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04:04 热度:699
“国宝级”爱心
国宝还是赝品?旨在为汶川大地震灾区重建筹款的“国宝献汶川”文物捐赠活动已处于始料未及的尴尬中。
在声势浩大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之后,经过“甄别鉴定”,一共有66件号称总值数亿人民币的藏品为主办方所接受并等待拍卖,在人民大会堂内举行的捐赠仪式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而质疑随之而来,对包括极为罕见的“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和直径超过1米的“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大盘”在内的多件“国宝”,收藏界普遍指认为“假得离谱”的“赝品”。质疑者同时怀疑鉴定方与捐献者有借慈善活动“洗白”赝品抬高身价之嫌。
是真是假?原本热情高涨的汶川县政府如今发现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混乱的“文物江湖”。现在,如何应对质疑,怎样才能将这些“爱心文物”变现以缓解为紧张的灾后财政,实现援助汶川重建的真正意义,成为了让他们头疼的新问题。
“一眼假”?
最早的质疑出现在“雅昌艺术论坛”,这是国内最为活跃的收藏论坛之一。在贴出的赠品图片后面,跟帖者斥之为“玩笑”,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元青花瓷器上,另有部分佛像和青铜器被提及。“看看这些元青花,全国各地的地摊上到处都有,怎么到了人民大会堂?那个官窑大盘子,哪有这么大的啊,博物馆都没有,故宫都没有,是景德镇新品吧?”质疑者说。
元青花众所瞩目的一个背景原因是,2005年在英国苏富比公司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以两亿三千万人民币成交,随后国内收藏热潮被引爆,元青花也遍地开花。目前业内的主流观点是,被论证为真品的元青花不过存世三百件,其中大部分在国外。而本次活动的捐赠品中,就有不少于八件元青花,包括一件鬼谷子下山罐。
该论坛高古瓷版块版主邱先生持同样的观点。他对南方周末记者称,藏品有人看好有人不看好在文物收藏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次的赠品中有很明显的赝品。“有些就是一眼假。”邱说,“说是艺术品可以,但不能说是文物、国宝。”他也提到市场、地摊上到处能看到“那种大盘子”。
所谓“大盘子”,指的是赠品中几件“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大盘”,其中一件直径为一米,另一件则直径达到一米八。
并非仅仅论坛网民,持相同观点的还包括业内专家。北京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毛晓沪在过目上述赠品图录后,囿于无法上手鉴定,审慎未一一给出结论, 但对于这些“大盘子”,他直接给出否定意见,“它的晕散问题完全解决了,这个都超过康熙的水平,根本就不是宣德的东西”,对相关元青花他也频频摇头;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春城则从生产工艺水平给出意见,认为此前被业内认定为真品的宣德瓷器中最大件为60公分,这么大盘子“闻所未闻”。
而联系起事件的背景,质疑者认为,支援灾区的心情可以理解,“你玩赝品我们不管,但不能拿汶川人民开涮”。“这也对收藏界也不公平。收藏是收藏真东西,不是鼓励收藏赝品。”邱版主说。质疑大部分指向“国宝帮”,后者捐献了此次66件赠品中的大部分。
事件由此引发了轩然大波。曾组织藏家献爱心,被认为是“国宝帮”领头人之一的上海《社会科学报》总编辑许明说,“我接到汶川政府的电话,有藏家在质疑电话里对他们说又出了一个‘周老虎’事件。”
“国宝献汶川”
整个事件的缘起,是成都69岁的文物收藏爱好者伍义江的善良心愿。作为四川省收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大地震后,他萌生了捐献收藏表达爱心的希望,但一直未实现。直到今年4月,经朋友的牵线搭桥,汶川县政府成为了伍义江的爱心捐赠对象。
伍义江最终决定捐出的,是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彩“花薰冠架”。伍义江称,之前曾有多人开价数千万却为其坚辞未允。接受捐赠的汶川县表现出应有的谨慎。为稳妥起见,对文物市场陌生的政府特意派一位领导带着这件“宝物”去了北京,找到多名专家鉴定,并对这件文物做了“物理检测”,结果均认定为真。而且,专家们还认为,无论是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以1.2亿港币成交的花石锦鸡纹双耳瓶,还是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以1.6亿港币成交的杏林春燕图碗,都无法与这件宫廷御用“花薰冠架”相比。
若这份赠品能如愿拍卖脱手,这便是震后最大笔的个人捐赠。至此,收到大礼的汶川县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5月10日并在漩口镇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
媒体的报道引发了文物收藏界的强烈反响。随后,汶川接到来自全国的电话,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捐出自己珍藏的国宝级藏品”。
这让正为重建所需的巨大资金缺口而焦虑的汶川县政府看到了某种希望。“县上灾后重建任务很重,资金缺口很大。受灾损失是643亿,中央专项资金对口支援等等资金全部加上,资金缺口还有100多个亿。”汶川县委常委江中渔告诉南方周末。
而如果这些待捐的文物真如上述“花薰冠架”一样也具有名贵的市场价值,那么一旦变现,对于汶川来说,就意味着多了数亿的资金。“我们接到这些东西,说实话对汶川来讲价值不大,必须要把它变现,用于灾后重建才有价值。”江中渔说。
在江中渔看来,捐献者个人若要变现有很大难度,但是通过政府行为,变现就会容易许多。“捐给我们过后,我们通过宣传造势来把它变现。”受到感召的汶川县委办公室就此专门发出文件,组建“国宝献汶川”活动领导小组,江中渔任组长。小组在成都和北京各设立了办公地点,其职责在于,号召并发动全国文物收藏者、企业家捐献和购买文物。
最后包括“花薰冠架”在内,共有66件文物为领导小组接受。报道称,这些文物同样经过了聘请专家的鉴定。7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汶川县政府组织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捐赠仪式,以回馈捐赠者的爱心。
正是这场仪式后,赠品的图片在收藏界流传开来。
“国宝帮”
“领头人”许明介入此事件源于今年5月22日在上海南汇博物馆举办的一次藏品展览会议。他介绍,当时江中渔等数名汶川官员也受邀出席。双方谈到正在计划中的“国宝进汶川”活动,他当即表示支持,并愿意帮忙组织藏家捐献。
许同时是其报社网站所属中国收藏家论坛的超级版主。记录表明,他在论坛上公布了这个消息:“此次活动汶川人民政府决定全部向本论坛藏家征集,,这是论坛藏家的无上的光荣,全部藏品就要三十件,全部由我们捐了。”“后来66件赠品中三分之二是论坛的藏家捐的。”许明对记者说。该论坛在持不同意见的藏家看来是“国宝帮”的大本营,双方最大的异议在对元青花的认识上。
许明介绍,其从事收藏已二十多年,曾去过土耳其三次、伊朗两次,以及各大国内外博物馆上手、拍摄元青花。“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许认为自己馆藏看得最多,是当之无愧的元青花权威。公开资料上,他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和业内主流的“元青花三百件”说法不同,许认为,存世元青花的数量超过了一万件。在他本人的收藏中,就有逾千件。“这些东西拿过去,藏家、拍卖行、专家、博物馆都说是假的,像签过共同条约一样。我开始以为是认识问题,后来觉得是利益问题,他们不愿意放弃既有利益格局。”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鉴定顾问孙学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等是不多的体制内不认可“三百件”说法的专家,他们同样参加了5月份在上海南汇博物馆的会议,后来也被汶川政府邀请为赠品作无偿鉴定。
论坛上获知呼吁捐赠的藏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踊跃的捐赠,且不愿留名。最初很多人给组委会留下的是自己在该论坛的ID。这些赠品中包括了上述八件元青花,另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宣德瓷、宋钧瓷、宋官窑和宋汝窑瓷器等。
有报道曾提及赠品来源,“这些藏品,有的是收藏家们从废品收购站中挽救出来的青铜器,有的是从文物贩子中回收的,有的是到国外抢购回来的。”不同的观点带来不同的认定。质疑者指责“国宝帮”炒作:“那些东西为赝品毋庸置疑。真有心捐助灾区,就实实在在捐点现钱。低成本买进的假国宝,摇身一变成了上亿的捐赠,不是炒作是什么?”既然对元青花各自的“观点”不同,许明认为这是污蔑。孙学海认为,有人认识不到是因为没有见过。“有些专家讲不清楚,光看故宫里的,没有见过的东西不等于没有。”关于鬼谷子下山罐存世数量,许明认为有不下百只;至于“大盘子”,“你怎么知道当时没有特制窑?”许明极力认为论坛藏家捐赠的是正品,因为有“三保险”:“首先,这些赠品都通过了科学仪器的检测,微量元素成分符合相关年代瓷器成分;然后又通过这么多国家级专家的鉴定;还有这么多资深藏家多年来的经验在这里。”“事实证明,汶川政府选择了仪器和专家的意见。”许明说,那些在相关论坛里质疑的,“你没有资格上球场,没有人会信你。是信专家,还是信阿猫阿狗?”
人民大会堂办的,假不了!
如果说关于元青花的不同认识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分歧和争执,“国宝献汶川”活动不小心成为了两派最新的交锋战场。
雅昌论坛藏家“命运之轮”,讲述了一件亲历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他把这个活动发给不懂古玩的家人看后,得到的反应是:“这次活动举办的真好,这些收藏大家太有爱心了。看看照片上这些东西好漂亮,件件精美。”他解释说这些赠品被怀疑有问题,却得到“绝对不可能,你自己看这样的场面,人民大礼堂,看看这些人的派头”的回答。“我当时彻底傻眼了。我本来是想取笑这些人,哪知道最后被取笑的居然是自己。”“国家级的会场、国宝级的藏品、国家级的鉴定专家,把爱凝聚在一起,献给我们的汶川。”社科报论坛上则是这样的发言。在许明看来,此番论坛藏家的赠品被汶川政府接受,是有“历史意义的行为,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许明致力于改变大众对元青花的认识,认为这是一个迫切的形势,因为大量不被认可的元青花每天都在流失,甚至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他把这次“捐赠国宝”作为争取话语权的第一步。“通过这个行为,一方面表明了爱国心,同时还证明了我们藏品的可靠性。”他介绍说,目前已有县一级文博单位、高校受赠了他们的元青花,正在和省级联系无条件免费的捐赠。他把这看作是一步步的渗透,是改变大家对元青花认识的可行途径。
许明提及的“科学仪器检测”指的是采用一种X-荧光屏谱仪进行无损性检测,“在杭州就有一台”。他认为机检结果是可信的,这是鉴定的底线。“通过的都是对的;有些通不过机器鉴定的,不一定不对,因为机器的数据库样本有局限性”,这就需要专家的目测鉴定。
据许介绍,该台价值三十多万的机器为藏友购买,属于杭州利国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同时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杭州科学检测实验室。该公司每年要向该协会上交数万管理费。此次捐赠中受到争议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此前便为利国公司总经理余绍尹持有。“我的藏品一直用木箱装好的,在我家9年了!”余绍尹曾介绍。
此外,实验室将同时与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签约,并向后者缴纳检测费用的10%作为管理费。这是许明和几位股东出资100万成立的民间社团组织,许明介绍其个人占20万-30万元。
在这个研究中心下面,许明成立了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他和余分别为正副主任。由中心聘请的民间专家,将对藏友服务,签发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心授权的鉴定证书。“疑似、甄别和保护,这是进退自如的名称。”许明说。
与杭州相同,今年10月,北京、青岛、南京、广州、贵阳同样会建立实验室,并与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签约成为“中华疑似文物这甄别保护委员会某某研究鉴定中心”。
据许介绍,杭州实验室成立不到四个月,已经发出上千张证书,其中来样中真品达到80%以上。该实验室的一个原则是,检测结果年代不符合不收钱,“成本由公司负担,替藏家服务”。真品证书的市场价格是每张800元。
上述5月在上海举行的南汇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征集民间藏品并进行鉴定。据社科院论坛透露该次会议一共签出了650份证书。其中,“专家鉴定费每件 300元(自理),出具证书。国家级专家五到七人签名。计划外鉴定每件证书1000元,要预定,限量”;目前,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正与上海一号美术馆合作,举办每40天一期民间私藏展,每期展出75位藏家的150件瓷器。这些展品同样需要经过机器的检测和专家的鉴定,每项每件的费用均为600 元。
尴尬的“国宝”
但据汶川方面传来的消息,汶川政府也在担心。
与许明“三保险”的说法不同,江中渔受访时对南方周末记者称,包括机器和专家的鉴定结果,并非一致认可。
汶川县政府在专家鉴定的同时对所有赠品做了碳14、热释光等物理检验后,却遭遇了“有的过了物理检验的,专家又不认可,有的专家认可了,又过不了物理检验”的“学术之争”。
而专家的意见中,不同专家看法也有不同。“有的东西有些专家说是真的,有的专家却说可能还有点问题。”依现在鉴定的标准,业界公认的做法就是最好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专家联合作出一致的鉴定结果。
参与鉴定的专家之一孙学海受访时说,他当时主要鉴定元、明、清的瓷器,其中大部分专家一致,有几件专家不一致时,其称尊重对方的意见;在电话采访中,同样负责元明清瓷器鉴定的李辉柄则说在自己看来,“现在捐赠品里面就是有假的,不是万一,现在就是有假的。”“我给你说实话,就这66件里面,还是有一部分过不了就是过不了的。即便是过了的,他专家还是也不认。”8月31日,汶川县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江中渔只能感慨:“现在文物市场很不规范,文物鉴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对于即使是“有问题”的赠品,汶川县政府也只好选择了默认。“就算过不了,也是一片爱心。”江中渔说,“哪怕他捐的是一瓶矿泉水,只值一块钱,我们觉得这也是一片心意,就算是工艺品、艺术品,汶川还是把它接受。但是我们不能对外公布,哪个捐的是假的, 你这样说就伤人家的心了。因为他们每个捐出来,都觉得是他最好的。”因而孰真孰假,目前外界无从获知。然而真假难辨,文物的价值也就难估。对于希望通过文物变现来弥补紧缺重建资金的汶川县政府来说,就陷入了无法操作的两难。“国宝献汶川”爱心行动组委会原本的计划是,以北京为中心,联络内地及香港、澳门、台湾的爱心人士,先于8月中旬在香港举办巡展慈善晚会,然后在深圳举行义拍义卖活动。
但始料未及的文物真假问题,已然让这个计划延期。同时,汶川县政府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通过市场拍卖变现的想法,改为拉爱心企业来捐赠和赞助,文物则成为表达感谢的“纪念品”。“比如这个东西价值五十万,我们就承认他给我们捐赠五十万,然后我们就把这个东西赠送给他留作一个纪念。不是买,我还给他开捐赠发票,给他制作捐赠证书,相当于他给我们支持了五十万块钱。”江中渔说,这样“真与假都没有关系,就相当于一个纪念品赠送给他”。具体每件赠品的价值,则仍然是由专家来评估。而最终的拍卖不过是个过场和形式。“先要找到买主,协议签好,再到深圳去拍卖。”江说。
爱心企业的寻找并不容易。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感慨,文物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显得非常疲软。“两三年前可能值两三百万的东西,现在只有五六十万。”像伍义江捐赠的价值上亿的“国宝级文物”,目前“有价无市”。
对于企业而言,金融危机之下,流动资金异常宝贵;而“文物收藏”相当于把活钱变成死钱,“所以都不是很愿意,只有慢慢做工作,四处找真正有爱心的企业家。”这位工作人员说。
汶川县政府“变现”的时间表正在被拉长,在这个过程中,“国宝献汶川”组委会所在的汶川县驻蓉办事处悄悄搬了家,从一家三星标准的商务花园酒店搬到隔壁一家普通宾馆。原因是,“原来的酒店涨价要160一天,现在这家只要100元。”坐拥价值数亿“国宝”文物,汶川驻蓉办工作人员苦笑说。
谁在为“国宝献汶川”作鉴定?
8月30日下午,上海一号美术馆,一场专家鉴定会正在进行。75个藏家,每人两件瓷器,待检的藏品排成一条长龙。此前这些瓷器已经通过机检,每件600元;如果能够通过专家的鉴定,那么就可以参加在这里的展览以及代卖。
此番参与鉴定的专家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余家栋,由许明邀请而来。
现场有很多藏家在等待结果。一位藏家对记者说,他投入了上百万,六年来拥有了二千件收藏,主要是元青花。故事的讲述从这十几年的基建开始,所以“这些年出了大量的新东西”。
他的二千件藏品,选出三十多件元青花去机检过,只有一件不对。“当然也不能全部送检,要花钱的。”而目前主流业界坚持的结论是:“元青花存世总共三百件”。
一位在旁的藏家已经得到了结果。他拍下自己的藏品在一大堆专家点过头的藏品中的照片,好像自己的藏品找到了大家庭的归宿感。他带来四件藏品,都通过了。每件已经交了600元,他甚至宣称,“原来博物馆征集的都是浅层的文物,一些破罐罐,不如现在,基建深挖出来的是一些达官贵人的精品。”然后回头满意地看自己的四件瓷器。这四件每件估价都在百万元以上。
鉴定领域的“战争”
在许明看来,自己搞元青花八年,前往伊朗、土耳其多次,因为经手元青花最多,研究也细致,是这方面的权威。他决心对目前主流业界发起挑战,这个挑战的对手是中华疑似文物甄别鉴定委员会,载体是他主编的社会科学报所属的中国文物收藏论坛。论坛里有1000会员,其中300多名活跃会员。
他们把这个当成一场革命和战斗。在论坛里,会员“上海张先生”说,要打赢古瓷正名翻身仗。原有传统体制格局的背后,是众多利益问题,要撼动原有利益格局。一旦承认民间文物,国家博物馆地位何在?这将是一场不流血的局部和平战争。
许明对记者表明了同样的意思。他认为这并不是学术之争,对方不改变的原因在于,由于之前一直是对方的观点指导商业活动,一旦更改,过去的声誉、器物的价格包括自己的学术生涯就会坍塌。为什么真假不分呢?要维护既得利益和价格体系。
他自己在论坛里发言:“元青花是文博的软肋,抓住对方的软肋重拳出击。数年来在元瓷领域许博已经取得绝对的发言权,同时也团结带领出一支具有最佳元瓷藏品和鉴别能力的生力军。只要重点突破,就能扩大战果,去争取最后的胜利。”“上海张先生”谈起了战略:加强团队建设,组建鉴定专业队伍,积累学术证据,结合科技检测,走“展示———论证———宣传———合法斗争(含司法诉讼案件)———争取领导———壮大队伍———扩大影响———占领阵地———走向市场 ———成功(文博鉴定界重组)”之路。
许明认为,由于文博系统专家不认市场上的元青花,认为是工艺品,这部分国宝便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流失海外。他们要站出来保护国宝。他们由此被称为“国宝帮”。
8月29日,他对记者称,现在的机器检测,查微量元素含量,“完全是可信的。通过的一定是对的;有些通不过机器鉴定的,不一定不对,因为机器的样本数据库有局限性。你要反驳,首先要证明机器结果有问题。你弄个假的来通过试试?”此前三天,记者拿着从景德镇商店购买的一对卖主号称高仿的元青花狮子,在其杭州实验室的检测,得到了“器釉成份与元代瓷器釉面成份数据相符合”的结论。
“买了听诊器就当医生”
同样是机器检测,被业内推崇的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受访时说,虽然检测元青花不多,但尚未发现一件真品;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毛晓沪说,他用机器检测,鉴定过几百件元青花,最多两三件真品,而且都是小件。
毛晓沪认为,“现在很多鉴定机构都是忽悠人。藏家去鉴定,不是要得到成分符合不符合,要的是真假。说成分符合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东西是假的,说成分符合也没关系,但钱已经收了;第二点,数据只能做否定回答,不能做肯定回答,你没有检测出毛病,并不一定是真的。”“这是既不讲方法也不讲科学,就像买了一个听诊器就敢当医生。”毛认为。
这是一个空白的地带。工商部门说,目前法律上没有对鉴定中心的资质进行明确规定,也没有规定什么样的人能做鉴定以及专家的权威性;拍卖公司说,民间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证书只能起参考作用,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鉴定意见;文物局认为,专家在市场上出具鉴定意见是个人行为,如果出现问题,也由个人负责。“现在弄得收藏家既不相信专家,因为里面胡说八道的人太多,也不相信科学仪器,现在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现状。”毛晓沪说。
其实更多的藏家既相信专家,又相信科学仪器,只要结论是真品。“在鉴定中最苦恼的就是说真话。”毛晓沪说,就像皇帝的新衣,否定得费好大劲,他还不相信还骂你。“现在文物鉴定这么乱,有人把原因归结在造假者、仿制者,在我看来真正有罪的是那些真假不分胡说八道的鉴定家们,他们把市场搞乱了,却没有办法去规范。现在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真正有良心、有水平、有道德的专家会从这里面脱颖而出。”因而一切得靠自律。“我搞这行38年了,”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春城说,“中间也出现过苦恼自己有没有天分的时候。上千年的历史,每个人有自己的领域,也不敢说完全弄透彻,只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持住。看不懂就别收钱。”这个江湖表面上一团和气,没有显性的冲突。“现在就是玩真的和玩真的在一起,玩假的和玩假的在一起,互相之间还挺高兴。玩真的那帮人对玩假的那帮人根本不屑一顾,玩假的也觉得玩真的没品位,玩得都是低档的。两拨人各自玩得挺好。所以就让他们自己来织自己的梦吧。”毛晓沪说。
对乱象,大家有惊人的一致的认识:钱在作怪。7000万藏家,都想知道真假,多大的蛋糕。又似乎每个人置身事外。
王春城认为,在瓷器的收费鉴定中,市场行为可以得出学术观点———这是荒谬所在。
而被戏称为“国宝帮领头人”的许明,用了一整间屋子专门用来摆放藏品,数百件从宋到清的瓷器。记者去参观。“这个,成化斗彩,故宫没有的,国宝。我和你说实话吧,300元买的;这个,和伊朗一样的元青花,广州市场上,没有人认识,600块;这个,永乐年间的,香港拍卖1000万,1000块;拍出2.3 亿的鬼谷子,喏,那里有一个。”“这只是1%的收藏。我租了一个三层楼的别墅,用来放它们。”许明说,“他们不承认,我们认得,就给了我们空间,大量收购。我有信心。真理掌握在我们手中。”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丁补之 冉金 王存福 李耘耕
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