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对国家艺术馆的一点期望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20:24 热度:600

  政府早些时候宣布把政府大厦及前高等法院改建为国家艺术馆(National Art Gallery)。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也已经公开邀请世界知名设计师参与新艺术馆的设计工作。


  政府大厦及前高等法院是具特别建筑风格的受保护历史建筑。把两栋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改建为国家艺术馆,是恰当不过的安排。政府了解到要成为国际大都会,就必须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扩充美术馆不只恰当,也有需要。理由有二:一、坐落于勿拉士峇沙路的新加坡美术馆展出面积只有1万平方米,无法满足馆方的需要;二、在滨海艺术中心建成之后,表演艺术的硬体建设基本上完成。相比之下,视觉艺术(Visual Arts)方面的设备显得落后与不足。


  新加坡美术馆在1996年启用后不足的情况就已浮现。本地美术界多年来最大的牢骚就是美术馆无法提供场地让美术团体或个人举办书画展览。对于本国顶尖的画家或书法家,美术馆也无法设馆展出他们的作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设备的不足,使到美术馆力不从心。场地的局限不是美术馆的错。美术馆原本只是一所150多年前建成的中学。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852年的圣约瑟书院。据报道,政府大厦及前高等法院这两栋大楼所能供应的展出面积将会是国家文物局管辖下所有展览馆总展览面积的7倍。在装修工程完毕后,应有足够的展览场地可以使用。


  美术馆的收藏及展出政策


  在谈到画廊计划之前,我想讨论艺术馆的收藏及展览指导原则是有必要的。依我之浅见,公家艺术馆的收藏及展出政策应该考虑下列几个原则。


  第一,有系统地收藏倍受肯定的本地艺术家(包括永久居民)的艺术品并安排展出。我们的顶尖画家及书法家有今日的成就是他们花了毕生心血所取得的。他们体现的是国家的文化素质和创意水平。从国家艺术理事会颁发的文化奖项看,我们不乏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顶尖艺术家。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如果连自己国家都无法给顶尖艺术家建馆,谁会来做?


  第二,收藏品及展出必须能够反映出国家的艺术文化特色与风格。近年来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年轻艺术工作者热衷于抽象派及装饰艺术(Installation Art)的创作。好几位创意力极强的装饰艺术家也曾被选派代表我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装饰艺术范畴极广,要创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风格尚需时日。


  在传统领域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传统水墨画与书法。先驱画家如钟四滨、陈文希等在五六十年代推动的南洋画风,是画坛中人津津乐道的特色。利用传统水墨画的技巧,他们把本地和区域特有的赤道风光和生活气息融入画作,体现南洋风情。本地的水墨画坛相当活跃,水平也很高。多位曾经在国外参展并获得好评。在书法领域,潘受就是享有盛誉的顶尖人物。我国的水彩画也有很特出的表现。多名摄影家也曾在国际赛中获得大奖。


  第三,收藏及展出的政策不应忽略了曾在我国留下足迹的外地大师级画家。徐悲鸿就是一个例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多次到访新加坡,在本地长住同时作画。在徐悲鸿生命中,新加坡肯定占有着一个很特别的位置。据熟悉内情者说,徐悲鸿流存在我国的画作比在中国的还要多。可见徐悲鸿与新加坡的渊源是深厚的。这种交流是我国文化历史的重要部分,值得重视。从这点着眼,我们的艺术馆有堂堂正正的理由把他的画作包括在收藏之列。


  第四,提供空间予年轻艺术工作者。在八十年代初,教育部负责推广艺术创作的单位曾经设立一个青年艺术家画廊(记得是由当时的课外活动中心管理),得奖的学生佳作可在那儿展出。可惜的是,画廊运作几年后在欠缺经费及支持下关门大吉。为了从小培养艺术人才,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决定设立首所艺术中学。我想,配合这所中学的运作,设立画廊展示小画家的作品这个概念值得重新考虑。


  重点应从本地做起


  美术馆现有的收藏重点放在东南亚的艺术品。美术馆采纳这个政策有它的理由。不过,我以为重点应从本地做起。换句话说,首要任务是认清本土文化的特色及风格并加强它。这样的认知极为重要。理由有三:一、每个国家都期望自己的文化具备某种特色和风格。虽然它的形成像涓涓流水,需要时间,但有了它,我们才会演绎出自己的文化面貌。这种认知对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努力也是一种肯定;二、文化的特色能加深公众对国家的认同,增强国人的凝聚力;三、每个国家都应有自己的文化面貌。我们要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到来,就必须在这方面加强。


  希望艺术馆当局能考虑下列建议:


  一、为特选先驱画家建馆,专门收藏他们的精品并定期举办展览。多位先驱画家的后人曾经把一部分收藏捐献给美术馆。建馆公开展示他们的佳作是当局给予他们慷慨乐捐最恰当的回应。这也会鼓励更多收藏家把珍藏捐献给国家。目前美术馆有两个分别以刘抗和张荔英命名的画廊。名堂上是画廊,事实上它们只是由几间课室组成的小展厅。


  二、我们应该认真展开对南洋画派的研究。特别设立画廊介绍南样画派应该是优先考虑的事项。除了先驱画家,第二及第三代的艺术工作者茁壮成长,青出于蓝,让画坛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除此以外,委任专人深入研究南洋画派并为它作立论撰史(documentation)的工作。


  三、考虑设立画廊展出与我国有渊源的外国艺术家像徐悲鸿等大师级画家的作品。其他同级画家如刘海粟、吴冠中等也曾多次造访狮城并留下多幅画作。


  四、我们应有画廊展出曾在国际大赛得奖或入选国际展览的佳作。这是对艺术工作者最好的鼓励。


  五、设立专供年轻艺术工作者如学生展示创作的画廊。或许我国两大艺术学院(拉萨尔艺术学院及南洋艺术学院)可以协助此项目。


  碰上献宝无门的难题


  作为收藏美术品的国家单位,美术馆除了鼓励国人欣赏和收藏美术品,应该对本地收藏家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大家或许还记得多年前收藏家刘作筹碰上献宝无门的难题,最终把价值连城的收藏送给香港美术馆的事件。现在国家艺术馆扩充了,艺术馆对国人有意献宝的意愿应有清楚及可行的处理方案。我们不能再让走宝的事件重演。


  我想,本地美术界有今天这么蓬勃的发展,我们不应该忘记早年大力推动艺术教育的先辈们。南洋艺术学院的创办人兼首任校长林学大及带头创立拉萨尔艺术学院的麦纳利修士是这方面的大功臣。在国家艺术馆里,我们应该对他们的远见及执着适当地加以介绍及表彰。


  提升艺术馆只是起步。我们必须加强公众对艺术的认识和兴趣。相关艺术单位有必要与学校配合,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如果无法吸引公众前来参观,有再好不过的美术馆,琳琅满目的展览品,也是枉费心机。


  笔者希望拙文能够抛砖引玉,使到课题受到其他文化工作者、艺术团体及艺术家的关注并给当局提供意见。作为国家艺术馆,国人期待的是它具备强烈的本土气息与特色的内涵。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李顺福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