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靠什么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37:42 热度:749

据报载,甘肃省兰州市决定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放用于生活和医疗的政府补贴。经过评选,目前已有部分传承人领取了3600元至4800元不等的补贴。今年下半年,该市还将为第二批传承人发放政府补贴。该补贴不搞终身制,实行年度评选和发放,传承人要与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以明确其每年在宣传、展览演示及收徒传艺方面的工作量,从而达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见证。大部分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项目,都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法一代代传递下来的。有些传承人执着地研究、表演和传承这些民间技艺,有着高超的传统工艺和技能,但由于没有其他谋生手段等原因,生活非常穷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传承人也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为急需医疗和生活救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放补贴,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视。


 


  不可否认,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现代审美情趣的改变,对传统文化艺术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导致了市场日益萎缩。如电影、电视、动漫对皮影戏的冲击,现代流行歌舞对传统戏曲的冲击,现代电脑绘画、高效胶版印刷技术对传统木版年画、剪纸作品的冲击。一些民间铁笔烙画、麦杆画、刺绣、剪纸等,几百年来表现的多是才子佳人、宫廷仕女、花鸟虫鱼、梅兰竹菊等传统图案,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后继乏人,使得传承人生活困顿,技艺面临消亡。同时,传承人自身缺乏市场策划、包装、运作等商业手段,不能有效借助现代科技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不能有效利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致使非物质文化表现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假冒泛滥,市场秩序混乱,传承人面临“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尴尬。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创新之源,蕴涵着巨大的商业和政治利益。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合理、和谐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事例很多。如少林功夫,近年来通过商标注册、商标许可、海内外建立武校、影视制作、素食开发等市场运作,少林寺年收益达到5000多万元;许昌钧瓷变传统柴草烧制为液化气窑炉烧制,使钧瓷制作在釉料选取、釉方配制、成型工艺、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创新,申请了80余件发明专利,并制定了产品标准,申请了原产地保护,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实现了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当地荣昌钧瓷坊出品的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等产品,屡屡拍卖出5万元至10万元1件的“天价”。


 


  由此可见,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脱贫致富”,政府给予适当的资助和补贴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引入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引进市场化投资运作渠道,与当地旅游、文化、优势产业开发建设等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河南开封市政府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清明上河园”,把散落民间的捏面人、吐火、剪纸、皮影、吹糖人、高跷、武术表演以及地方传统小吃灌汤包、童子鸡等引进园内。政府获得了丰厚的旅游进账,民间艺人们也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年轻人继承学习的积极性高涨,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就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传承。


 


  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授以鱼,更要授以渔。加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挖掘、整理、录像、存档、培训、传承的步伐,并引导其与时俱进,利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提升和保护,使传承人由政府“输血”变为自身“造血”,在提高改善传承人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提升为地方文化产业优势,将其打造成地方的一张“经济名片”和“文化名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贡献。


 


来源:知识产权报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