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28:44 热度:584
一场寿山石拍卖成交1400多万元,成交率高达89%,这两个数字虽然让整个寿山石行业颇感意外,但却是标志着寿山石拍卖市场正在产生质的飞跃。“大获成功”。有人用这个词语形容刚刚落槌的,由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与福建居正拍卖行联合举办的200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这次拍卖分为寿山石和书画两个部分,均取得不俗成绩。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不少省外买家参与了寿山石的竞拍,而大部分拍品的成交价格远远超过参考估价,其中从台湾回流的周宝庭刻水洞高山石狮钮对章拍出了40万元的高价。
这场拍卖的成功还引起了“连锁反应”。据了解,国内一些知名的艺术品拍卖行开始把目光对准寿山石,北京翰海、杭州西泠印社两家拍卖公司首次与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合作,将寿山石列入本年度的秋季大拍,这对于寿山石文化的推广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突破,一个重要的“利好”。
拍卖:让寿山石“有行情可言”
此次寿山石拍卖的成功,让众多业内人士感到鼓舞,但围绕拍卖的话题,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例如一些寿山石店家和专门从海外回流寿山石中赚取差价的石商,担心今后“生意难做”,收藏者都直接到拍卖会上举牌。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寿山石进入艺术品拍卖领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寿山石拍卖市场的发展将决定寿山石行业的前景。一项艺术品收藏门类的持续繁荣,关键因素在于国际性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的信心。而国际性收藏家的收藏渠道是公开竞价的拍卖会,不是到店铺里“讨价还价”。如果寿山石的交易始终停留在“小范围流通”、“私底下买卖”的状态,形不成透明合理的行情,那么,寿山石行业将很难突破“瓶颈”,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寿山石收藏爱好者告诉记者,他在这次拍卖会上买了两件名家的作品,虽然价格不菲,但作品的真伪有保障,买得放心。他认为,艺术品投资与证券等其他投资手段相比,最大的缺点是流通交割能力较弱。如果藏品无法实现再流通,投资行为就变成了纯粹的收藏或“消费”行为。拍卖会的出现,不仅为收藏者提供了鉴定上的把关和价格上的参考,更重要的是,为藏品的流通创造了一个平台。
信誉:几份合同带回千万元拍品
省民间艺术馆是寿山石拍卖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也是自2003年以来每年开展拍卖的唯一机构。由于长期对信誉的坚持,目前已经在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这种“品牌效应”最生动的体现,就是“从刚开始时征集拍品必须逐家上门,讲面子做工作,变成现在拍品主动送上门来,把关退货的时候反而要讲面子做工作。”
真伪问题与价格问题,是阻碍艺术品爱好者进入市场的两大因素。省民间艺术馆在组织寿山石拍卖的过程中,从第一场起就作出保真承诺,不让假货混入拍场,同时也不允许出现利用拍卖会哄抬价格的“假拍”行为。2005年的一场拍卖会,当拍卖图录正在印刷时,馆长夏浈发现一件材质标明为寿山石“二号矿”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新出现的与寿山石极为相似的外省石,于是决定临时撤换拍品,重新印刷图录。
本次秋季拍卖会有一场海外回流专场,所有拍品均由台湾收藏家提供。省民间艺术馆一行人仅仅凭借几份合同,就从台湾带回了170件价值达千万元的寿山石作品,如果没有信誉作保障是难以想象的。而在拍卖时,一位香港买家在只看到图录的情况下,通过电话委托,就拍下了60多万元的作品。
接轨:民间工艺融入艺术品市场
近年来,寿山石界好事连连,从国石评选名列四大候选国石之首,到“中国印”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寿山石列入奥运会指定礼品,到央视6集寿山石专题片的热播,再到寿山石雕进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山石这一种延续千年的文化载体,从未像现在这样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寿山石文化历来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只属于少数拥有者、把玩者的“小圈子”文化,从过去的帝王贵族、文人雅士,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港台收藏家,即便在今天,对寿山石的收集、欣赏和品评仍局限于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在“圈”外的人看来,寿山石的交易充满了一种“神秘”的色彩,甚至存在一些不光明的“潜规则”。眼下,寿山石雕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民间传统工艺,要想融入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艺术品市场,必须面临一个“接轨”的过程,这种接轨包括从业者的素质、理念和行为方式。而规范、有序的拍卖活动,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可以预计,随着这次秋拍的成功,寿山石拍卖将出现新一轮的升温,在升温过程中也不能排除个别“短期行为”的出现。2005年,寿山石拍卖曾经一度“火爆”,一个月内同时有5场拍卖开槌,然而许多不规范的拍卖行为不仅没有“炒热”寿山石,反而让寿山石拍卖市场又进入冷清状态。这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现象,无疑是对市场的最大破坏。
对此,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大家要从长远眼光出发,树立诚信、规范的行业操守,共同推动寿山石市场的健康发展。
来源: 福建日报 记者 何光锐
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