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饱览20世纪中国美术力作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29:57 热度:569

詹建俊 起家 布面油彩 140×348cm 1957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高等美术院校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的具象油画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美术学院许多著名油画家创作了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代表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和时代文化主潮。研究具象油画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以及它在20世纪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学术课题。

  4月29日,“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徐里,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等,京沪两地油画界钟涵、邵大箴、杜键、袁运生、闻立鹏、孙景波、孙为民、戴十和、俞晓夫、邱瑞敏、徐芒耀等,纷纷莅临并参加学术研讨会。展览以中央美术学院收藏的20世纪具象油画珍品为主体,以及中国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华艺术宫等机构和艺术家的藏品,共计300余件。

  此展是对20世纪中国具象油画的一次系统性梳理, 共分为六个部分展出,分别是“新学启蒙”(1900—1949)、“国家叙事”(1949—1976)、“本体精研”(1977—1999)、“当代关切”(2000—2014)“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研摹作品”和“写生与素描”。展览旨在研究历史,继承传统,关注当代,放眼未来,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和“央美油画学派”的建立中所具有的历史担当。展览为期3个月。

  范迪安指出:“油画西传而来,成为现代中国一道新的艺术与视觉文化的风景线。中国油画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十分鲜明地彰显了几代油画艺术家的文化理想,在引进、普及与传播的同时,注入了中国油画家的文化追求,使油画不仅成为丰富中国美术构成的新的类型,更成为反映社会现实、彰显文化精神的载体。从‘油画’到‘中国油画’,既在时间上穿越了世纪的长河,更在精神内涵上体现出中国文化借鉴、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之中,中央美术学院——包括她的前身国立北平艺专和延安鲁艺——在油画的研究、创作和教学上占有代表性的位置。穿越历史的帷幕,理性地梳理这所艺术学府与中国油画的关联,展示央美几代油画家所作出的贡献,有利于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形成更透彻的认识,在今天新的文化条件下弘扬优秀的艺术传统,推动中国油画和中国美术新的发展。”

  上海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认为:“该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梳理和总结。可以想见,因由这个展览而产生的深远意义和影响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还是文化上和精神上的。繁杂散去,精纯始现。那些上世纪初曾经让人们费劲心力搜罗保存而幸未隐没的宝贵艺术财富,曾被具典录入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张张名作,无数或隐或现的艺术名家,都在这个精心策划的展览中被如数家珍般奉呈于观众眼前。”因研生展,以展促研,展研结合,以此推动国内外馆际联动,建设聚集国际美术馆资源的机制与平台,以国际的视野审视中国,以中国的立场评判世界,寻求真正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展览主题采用“具象油画”来替代常用的“写实性油画”的表述方式,策展人殷双喜先生解释道:“新世纪以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十分迅速,面貌多样,传统的‘写实性油画’的概念外延有了很大的扩展,出现了象征性、超写实、超现实等油画样态,给中国油画的观察与研究带来了新的语境和难度,以‘具象绘画’来表述,更具有包容性和学术上的探索性。”

  策展人殷双喜强调:“此展是对20世纪中国写实性油画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从学术的高度研究这些作品发展变化的脉络,不仅对于当代学院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油画创作和社会公众的审美教育,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表明,艺术史是活着的历史,在后人以新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艺术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从而与当代人建立起新的精神联系,使艺术史成为有温度的历史。”

  此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将院藏精品面对社会公众进行系统展示,其中绝大多数作品不仅是首次离京赴沪展出,而且是首次公开展出,其中尤以“徐悲鸿及北平艺专的名师”作品、“马训班”师生作品、“油研班”师生作品、“董希文及其董希文工作室”作品、“靳尚谊及新古典主义名家”作品、“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研摹作品”等众多团块为代表。即使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也难得有机会一次性饱览这些建构了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篇章的精品力作。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