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0:10:38 热度:661
书法家 沈元魁
沈元魁,浙江宁波人,1931年2月生。幼承家学,爱好书法国画,1943年拜钱罕为师研习碑版,1957年从郭绍虞学习书法理论,并登龙榆生之门学习古诗词格律,1960年结业于上海场浦区修学院,一度担任教学工作。擅多种收体,以行书见长,所作用笔方圆并施,结体典雅,风神秀逸。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大型书法展览,1997年和1999年国内两次重大展出中,均分获金奖。多幅作品在《书法》杂志、《中国书画报》等发表,被收入《当代楹联墨迹选》或为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及被碑刻。1984年获宁波市文艺作品创作奖。1998年在宁波举办个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理论研究会会员,宁波书画院特聘书画师。
沈元魁书法作品
1998年,沈元魁在天一阁举办书法展,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先生为书展作序。他在序中说:“甬上交沈元魁先生,彬彬君子也。好学沈笃,书法如其人。观之自得,寓学养也。沧海横流,世人不读书,不鉴古,书无法度,时流一至于斯,良可慨也。元魁深居天一阁中,万卷诗书,金石碑版,朝夕研究,得之厚矣。故其落墨,笔笔有来历,视今之杜撰创新,欺世盗名之徒,岂可同日而语哉。余重元魁书法,益重元魁为人,无其人品,则无其书法矣。”此为知人之语,一语中的。俗话所说“文如其人”,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像众多宁波帮人士一样,沈元魁也经历了少年从家乡宁波到上海做学徒、再在上海滩成长的历程。等到全国解放,公私合营时他到弹簧垫圈厂当职工、教师,搞宣传。后来,因为生病和家属在宁波的缘故,他调回家乡,先在新华书店,后到天一阁工作,直至退休。
沈元魁的祖父是清末秀才,耽爱诗书,儒佛兼修,是中华佛教总会第一任会长、天童寺住持、著名爱国诗僧八指头陀的诗友,彼此时相唱和。父亲沈菊人藏几万卷书,善写字作画,尤喜大气磅礴的颜体,常写颜字示范后辈,还创作了《学生作文模范读本》以及多部武侠小说出版。沈元魁从小便以父亲藏的字帖为主,朝夕临摹。上小学时,有位同桌叫钱止能,拿一本名为《枯树赋》的帖子,进行临摹,沈元魁看后很喜欢。一问,是他爷爷钱罕写的,他也跟着学起来。
能遇上这样的大师,是沈元魁的幸事。那个时候,他还年幼,没有考虑太多,只是喜欢而已。他随钱止能同学去钱家见到了钱老,老人见这位后生性格沉稳,有兴趣学书法,自然也很高兴,便对小元魁说:“不要直接学我的字,要从碑帖学起。”钱罕先生给他开列了欧阳询九成宫、王羲之道德经、王献之十三行、张玄墓志、李超墓志、张猛龙碑等,让他先学碑帖,然后再学自己的字。
那时的钱罕60多岁,身着长袍,人略显消瘦。他态度极其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写得好的,说明好在哪里;不好的,问题在哪,一一给他指明,并结合孙过庭的《书谱》理论进行分析。直至钱罕先生去世,沈元魁从未间断过练习,书法突飞猛进。钱老去世后,沈元魁按照先生的理论和要求,学书不止。
自梅调鼎开创,到钱罕时得到巨大发展,浙东书风逐渐形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书风,成为浙东学术文化的一部分。钱罕继承了老师梅调鼎的书风,在他基础上运用魏碑笔法来写行草和正书,取两者之长,自成风格。钱罕的弟子众多,包括后来被称作书法泰斗的沙孟海等。沈元魁与众多浙东书家一样,在继承前人的同时,注重探索和提高,一方面坚守着浙东书风的“圆”、“断”、“连”要素,另一方面又将前辈的手法加以发展,更加注重笔断意连,“方”“圆”结合。
后来,沈元魁又认识了语言学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史家郭绍虞。第一次登门拜访时,沈元魁写了一首李白的诗给他看,郭绍虞也不问来者是谁,当下就开始切磋起来。而后,沈元魁经常写信向郭先生求教文学和书法上的问题,郭先生无论多忙,都一一回信,有问必答。沈元魁还拜在画家凌虚先生的门下,研习国画。凌先生擅长画金鱼,画中清雅的意境、精炼的笔墨,对沈元魁的书法艺术有很大的启发。
沈元魁行书斗方
“在上海的20多年,我开阔了眼界,结交了诸多良师益友,也为我的书法积累了深厚的内涵。这段日子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沈元魁认真地说。
1974年,沈元魁重回家乡宁波。1979年到天一阁工作,一呆就是12年。书香之地对以书法为最大兴趣的文人来讲,书法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天一阁边上秦氏支祠中有一处金碧辉煌的戏台,戏台上方有一块朱金大匾,上面用隶书写着“虚华实境”四个大字。匾额写得端庄而有活力,运笔洒脱,但没有落款。原来这笔字也是出自沈元魁先生之手。上世纪90年代初,秦氏支祠划归天一阁管理后,破损严重的戏台需要维修,匾额也需要重新书写,主持维修工程的领导便找到了他。至于没有落款的原因,沈元魁说:“秦氏支祠这么大的一个场所,不需要有落款了。我的老师钱罕先生当年写‘宁波府城隍庙’横匾时,也未落款,我对老师的谦逊用意心领神会。”
退休之后,沈元魁的生活简朴而充实。只要有一本书,一支笔,一方砚足矣。2009年,沈元魁和弟弟沈元发,以及侄子沈师白(沈元发之子)一起,在宁波美术馆展出了百余幅书法作品。“三沈”书法与梅沈、钱两先生一脉相承,被誉为浙东书风的当代传人。在三人的书风合集《三苑掇英》中,三位书法家倾其心血,向人们展示的是从梅调鼎,到钱罕,再到沈家的浙东书法的风采。然而对于这些成绩,沈元魁并不太在意。“活到老,学到老,我与前辈们的差距还太大。”他的话语依然质朴谦逊。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