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刷爆朋友圈的

作者:微社区编辑  时间:2019/6/21 热度:1839

最近BBC出了一部纪录片,令所有人闻“胖”丧胆

几乎所有胖子看完,都哭着找吃的压压惊。

刷爆朋友圈的

重口味。减肥。解剖。胖子。

这些挑逗人们注意力的关键词,注定这又会是一部走红朋友圈的“网红”纪录片。

各大健身、瘦身平台,都一窝蜂地介绍了这部片子。

也许你们部分人已经通过其他渠道看过,甚至转发了。

所以,Sir更有必要说出被大家有意无意忽视的“盲点”

不废话了,先说背景——

《解剖肥胖》

Obesity:The Post Mortem

刷爆朋友圈的

刷爆朋友圈的

虽然Sir已绕开很多,但还是有必要提醒,以下部分内容颇重口。

该纪录片开头,与一般同类题材无异。

为了证明胖子的心理压力有多么巨大——

请来几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肥胖者,在镜头前剖析自我,讲述肥胖带给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地球上每个怕胖(或正在胖着)的人,都有一样的困扰。

每天嫌弃自己无数次。

恨自己贪吃,恨自己懒(不运动)。

同时为了逃避,又忍不住用更严重的贪吃、更堕落的懒惰来麻醉自己……

刷爆朋友圈的

如果心情不好

吃仍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刷爆朋友圈的

总会被自己的胖吓到。

前一秒心情还很好。

下一秒看到照片上或镜子里胖乎乎的自己……

整个人立马down到谷底。

仿若受到诅咒,无论何时何地。

原本是该开心的时刻(婚礼)

我却感到很不舒服

刷爆朋友圈的

我对自己这么胖还没发现感到生气

刷爆朋友圈的

最怕朋友突然说我胖。

生怕寒暄时从别人耳中听到评价,被各种同“肥”“大只”有关的玩笑误伤,得到“你又胖了”“该减肥了”的暴击。

有时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在意,还要忍住心酸,自嘲陪笑……

总要试着做肥而搞笑的家伙

刷爆朋友圈的

甚至于,肥胖在今天,对部分人来说,已是一种真实的疾病状态

抛开常规因肥胖引起的疾病。

片中采访的一位女性,因为太胖,躺下之后脸上和脖子上的肥肉压迫呼吸道,插上呼吸器才能入睡。

刷爆朋友圈的

过度肥胖,会直接诱发死亡!

看到这,相信你们跟Sir一样,警惕,甚至于恐惧。

毕竟,即便你非爱美,也必须关注健康问题。

而就当Sir打算将这部片推荐给整天嚷着减肥的表妹,接下来的内容,则让Sir打消了念头。

为了证明胖子的身体状况会多么糟糕,纪录片画风突变,开始用大半篇幅来——

解剖一具胖子的尸体。

刷爆朋友圈的

被解剖的是一具女尸,死时大约六十岁,身高约1.67m,体重约108kg,死于心脏病。

除此,我们对她一无所知。

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经历过怎样的生活。

刷爆朋友圈的

BBC是这么解释制作目的的:

每当谈到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总会有人说:

“让我看看。”(Show me.)

所以这一次,他们直接用手术刀划开肥胖的身体,向人们展示黄灿灿的脂肪。

刷爆朋友圈的

从肥肉里拆出心脏,证明肥胖是如何带来负担,引起心脏衰竭

把柔软、肥大的脂肪肝拿到镜头前,并预言:

就算她没有死于心脏病,她的肝脏问题也可能会带来肝硬化、肝衰竭、癌症……

刷爆朋友圈的

挤压光滑的肺部。

向镜头示意流出的大量液体,说明死者患有肺水肿,常年呼吸困难。

刷爆朋友圈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镜头还拍下了将心脏、肝脏等,切开来看的过程。

刷爆朋友圈的

整个解剖过程,全程拍摄。

直到解剖结束后,再将尸体缝好……

刷爆朋友圈的

相信Sir,以上内容,只是这部纪录片触目惊心的极少一部分。

一方面是内容确实重口,另一方面,是Sir对这种毫无遮掩的曝光,有所犹疑。

Sir的疑问是,对于肥胖,我们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并不是恶魔化BBC这部纪录片,也完全相信拍摄的初衷是出于善意。

刷爆朋友圈的

比如,在纪录片中,他们也会关怀肥胖者,聆听他们的心声。

向大众指出:

肥胖者不一定像你们想的那样,全部因为贪吃、懒惰而造成。

有些肥胖,是因为疾病和药物原因。

刷爆朋友圈的

刷爆朋友圈的

但对其出发点不进行恶意揣测的同时,Sir也想对它的传播逻辑、论证方式,进行思考与探讨。

片中想要传达的逻辑是这样的:

一个人很胖,她死了。

几个人很胖,过得很压抑。

不管你多大

如果你胖

你就会被社会边缘化

刷爆朋友圈的

肥胖就是我所见事物的过滤器

刷爆朋友圈的

最关键的,被解剖的女尸,她的死因是心脏病,且并无确切证据说明是由肥胖引起。

但BBC却首先进行了预设

在她身体内部,一定藏着肥胖是真凶的证据。

刷爆朋友圈的

这样一种陈述方式,很容易使人建立因果联系:

她死了,他们过得压抑——

都是因为肥胖。

而当我们转发,传播时,已经几乎没有人记得:

这只是一种主观猜想,绝非客观结论。

刷爆朋友圈的

一旦这种主观联系,被当做客观必然传播于众,加上夺人眼球的重口味标签……

大部分胖子,都会感到不适。

就像遭到了诅咒。

刷爆朋友圈的

说完逻辑,再来看看论证方式。

整部纪录片的重点,都围绕着一具——

无辜的遗体。

这是一位善良慷慨的女性,去世前自愿将遗体捐赠于医学研究。

但她并不会想到:

自己的遗体,会一边被解剖,一边被指出身体有多么肥胖,多么糟糕。

甚至,成为全球播放的电视节目。

这一切,在她生前签下捐赠协议时,毫不知情。

刷爆朋友圈的

这是不是对“人权”的越轨?

包括英国《卫报》在内的媒体就对此极为不满,如果硬要说这部纪录片揭露了什么真相,那就是:

胖子就算死了,都不得安宁

刷爆朋友圈的

必须指出:

BBC对肥胖的关注,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反映。

肥胖在英国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约四分之一英国人都属于医学上的肥胖人群。

而《肥胖的真相》,令许多胖子都不得不正视了自己身上过多的脂肪。

主张远离肥胖对不对?

当然对,而且对极了。

只是,过于主观的传播逻辑、有些残忍的论证方式。

都使这部纪录片,带着让人不舒服的贴标签意味。

刷爆朋友圈的

尤其是当我们的部分媒体报道这部纪录片时,以“减肥利器”这样轻佻的定义。

刷爆朋友圈的

Sir越来越觉得,当我们表现出关怀某类人群的姿态,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

先入为主,将他们视作异类。

抑郁症、肥胖、残疾人……

他们不是需要“特别同情”的对象,他们是人群中的一部分。

刷爆朋友圈的

2011年,有一部法国电影:

《触不可及》。

刷爆朋友圈的

一位白人富豪因为一场跳伞事故瘫痪在床,需要聘请一位全职看护。

无数应聘者都冲着高薪而来,表现出会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决心。

我这个人十分注重人文关怀

刷爆朋友圈的

我认为这有助于残疾人士自主生活

刷爆朋友圈的

但富豪最终选择的,是一个刚从监狱出来、毫无看护经验的黑人小伙子。

刷爆朋友圈的

因为只有这个小伙子,没有将瘫痪的他视作异类。

明明该推着轮椅带他散步,黑人小伙却高兴地跑在前头,让他在轮椅上追自己。

你得加速了!

我已经是最快了!

刷爆朋友圈的

给他刮胡子的时候,开各种2B的玩笑:

刷爆朋友圈的

甚至帮他瞒过所有人,去山里再玩一次跳伞……

刷爆朋友圈的

他想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没有特殊对待,没有小心翼翼,甚至常常忘记他已经瘫痪的事实。

没有多余的怜悯,也就没有本能的歧视。

刷爆朋友圈的

是不是,有些时候,我们强调要关怀的某种群体,都没有那么想被“关怀”?

就像前段时间乔任梁去世后,诸多对抑郁症分析,讨论,有人甚至拿着网上不知道从哪搜来的测试量表,对照身边“有抑郁倾向的朋友”。

然后,在主观讲述中,断言他们悲剧的人生。

在舆论媒体中,消费对他们痛苦的臆断。

却忽略了如果他真得了抑郁症,也未必时时刻刻悲伤,时时刻刻需要被关注。

我们很高兴看到纪录片中的几位被采访者,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对热量过高的食品,尽量节制。

我所做的是减少巧克力摄入

减少饼干摄入

减少薯片摄入……

刷爆朋友圈的

一点点进步,把运动带入生活:

突然跑了十分钟

就感觉 哦 我可以的 真酷

刷爆朋友圈的

但同时,Sir又隐隐有些担心——

假如减肥失败了,他们会怎么样?

毕竟他们对减肥后的生活,都怀抱着巨大的期待。

想要摆脱肥胖给我带来的痛苦

想要回到从前,过得美满

刷爆朋友圈的

假如我们将生活美满,作为减肥会得到的增益。

那么如果褪不去这一身肥肉,他们是否会有强烈的自我暗示:

肥胖的身体 = 不快乐的生活?

我希望我现在开始减肥还不迟

刷爆朋友圈的

你必须承认,减肥这种事,还是失败的多。

我们都是凡人,一样又爱美又贪吃,会偷懒会放弃。

所以我们首先要小心的一件事就是:

不要刻意夸大肥胖对人生的影响。

不要将肥肉等同于失败的生活方式。

不要让任何表面的东西,成为决定你积极与否的关键。

刷爆朋友圈的

所以,Sir一直支持身边人减肥(鼓励他们做想要的自己),但也始终跟他们强调——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