,因为上拍的24件作品无一不具有国外背景,即作品作者为外籍人士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该场拍卖中24件拍品有12件成交,总成交额达1408.5万元。与此同时,中国嘉德也将于12月中旬推出一批19世纪欧洲古典油画,作为四季拍卖会中的展卖品。外国艺术品能否搭上中国牛市的顺风车而成为新贵?答案仿佛在乐观与平和中徘徊。


  投资外国艺术品从亚洲板块开始


  其实,北京华辰并不是第一家将国外艺术品推向中国内地的拍卖公司,早在前几年,北京的中诚信拍卖公司就组织过两场以俄罗斯油画大师作品为主的专场,但成交结果并不十分理想。直到2007年春拍,北京翰海组织了“亚洲艺术”专场,81件拍品中约20件来自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艺术家作品在该场拍卖中吸引了中国艺术牛市的部分资金。从单幅作品成交额排名看,韩国艺术家金昌烈的作品《再现》以78.4万元成交,名列第7位。日本艺术家日野之彦的《我》以57.1万元人民币成交价名列第9位。日本艺术家松浦浩之以31.36万元人民币成交的《豪华粉红色》排名第15位。除此以外,该场中成交价超过十万元的亚洲艺术家(不含中国及中国港台地区)作品还有3件,分别是以17.92万元人民币和14.56万元人民币成交的两幅韩国著名摄影艺术家斐淮晟的行为摄影作品《画家的衣裳——包括芮奥、马莉雅和天使们》和《画家的衣裳——塔德玛和女孩子们》,以及韩国艺术家李吉雨以10.3万元人民币成交的《不相关的答案》。值得一提的是,该场拍卖中有8幅作品流标,但只有一幅的作者是韩国艺术家,其余7幅均来自中国艺术家。除了这一幅流标的作品外,亚洲地区(除中国)其他国家艺术家作品成交最低的也获得了3.36万元的成交价,即被称为日本“前卫婆婆”的女艺术家草间弥生作品《花A2》。由此看出,中国买家对于亚洲其他地区艺术家作品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排斥情绪,在价格认可方面与本土艺术家也并没有太大区别。亚洲地区艺术家的作品进入中国市场后,同样会有一部分优秀作品取得和中国艺术家相等的价值回报。


  那么,为什么中国买家会对出现在拍卖市场的亚洲区作品表现出非常自然的接受度。北京翰海油画雕塑总监李亚俐向记者介绍说,中国买家有一小部分对国际市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眼光不止停留在内地的艺术品市场,更是扩展到海外。由于对海外市场有着深厚的了解,这些人知道世界哪些艺术家作品值得收藏。加之亚洲地区特别是韩国、日本与中国的文化共通性,使得这些艺术家作品很快被具有国际眼光的中国买家收藏。而对于那些对国际市场不够了解的买家,一些有实力的拍卖公司亦会通过层层筛选,最后能上拍的是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品。这样,挑选值得信赖的拍卖公司就是挑选值得收藏的作品。


  除了拍卖这个二级市场,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虽然在中国其本应具备的一些功能被拍卖所代替或者掩盖。但也显露出对亚洲其他地区艺术品的关注。来自台湾的陈绫蕙在北京798建立了自己的陈绫蕙当代艺术空间,并着手在北京草场地再建一个1000多平米的艺术场所。她向记者介绍说,虽然目前自己代理的艺术家主要以中国内地为主,但也不排除以后会将外国艺术家作品特别是日、韩艺术家作品介绍给中国买家。另外,一些韩国画廊,比如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表画廊》、《孔画廊》纷纷在中国建立分画廊,并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艺术博览会。《表画廊》社长表美仙说,虽然在中国参加的艺术博览会层次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会尽可能多地参加,以期用高亮相换取高关注。目前其代理的韩国艺术家李容德雕塑作品已经在中国藏家心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外国艺术品是否已 “入乡随俗”


  虽然拍卖行、画廊对外国艺术品都伸出了橄榄枝,但外国艺术品能否“入乡随俗”,它的春天是否真的已经来到,或者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是否已经在中国艺市掀起新的波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藏家对外国艺术品的入市持有不同看法,他说,中国人具有自己的民族情感,在传统上比较排外。而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使得自己的艺术品大量流失在外,这些年经济好转后,在强烈的民族情绪氛围中,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回流的作品,而不是积极关注国外的艺术家作品。况且,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崛起后,大批企业疯狂投资国外艺术品、房地产、股票,结果经济泡沫化出现后,国外艺术品投资亦受到重创,花一流作品的价格买到的却是国外二流甚至三流艺术家的作品,然后又在经济疲软的状况下,以原价的三分之一卖出。这样惨痛的教训对于聪明的中国人来说不会重蹈覆辙。至于目前一些拍卖公司开始涉足国外艺术品市场,他认为亦是一种不得已的举措。因为拍卖竞争非常激烈,在有限的拍品资源被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分割时,拍卖公司就会开辟更多可以成为拍品的资源途径,并通过一些与众不同的亮点吸引藏家的眼球,而外国艺术品正好符合了这样的条件。


  和这位资深人士一样,陈绫蕙也认为目前拍卖市场在当代艺术方面的发展有些“畸形”,她说拍卖行目前也在做对国内或国外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推荐工作。而这部分工作应该由画廊来完成。即一些国内外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还没有完全定型,用陈绫蕙的话说就是没有来得及拿出来“晾一晾”便走入了拍卖市场。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陈绫蕙也反思这种局面是否也说明了画廊在这方面工作的欠缺。同样是画廊负责人(北京玛斯比德)同时也是策展人的黄岩,亦对外国艺术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他认为中国本土艺术家市场就很好,买自己的艺术家作品符合逻辑市场。中国丰富的艺术品足够国内藏家来消化,那些外国艺术品想很快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目前并不可能。


  除了强烈的民族情绪,藏家对外来艺术品的真伪鉴定存在疑虑,也是阻碍其在内地艺术市场飙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前加拿大国民银行驻上海首席代表,现在是法国欧亚艺术中国总监的朱利亚向记者介绍说,在欧洲,可以出具艺术家作品鉴定证书的人非常少,一个艺术家可能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具有鉴定其作品的资格。当买家在画廊、拍卖行购买这些艺术家作品时,只要有这些特定的人出具的鉴定证书,就可放心买入。可是在中国,这样的机制并没有建立,不要说国外艺术品,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买家在购买前,也只有通过多种渠道,比如找可以相信的艺术品经纪人或者艺术家本人来了解作品的真伪。不过,对于外国艺术品进入中国艺市中遇到的阻碍,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负责人林家如并没有过多地提到真伪鉴定的问题,她认为中国内地市场资讯还不够发达,中国买家并不十分了解国际艺术市场,以及在该市场表现活跃的个股。因此,如果说外国艺术品的春天已经到来,仿佛还为时过早。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毕武英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