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04:45 热度:633
20款信托产品在2013年上半年集中期,涉及资金规模达22亿元;今年1月至6月仅4款信托产品发行,与2012年同期相比锐减了一半多;参与发行信托产品的信托公司今年上半年仅3家,而去年上半年至少有7家公司发行了信托产品……
以上几组数据无疑显示出前两年分外热闹的艺术品信托市场已逐渐步入冷清的窘境。据统计,17家信托公司的40款产品均在今年面临兑付期,涉及资金规模达38.52亿元,也因此,2013年被称为“艺术品信托的退出大年”,而如今,2013年已过半,虽然2013年春拍呈现出小幅升温的反弹景象,但曾红火一时的艺术品信托日子似乎仍有些不好过。
兑付了吗
“对不起,目前公司有规定,暂不对外透露兑付情况。”日前,中国商报记者致电几家信托公司,欲了解今年上半年到期的信托产品的兑付情况,然而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由于大部分信托产品都是在7月中下旬到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资料可供查询。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今年一季度有5家公司的6款产品到期,涉及金额7.31亿元;二季度艺术品信托的退出达到一个高峰,有8家公司的14款产品到期,涉及金额15亿元;三季度到期的有5家公司的6款产品,涉及7.71亿元的金额;四季度又是一个兑付高峰期,有7家公司的14款产品,涉及金额为8.5亿元。
“今年上半年20款信托产品集中到期,涉及金额高达22亿元,而这些信托产品80%都将通过拍卖渠道退出,不少信托资金都是在前两年艺术品市场飞速发展时高位进场的,如今艺术品市场行情回调,而这些信托产品又集中退出、集中出货,谁来接盘?并且,这些信托基金购买的大多是当代油画和近现代书画,这两个板块的行情基本是不升反降,信托基金如何实现收益?”资深媒体人士肖先生的这番话代表了许多业内人士对信托产品集中出货、难以兑付的担忧。
不过,在上海鼎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委员会主席陈波看来,这样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今年上半年并没有出现艺术品信托产品到拍卖市场集中兑付的情况,据我所知,有的信托产品已提前兑付,有的在私下找到了买家,大家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规避风险,如期兑付问题不大。”
信托业从业人士刘晶则向记者透露,艺术品信托的退出渠道并非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单一,当然拍卖是主要的退出渠道之一,“但也有不少是通过转让或私下交易实现兑付的。总的来说,大多数艺术品信托产品规模都不算大,而且会进行一定的资产配置,艺术品只占其中一部分比重,再加上担保抵押的措施,基本能实现如期兑付。”他同时向记者坦言,艺术品信托的瓶颈在于期限短,受艺术品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而承诺的收益率普遍偏高,一般高达8%至15%,在目前的行情下,兑付时恐怕很难实现之前承诺的高收益率。“据我了解,也有一些信托公司盲目逐利,又缺乏专业人才,兑付的确成为一大难题,不排除信托公司自己埋单的可能。”
实际上,在2012年,多款信托产品纷纷在实现预期收益的情况下提前清算就备受市场关注。其中,一款曾被认为高危的产品――“国投信托飞龙艺术品基金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规模1.5亿元,资金用于购买雅盈堂合法拥有的艺术品的收益权,本该2012年12月底到期。但该款信托产品由于雅盈堂实际控制人王耀辉案被爆出后不久,就在2012年6月29日发布了提前终止公告,并称已实现预期收益率。同样提前清算的还有中泰信托发行的“证大艺术品投资基金”,该款产品提前1年清算。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这款信托计划的4000万元于2011年9月在上海中天拍卖行竞得曾梵志创作的油画《象》和林加冰创作的油画作品《状态一》。但究竟通过什么渠道卖出这个投资组合并获得收益,还没有明确的资料可查询。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统计,2012年共有5家信托公司参与清算了11款产品,其中5款为到期清算,而另外6款为提前终止。从公布的信息和市场反应来看,2012年清算的11款都按约定兑付了投资者收益。
发行量为何骤减
“因为发行量不足,我们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再每季度发布艺术品信托市场报告。”用益信托工作室的一位研究员这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今年上半年,用益信托工作室一改前两年每季度发布艺术品信托市场报告的做法,暂时停止了对艺术品信托数据的收集。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山东信托、国投信托和长安信托三家信托公司推出了4款信托产品,而2012年1月至6月共发行了24款信托产品,参与机构达16家,其中,仅3月一个月就发行了9款,规模达到了14.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信托产品发行量可谓大幅度缩水。
在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后,艺术品信托曾被看作是最具潜力的艺术品投资手段之一,它能聚集单个投资者的力量抱团出击,相较个人,更容易获得艺术精品。因此,自从2009年6月18日,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推出“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来,信托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并在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自2012年6月份以后,参与机构及发行产品量双双骤降,市场跌入谷底。当时正值三大艺术品庄家被查,市场如履薄冰,信托公司为规避风险,加之市场投资需求低落,发行产品大幅减少。
“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即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艺术品市场自身的发展,而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重大转型期,201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出现了非预期性回落,整个信托业全年预期都变得更加保守,在这种大环境下,艺术品信托市场大幅缩水在所难免。”刘晶告诉记者。
而据雅昌艺术网日前发布的《2013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春拍卖市场整体而言,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客观而言,在宏观经济的资金面上,并没有出现一些业内人士所预言和期待的回暖,但是成交总额也没有明显下降,整体呈现出低位调整的发展态势。而市场的整体回暖尚需等待更多优质资源的回归和发掘。毋庸置疑,艺术品市场行情的回调是今年上半年艺术品信托发行量骤降的根本原因。
“艺术品信托发行成本较高,收益压力相对较大。同时,在目前的艺术品信托中,‘春买秋卖、快进快出’成为了常见的操作方式,短线操作也加大了投资风险。过去市场行情火热的时候,这种短线操作还能获益,但在当前回调的行情下,艺术品信托显然已经不是合适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对于信托产品信心下降,募集变得困难。再加上‘国38号文’对文交所进行了清理和整顿,虽然规范了艺术品市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艺术品信托的退出空间,使得发行艺术品信托的风险加剧,信托产品发行量也就自然减少了,”刘晶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信托已不合时宜?
不久前,中国商报记者在今日美术馆参加了一位当代水墨画家的个展开幕式。据记者了解,该艺术家的作品正好是某艺术基金的运作对象。“针对理财客户群发行私募基金,与有潜力的艺术家签约,赞助其参加业内权威展览,提升其曝光率和认知度,定期举办艺术品鉴赏专场和专家讲座等,近年来,艺术品基金开始倾向于做私募,而不是信托,”陈波向记者透露,私募在募集和发行成本上比信托更为合适。
北京艺融民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蒋伟也认为,艺术品是一种中长期投资产品,买的是行业的趋势,而信托这种快进快出的投资方式在艺术品市场上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相比较而言,私募将会成为未来艺术品投资的主流。“私募资金成本低,参与人员有共识,理念相同,关注投资受益的同时也关注投资体验。私募模式时间、周期和回报率上都比信托有更多非刚性的优势。”蒋伟曾对媒体表示,未来艺术品基金会从投融资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化,而且或许会改变原来单纯投资艺术品的模式,会向艺术产业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分散风险。
据透露,一般情况下,在艺术品市场内,私募比公募基金的规模要大得多。公募与私募的比例至少是2:3的差别。“在风险同样多的情况下,投资公司当然选择利润大的基金品种,而艺术品私募基金刚好迎合了投资管理公司的需求,再加上私募基金好操作、好调头的特点,投资管理公司对其趋之若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有专家如此说。
虽然私募基金开始越来越受青睐,但在遭遇市场危机后,艺术品信托也并非毫无“招架之力”,而是在投资模式和投资对象上有了一些变化。如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联袂金融市场部、私人银行部、山西信托推出的“信福六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资2.5亿元。其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紫檀原木并进行艺术创作。“国投飞龙艺术品基金・王健当代艺术信托”则为开放式信托,配置资产为王健的各类艺术作品。国投信托作为受托人将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举办展览等活动对艺术品进行推广运作,实现信托财产的稳定增值。由此看来,艺术品信托能否“东山再起”值得关注。
关键字:信托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