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怀素邓石如留给江湖书法家的启示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20:21 热度:577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心理需求是渴望被肯定。37岁那年,唐代书法家怀素正是怀着被肯定的渴望,他告别了舒适安逸的经禅生活,“担芨杖锡”,离开家乡零陵,先是客居潭州,又南下广州,北上岳州,最后西入长安,在那里住了将近8年。怀素长达10年的万里云游,不仅丰富了知识阅历,而且向社会展示了自己超群的艺术才华,以他骤雨旋风般的狂草书法征服了大江南北的名流高士,得到他们异口同声的称赞,从而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影响,获得了不朽的声名。可以说,怀素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行走江湖,“北漂”都市,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书法家。

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传统的书法艺术开始受到人们的喜爱,名家书法更是万众追捧,争相收藏。在这种情况,一些行走江湖,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中“北漂”的职业“书法家”也应运而生。其中,鱼龙混杂:有身怀书艺,渴望成功者;有迫于生计,为人刻印作书者;有假扮“大师”,坑蒙“土豪”、官员和首长者;有冒充院长、主席甚至院士,欺世盗名者;还有表演各种写字杂耍,牟取利益者。一位当领导的朋友将一幅别人送他的书法作品拿给我看,上面的落款赫然写着“中央书画院院长某某某书”。书者的水平仅是粗通笔墨,却硬要写上子虚乌有的头衔来吓唬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纵观3000多年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江湖书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火热和这么有市场!

究其原因,我想大约有如下几点:一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和个人财富的增加,激发人们对书法艺术品的消费需求,但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毛笔废弃,人们普遍对书法笔墨毫无认知与感受,容易让人“指鹿为马”。二是一些完成财富原始积累的“土豪”,年近或年过半百,开始喜欢风雅艺事,但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补上欠缺的文化艺术素养,很容易不明就里,被人忽悠。三是由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百年断层,普通民众甚至是政府官员、部队首长、知识分子,传统文化底蕴不深,尽管江湖“书法家”挥毫作书,字迹陋俗,但是如同面对“皇帝的新衣”,害怕被人指出不懂书法,盲目从众叫好。四是江湖“书法家”心气浮躁,耐不住寂寞,总想着抄小路,走捷径,急于求成,乘机牟利。五是官办的协会对内争位夺利,对外排斥异己,也致使一些确有才华的书法家难以进门,只好流落江湖;有的纵然挤进门坎也难以上位。所以,今天江湖书法能成气候是有它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的。

当然,江湖书法家古已有之,怀素、邓石如等可以说就是江湖书法家的祖师爷。他们成功的传奇经历,对今天那些还在江湖上的奋斗者应该有重要启示。首先,闯荡江湖之前要练就一身过硬功夫,而不是那杂耍似的花拳秀腿。怀素经禅闲暇,特喜书法,刻苦用功。由于贫穷无纸,乃种万株芭蕉,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及一方板书之,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据说,他写秃的笔埋在山下竟成“笔冢”。试问今天的江湖中人,这样的勤苦练习你有吗?其次,漂泊江湖时要注意寻访名师,拜谒名流,请教高人。怀素南下广州,投师时任广州剌史的徐浩,而徐浩就是唐代著名的楷书大家。他“西游上国”,客居长安的8年里,遍访名家,与李白、钱起、戴叔伦等名流都有交往。特别是他拜见了书法家颜真卿,得其指点笔法,领悟了“屋漏痕”、“折钗股”的草书用笔。再次,如果有幸遇到贵人相助,那一定要珍惜机会,勤奋学习,增强实力,而不能目光短浅,仅想利用这机会去赚钱。清代邓石如是一生都漂泊江湖的职业书法家。32岁时,他来到寿春书院,为学生刻印作书,有幸得到当时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梁巘的赏识,将他推荐给江宁大收藏家梅镠。邓石如在梅家住了8年,梅镠尽出所藏金石善本、名家碑帖供他学习临摹,并资助他所有费用。邓石如每天清晨起床,研墨盈盘,直到半夜将墨写尽才睡,寒暑不辍。8年过后,他书法大成,遂成名家。

所以,怀素和邓石如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尽管你还在漂泊江湖,或单打独斗,或自立门户,或依附富商,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志存高远,潜心书艺,走宏门正道,方能成名成家;否则,急功近利,欺世盗名,忽悠民众,那将沦为江湖骗子。

关键字:怀素,邓石如,书法家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