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42:11 热度:736

 


  鉴定是周密的研究和详细的考证后的一种结论,对此,鉴定有二种含义的解释:一是对人的优缺点的鉴别和评定;二是判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由此可见,鉴定者责任重大,万万不可疏忽大意。然而,时至今日,有识之士开始对文物收藏界的鉴定师队伍发出:“谁来鉴定‘鉴定专家’”的质疑。有些不负责任的“鉴定专家”在某些鉴定条件不容许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见”定的情况。他们看苗头说话,看情况说话,看势力说话,看脸色说话,就是不看藏品说话。因此,收藏界的正义者,面对“鉴定专家”的黑箱操作和堕落感到无奈和痛恨。


  推销赝品的“鉴定专家”


  日前,一个收藏爱好者接到了一个北京人的电话,要他去北京人住宿的招待所去看货。由于之前已熟识而且那位北京人在收藏界也小有名气,到处以鉴定师自居。到人家家里,就喜欢看藏品,然后马上发表结论:这只对的,那只有问题;这只年代早了点,那只年代晚了点等等,诸如此类的事经常发生在他身上。那么,实际情况呢?他能讲对的地方并非很多。


  该收藏爱好者应邀前往并被推荐花2000元买了一只清代的漆雕山水人物印泥盒。结果,买回来之后,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此盒有问题,尽管盒子上面的刻工相当精美,里面还有一趵红印泥。于是,该收藏爱好者拿着这只印泥盒子给几个收藏界的朋友一起鉴赏,结果是真正的行家一看就能发现这整个印泥盒是现代压制品,上面的雕工是仿制后做旧的。不过做的还不赖,能蒙人。如此一来,那位来自京城的“鉴定师”的光环一下子退化了,谁还会相信他呢?这里含有二个问题:一是他本来就不会鉴定,二是通过“鉴定”,为自己赚钱。


  识破假“鉴定师”得靠自己


  目前,上海古玩字画收藏日益兴盛,其队伍正在急剧扩大,至少近50万人热衷于收藏。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精于此道,因此他们都希望有权威的古玩字画方面的“鉴定机构”或“鉴定师”来为他们“一锤定音”。然而,目前很少有面向社会的专业鉴定机构和鉴定师,于是一些人只学习了几个月就打着“鉴定师”的旗号,以“鉴定家”自居,欺骗客户,从中牟取暴利。过去人们手持宝物为得到可靠鉴定而发愁,现在是“鉴定师”多如牛毛并泛滥成灾,但人们得不到准确鉴定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着。有人说,鉴定已经沦为某些“鉴定师”敛财的工具。识破鉴定中的骗局目前主要还得靠我们自己。因此,出现了人们在怀疑所购文物真伪的同时,也对文物进行鉴定的“鉴定师”的真伪持有怀疑。


  有一位年轻商人,文化底蕴较好,又喜欢字画,因前几年“下海”做生意赚了点钱,就经常跑书画市场用高价买些名人字画,自己赏玩收藏,碰上知己,也送人共赏。几个回合下来,购画款已耗资数十万元。然而,行家们看了,竟不知道他究竟买了些什么。不久前,这位商人兴冲冲地来到一朋友家,告诉他自己花了10多万买了一幅吴湖帆的青绿山水画,待打开一看,那位朋友不禁失声大呼:“假的,百分之百假的!”商人不信,说这是经过专家鉴定的,并拿出盖着钢印的收藏鉴定书为证。那位朋友拿出《吴湖帆画集》告诉他,你买的这幅画临仿的是《庐山五老峰》,画面虽同,气韵、笔墨却相差十万八千里。他说:“例如这些松针,画得松散呆板,哪是吴湖帆的大手笔!足可见这个作假的人顶多只学过三年画。


  过了几天,商人又拿来一幅晚清名家任预(立凡)的山水和一幅翁同和的对联。任预的画倒是旧物,但笔墨了无生气,一看便知是当时的膺品;而翁同和的对联,则是石印的复制品,根本不是原作。商人听说之后,发誓以后再也不当“冤大头”了。


  中国自古就有无比精良的假画业,本不足为奇。但是,过去造假还讲究点水平,且明确说明,哪些是赝品,哪些是仿制品。有些造假高手,往往能做到以假乱真,甚至叫人上了当还不得不佩服。张大千造的石涛假画,就曾骗过鉴定大师庞虚斋。而现代人造假,连点起码的良心都不讲,有的人连基本技法都未掌握,就敢冒充名家赚大钱。还有的昧着良心作伪证,把明明白白的膺品定为“真迹”,甚至写上一段题跋,吹捧一番:“此乃某某精心之作”。这就比造假者更为堕落了。当今书画市场膺品泛滥,不能不说与有一批堕落的“鉴定专家”和造假者狼狈为奸不无关系。


  谁来规范鉴定师队伍


  2008年5月11日,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家里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一幅名为《池塘》的画说:“假的,这张画是假的。”在场的一位企业家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个严酷的事实。


  3年前,这位企业家飞赴北京,在翰海花了253万喜孜孜地捧回了这幅《池塘》画。半年后,有一家拍卖行找到了这位企业家,动员她把《池塘》拿去拍卖,但拍卖行在对画进行鉴定时发现此画有问题,对此,专门收藏吴冠中画的收藏家郭瑞腾评价说:“《池塘》是伪作,有许多漏洞,如年份、地点、风格、题材、题字、尺寸、材质,但最大的漏洞是画的质量,是一张难看的画。如果排除投机,捡漏的心态,有眼力的收藏家是能辨出真伪的。”


  由此可见,此画问题出在“鉴定”上,我们且不论是谁鉴定的?鉴定的水平如何?单就“鉴定”这两个字来说,责任重大!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就在鉴定专家一句话上。


  如今的古玩市场上,收藏爱好者如过江之鲫,但所谓的“鉴定师”也是多如牛毛。笔者曾遇到一个喜欢收藏的杂志社主编,他说自己爱好收藏十几年,家有藏品数千件,笔者曾经领略过此公丰富的藏品,实在是不敢恭维啊!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半瓶醋不到的收藏爱好者,手里也拿出一本“鉴定师”的证书给我看,得意洋洋地说:“我也是鉴定师了”。呜呼哀哉,如此“鉴定师”只能说是徒有虚名,甚至是误人子弟。


  确实,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的“鉴定证书”毫无法律效应,它们只是一些所谓的“鉴定专家”利欲熏心的产物。有些人三五成群地打着“著名专家”和“高级研究员”的旗号四处帮人鉴定,名为鉴定、实为行骗。只要你肯掏钱,无论藏品的真伪都可以出具鉴定证书。这样的行为不仅使许多藏友蒙受巨大的精神和经济损失,更亵渎了收藏这块高雅的文化圣地。


  造假卖假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但却无法纪法规来规范,所以,我们在痛恨的同时只能无奈。对此,著名画家、全国政协常委吴冠中说:“国外大的画廊和拍卖行,如果遇到假画,一个月内可以退画,政府执法部门对假画的来源会法律加入,如果发现画廊和拍卖行造假,除了坐牢等法律责任,还会把它罚得倾家荡产,为什么我们打假画这么难呢?”


  谁来相信鉴定师?谁来规范鉴定师队伍?谁来打造古玩和拍卖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图:北宋汝窑椭圆形盆


来源:上海证券报    特约撰稿人 刘超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