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中国扇博物馆:工业与博物之间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21:20 热度:850

  倘若按照传统博物馆的概念去"寻宝",这座博物馆的民间味道或许会令人失望。展馆最终并不想刻意掩饰自己的工房味道。2011年,扇博物馆的东侧开放了由原杭一棉三号厂房改建而成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几乎每天都有专门为儿童准备的手工制作活动。因效益等原因,王星记在杭州的厂房近年迁址已达5次,运河工业馆的这些手工艺现场演示,实际上才是它最珍贵的"馆藏"。

  中国扇博物馆建立的缘起是基于杭州的老字号王星记扇子。虽然更近于手工艺,却以工业命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展馆所在。展馆于2010年10月开馆,选址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桥西,前身是杭一棉通益公纱厂。

  尽管扇博物馆在解说上一直强调:扇骨与扇面本身的材质在重要性与历史价值上并不亚于扇面上的书画;筹备期间,除徐悲鸿的《松荫饮马》设色纸本扇面、文徵明的《行书七言诗》金笺扇面、蓝瑛的《仿王蒙笔意》设色金笺扇面外,馆方也在几次拍卖会上拍到了一批颇具历史价值的扇骨,但在陈列上临到折扇展区仍是以扇面为主。

  倘若按照传统博物馆的概念去"寻宝",这座博物馆的民间味道或许会令人失望。展馆最终并不想刻意掩饰自己的工房味道。2011年,扇博物馆的东侧开放了由原杭一棉三号厂房改建而成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几乎每天都有专门为儿童准备的手工制作活动。因效益等原因,王星记在杭州的厂房近年迁址已达5次,运河工业馆的这些手工艺现场演示,实际上才是它最珍贵的"馆藏"。

  杭州扇业祖师殿石匾

(清代;长350厘米,宽90厘米,厚10厘米)

  这块"祖师殿"石匾被列为中国扇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石匾取材青石,重量超过1吨,匾上"祖师殿"三字为正楷,每个字都是41厘米见方的阳雕。至今为止,全国各地还没有发现过除此以外有关扇业会馆的文物。

  该石匾的历史据信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杭扇发展于南宋,那时城里有条两里多长的扇子巷,是制扇作坊的集中地。据考证,"扇子巷"位于现今杭州中山中路东侧的一条巷子中,从鼓楼一直延伸至清泰街一带。与之相伴的还有一祖庙巷,巷中建有各种行业会馆,其中扇业会馆最大。时至明清,杭扇发展更为鼎盛,明清时期杭州的制扇业已达到顶峰,作坊有50余家,工人有5000多名。林芳儿、张子元、舒莲记、王星记等都是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方式。只是扇业会馆后来被毁,光绪十四年(1888)才又在杭州下兴忠巷33号的旧址上重建了会馆。扇业会馆是砖木结构建筑,三进,进入石库门,正面一座戏台,院落地面用石板砌成,四周遍植树木。第二进,左右两侧为两层木结构楼房,正中是大屋檐平房,为扇业祖师殿,祖师殿正中为扇业祖师"齐纨"的塑像(据传,"齐纨"为周代一路诸侯)。

  1949年后,扇业会馆被改建为下兴忠巷小学。20世纪80年代,会馆内建造了上城区教委宿舍,后门祖庙巷18号也增建了杭州红旗彩印厂宿舍。1995年,杭州中河路要架天桥,会馆也即将被拆除。最终将这块石匾保护下来的是原杭州市王星记扇厂的副厂长毛维东,她设法将石匾暂存于杭州碑林,直至2009年中国扇博物馆建成。

  玉版扇"山水"

(当代;长31厘米,宽19厘米)

  玉版扇为古竹扇之一种,据载晚清文学家俞樾得此扇,爱不释手,取名为玉版扇。俞的弟子王廷鼎在《杖扇新录》中写道:"玉版扇:浙之括苍山多巨竹,有围至二尺外者。碧湖之民能截而剖之,取其里阔五六寸、长尺许,熨之使平,其形上宽下稍杀,用红木,或明角、玳瑁,雕刻为柄,装以为扇,两面可镌书画。徐花农太史曾购置之,以奉曲园师。师爱其形制新巧,色白润如玉,因题为'玉版扇'。"

  王廷鼎,字梦嶶,江苏震泽平望镇人。据称,王廷鼎弱冠时,曾化名参加天试科考,中元甲第三名探花,后离职而去,长住杭州。又在清朝同治四年考中浙江乡试举人,曾经出任浙江县丞。王廷鼎以不修边幅,又遭到当时同事猜忌,被主管部门评议、处分。罢官后著有大量诗文,尤其精心研究古训及古文声韵之学,又善于书画医理,名重江浙,殁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仅40余岁。王廷鼎身后留有《紫薇花馆诗稿》,但最著名的著作还是那本堪称半本"扇谱"的《杖扇新录》。

  玉版扇这种因风雅而留名的古扇至今仍在四川垫江有生产,又名"竹簧扇"。

  《百将图》全棕黑纸扇

(清代;陈益斋彩绘;长29.5厘米,扇展52厘米)

  这是王星记保存的最早的一把扇子,是清代的全棕黑纸扇,扇骨由棕竹制成,扇面为柿漆黑纸面,以《水浒传》中108名梁山好汉为题材,由陈益斋绘制。

  陈益斋为王星记创始人、王星斋岳父。王星斋出身于三代扇业工匠之家,自小随父学做扇子,艺成后在杭州三圣桥钱部记扇子作坊做砂磨工。陈益斋在附近开设一贴花制扇作坊,专为"舒莲记"老扇庄加工制作高级泥金花扇。贴花是加工泥金扇面的一道主要工序,陈益斋一家人都是贴花能手。陈益斋将自己的长女陈英许配给王星斋,婚后夫妻二人在其岳父帮助下又自立扇庄,作品很快远销京、津。北京的荣宝斋、天津的华锦成,都是王星斋多年老客户。王星斋在杭的作坊也搬进祖庙巷,雇工人数50~60人。王星记扇庄与生产著名黑白花扇的张子元扇庄、舒莲记扇庄,并称为杭州扇业的三大名庄。

  舒莲记老板舒青莲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捐银千两买了一个道台官衔,几乎垄断官府所需之扇。王星斋改变经营方针,撇开高级花扇,面向市民,生产经久耐用、浸水而不走样的黑纸扇。这种黑纸扇后来成了传统名扇中最著名的品种。

  根据目前发现的史料,黑纸扇起源于明中期,鼎盛于清末和民国时期,名声大噪则始于王星记。王星记的黑纸扇加工共计86道工序,有"一把扇子半把伞"的美称。扇面使用桑皮纸,其韧性非宣纸可比,其黑源于煤炭,再涂以柿子经发酵之后形成的柿漆。据载当年王星斋检查成扇的标准为:把扇子先放到水里浸4小时,取出后要求坚固如新、光泽不变;然后再放到太阳下暴晒4小时,要求平整如初,不翘不裂。王星斋本是砂磨工出身,有着高超的砂磨技艺。一把扇子光有好扇骨与好扇面,只成扇坯,扇坯若有瑕疵,经高手磨砂,可予以矫正。砂磨包括烤坯、刮手、烘胶、补疵、打磨等步骤,是制扇最后一道工序,成扇级别的高低在此一举。王星记传统黑纸扇以云、贵原始森林野生棕竹为扇骨。不同于一般竹子的空心,棕竹是实心的;外表看并无细密纹路,刨去表面竹皮之后,就露出里头天然的细纹。

  随着王星斋不断在扇骨、扇面的材质以及装饰上做文章,往日处于"末流"的黑纸扇登堂入室,成了权贵专享的奢侈品,也在此后百年的时间里成为"杭扇"的标志。清代学者王廷鼎在《杖扇新录》记载:"此扇本为仆隶庸人所执,嘉道间士商尚不入手,同光后忽行于士大夫家,近则王公大臣争用之矣。"杭州黑纸扇与苏州白纸扇的区别在于:黑纸扇是用韧性很强的桑皮纸和柿漆直接糊在扇骨上、不能更换,白纸扇的扇面与扇骨分别制成,再另行装配而成;黑纸扇的扇骨多而密,边薄而轻巧;白纸扇的扇骨边厚而庄重,骨少而疏松。

  由于黑纸扇扇面不能拆卸,绘画时必须要在专业的画板上,把打开的扇子用夹子固定平整后才能进行创作。上色也极为讲究,既要覆盖力强,又不能画得太厚,否则无法收扇,即使收了扇子,折裥的画面也会破裂落粉。因此人物的脸部、鱼、鸟、兽的点睛处应避开折纹。题诗落款时则必须顺着折痕写,常见布局有"单行长双行短"。

  拉烫西湖20景檀香扇

(当代;王星记;长42厘米,扇展75厘米)

  檀香扇属于折扇的一种,因扇骨采用檀香木制成,故名"檀香扇"。檀香扇始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见于苏州,据说苏州制作檀香扇的第一个作坊是"张多记"。1929年春,陈英在王星斋病逝后带领幼子王子清在杭州太平坊大街开设店面,因避"王星斋"名讳而改名为"王星记",并以"三星"商标注册,同时推出了正时尚的檀香扇,不久便掌握了杭州和苏州各式檀香扇的经销权。檀香扇上画面多以杭州西湖风景为题也是源于此时,早期也多冠以"玉带"、"双峰"、"西泠"等名称。

  最初的檀香扇与如今的形态颇为不同,更近似以檀香木制作扇骨的普通折扇,而且多为男用。后来檀香扇的形态逐渐发生变化,扇长由男扇的九寸五分缩短为女扇的五寸三、六寸三、七寸三分等,扇骨由疏而阔变为多而密,男扇骨子分16根和18根两种,女扇变为24根、30根、34根三种,扇的绢面由占扇长的6/10缩为3/10,扇骨外露部分由占扇长的3/10增加到7/10。其中"西泠"就特指一种业内行话为"倒扇"的檀香扇,这种檀香扇面反比扇篾外露部分短,因其绢面展开造型如桥,故以杭州"西泠桥"命名。传统的檀香扇用料非常考究,必须采用印度老山檀香木。在20世纪40年代的香港,一把王星记扇庄出产的檀香扇可以调换檀香一斤。

  龚扇"无量佛"

(民国;长35厘米,宽27厘米) 龚扇"昭君"(当代;龚瑶妤制作;长35厘米,宽27厘米)

  龚扇为蜀中名扇,堪称千金难求的扇中极品。目前中国扇博物馆共藏有4把。

  龚扇由清代龚爵五创造。19世纪末,还是自贡盐场一位工人的龚爵五看见一位乐山商人手中持有一把非常漂亮的竹扇,心里羡慕不已,于是自己动手,创制出以他的姓氏为名的"龚扇"。他选用划成细如绢丝的竹丝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喜爱。光绪末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肖像,龚雨璋呕心沥血反复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闻名遐迩。

  龚扇是工艺竹编扇,呈桃形,直径约26厘米,选用阴山岁竹为原料。从备料制丝到编织都是一双手和一把刀的全手工操作,用薄0.01~0.02毫米的竹丝对照名家字画,用700~2000根以上的竹丝根据设计图稿慢慢编成。正面对光看,扇面现白色,花鸟忽隐忽现于朦胧中;向左侧视,花纹闪青色,树叶现白色;向右侧视,花纹现白色,树叶闪青色。

  龚扇第四代传人龚道勇和龚菊芬把竹丝的直径从0.025毫米缩小到0.01~0.015毫米,使得编织的扇面更轻薄,更透明。目前龚扇技艺已传至第五代传人龚瑶妤。中国扇博物馆收藏的《昭君》曾经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示会上获铜奖。

关键字:中国扇,博物馆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