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40:36 热度:722
民俗木雕 投资看好
藏市有句流行语:傻子买,傻子卖,还有傻子在等待。有人捡漏,有人走眼。藏市,比的就是眼力。有眼光的藏家低价收进佳品,无眼光者高价也会收进赝品。胡杰说,他的眼力就是靠着十几年收藏邮票、瓷器、唐卡,靠着走遍大江南北的实战经验和教训积累而来的。
据介绍,明清民俗木雕多以财神、祖师、法王为造型。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统治阶级企图利用程朱理学钳制人们的思想,但皇权的层层渗透在到达广泛的民间村落后约束力大打折扣。同时,民间宗教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文明的推波助澜下达到顶峰,各种本土宗教尤其是道教诸神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家族门丁兴旺或升官发财等私利的朴素寄托。财神造像最能反映资产阶级萌芽思想发展过程中注重实利、崇尚金钱、强调私有的民俗风尚。
另外,木雕的造型、服饰、动作、着色都代表了当地民间手工工艺的最高水平。胡杰坦言,明清南方木雕是研究风俗文化珍贵的历史材料,这是当下引发不少文化人关注的最大原因。
赶上家装“复古风”
“它是一个来自生活的造型,凝聚了更多原汁原味的民间工艺和智慧。”胡杰说,民俗木雕与当时官方造像的庄严肃穆不同,它体现的是民间审美观。民俗木雕大多神情动作丰富,甚至夸张搞笑,脸部有些也是尖嘴猴腮或脸盘硕大,但都充分体现了民间艺人无拘无束的艺术原创力,这是代表官方正统工艺水平的雕像所不能替代的。
随着后现代工业产品一统天下局面的出现,家居界的复古潮流正兴起。昔日不为收藏界看好的明清木雕花板,因其深厚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近年受到青睐,行情成倍翻番,并成为都市新居时尚装潢新宠。
胡杰说,明清南方民俗木雕的流行也正赶上了这场“怀旧风”。现代人厌倦了钢筋水泥、快速杂乱的生活后,自然会追求返璞归真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极具岁月厚重感的木雕造像古意浓厚,文化内涵丰富,或供奉,或摆放,既能缓解紧张的现代生活,又能祈求平安,可满足多元文化精神需求。
登堂入“市”遭遇三重门
据胡杰介绍,就市场交易现状来看,明清民俗木雕还未得到重视,基本处于小打小闹的市场状态。
国内“慧眼”少
“国内很多收藏者都觉得只是区区一尊小木雕,看起来还显得破旧,收藏并不值得。”胡杰坦言,对文人收藏者来说,历史文化价值是主要的,经济价值是次要的,而他们大多孤芳自赏;收藏投资者买进卖出,讲求升值利润,但能发现木雕文化价值的“慧眼”比较少。买家少,拍卖公司当然不会重视。
赝品大行其道
由于造像取材木质且年代久远不易保存,许多供放在路边村庙内的木雕长期经受风吹雨淋难免受潮生虫,加上常年供奉的烟火熏燎,造像残破、剥落现象严重,存世量日益减少。民俗木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做“烂木头”,品相完好、制作精良的更不多见。而目前赝品泛滥,真正能鉴定年代、地域的专家寥寥无几,一些年代并不久远,工艺并不精深的古旧木雕就也长期充斥市场了。
买家90% 是老外
作为英国飞利浦拍卖行中国顾问,胡杰深知外国投资者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上总比中国投资者先行一步。“他们觉得这些木雕才是真实的古代中国人的形象,这些当然比风头劲猛的字画瓷器直观。”胡杰说,“原来这些木雕几百块一个,现在买的人多了,大多可以到几千元甚至几万元”。
民俗木雕的价值逐渐被发掘固然可喜,但外国购买队伍的庞大比例也正引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别让外国人席卷了我们的文化财富!
来源:收藏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