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德国艺术难倒中国观众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02:59 热度:649

“中国美术界盼望了三十年的事情终于实现了。仅保险额就已近2亿元,这批油画的价值以及重要性可想而知。”知名策展人、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席黄梅介绍。6月15日,德国新表现主义油画作品展览亮相展洲国际艺术园区,该展览由两个展览组成,为观众带来了一次中西艺术文化的碰撞与对话。此外,中国中青年雕塑邀请展也同时展出,进行一次二维与三维的对话。 

京华时报记者杨菁 展洲国际供图

□缘起德国新表现主义影响中国当代艺术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机将展览带到北京?“穷尽:德国新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展”策展人黄梅介绍说,翻开世界二十世纪的美术史,第一个被书写到的是德国的表现主义,最后一个被书写到的是德国八十年代的新表现主义,无论是德国的表现主义还是新表现主义都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国新表现主义可以说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留下深刻影响,中国的艺术一直处在上升阶段,艺术家都想表达自己的个性,所以德国的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都非常符合中国艺术家的这种艺术渴求。”此前国内并没有系统地展出过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的顶尖作品,黄梅表示,这次展览中国艺术界期盼了30年,无论从作品数量、质量都是空前的。 

对于中青年雕塑展的策划,“体积的对话——中国中青年雕塑邀请展”策展人王璜生介绍,此次选择了两代雕塑艺术家,中年艺术雕塑家选择了四位影响力非常大的艺术家,还有新一代的优秀艺术家,希望能在他们两代雕塑艺术家身上看到时代的变化和艺术史的发展。此次展览称为体积的对话,是因为雕塑最基本的语言是占有的空间和体积问题。

□赏析

乔治·巴塞利兹《红色的母亲带着孩子》布面油画330×250cm 

1985年作

巴塞利兹从1969年开始改变主题,画处于混乱世界中的人形。倒立的人是巴塞利兹绘画中的典型场景,在这样的画中,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似乎颠倒了。

□现场

展览

“穷尽:德国新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展”

中国观众多数不懂新表现

参展的104件作品囊括了安塞尔姆·基弗、乔治·巴塞利兹等6位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的顶尖作品,其中不乏《红色的母亲带着孩子》《回归》等扛鼎之作。此外,主办方还将尚杨、张方白、谭平等人的作品加入展览。“这些画家的创作或多或少受到过新表现的影响。”黄梅说。 

参观观众虽然络绎不绝,但是德国的抽象表现难倒了大家。首都医科大学的李老师看完后表示:“这些作品有很深的寓意,有些作品很有意思,但是不如中国的水墨那么直观易懂。” 

“中国人一直被固定的思维模式所禁锢,我们应该多接触这样的作品。艺术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的心灵与艺术品之间沟通,与作品进行更有效的对话。”王璜生说。

展览

“体积的对话:中国中青年雕塑邀请展”

“万国旗”吸引众多参观者

除了世界级顶尖架上油画作品,王璜生也将中国雕塑艺术家,比如隋建国的《中山装》、傅中望的《收·藏·洗·晒》、展望的《假山石在芝加哥——千禧年广场》等雕塑及装置作品带到展厅。其中,曾经在湖北美术馆展出备受争议的《收·藏·洗·晒》饱受关注,众多观众与该作品合影,有人还坐在小板凳上,摆出各种手拿肥皂洗衣服、搓衣服的造型。 

王璜生认为这是一件极具雕塑感和视觉感的作品,同时又很具有观念性。“他其实关心的是人们在都市的发展变化中的状态,我们都是拥有小时候晒衣服时那种非常深刻的生命体验,这也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王璜生说。

斯蒂芬·卡鲁扎《阿卡迪亚3》 

布面油画上罩有机玻璃101×151cm2012年作

卡鲁扎酷爱利用大气密度创造最佳效果,他的画布被嵌入玻璃橱窗,前面镶嵌着乳白色的有机玻璃,这种部署就像一位魔术师在进行表演。

迈克·沃尔夫《广场/地基的沉睡》布面油画180×240cm2007年作

沃尔夫在电脑上对绝大部分自己采集到的材料以及收集到的照片进行处理,以便达到将这些零碎材料重新组合形成图像的目的。

科娜丽亚·施莱默 

《决定》亚麻布面丙烯、柏油漆及虫胶220×180cm 

2008年作

科娜丽亚·施莱默展现了动物与人类的相对存在,二者的象征性身份表明,直面人类对动物世界的感知能够拓展人类的文化区域。

□快评

>>王璜生(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 

基弗新作带来强烈冲击 

王璜生认为,虽然近几年也能看到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作品在中国展出,但是像这次这么齐全的作品亮相还是第一次。其中,基弗的《失落的字母》给王璜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弗的作品令我看到了一种新的迹象,《失落的字母》这是他2011年的作品,这件作品带给我的冲击很大。”王璜生解释,在基弗原来的作品中有很大的力量感,但是这件作品转向画面更平面、材质更微妙。他想表现大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感觉,但是他又透露出一种比较浪漫的美感,他将这种美感与沉重而忧郁的文化巧妙结合。

>>杨娜(瑞士画廊主)

中国艺术已不局限于水墨

“这次展览是一次极大的成功,能在中国展现出欧洲绘画历史上重要作品,并为中国的观众提供这么多精彩的作品,让我们感觉到欧洲的文化在这里被关注。”杨娜认为,中国的艺术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传统水墨作品,而且面向西方的油画作品,而且有了创新方式。在画面上的色彩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有变化,她很高兴地看到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

□访谈

>>谭平(艺术家) 

符号表象意义不是重点 

谭平此次参展作品《无题》契合了新表现主义的另一方面,就是观念性。绘画对于谭平来说,心手相应是重要的。“在我笔下诞生的线条,其实是一个圆圈抑或是一条直线,现在的圆与覆盖前的圆或线看起来一样,现在的线和覆盖前的线也似乎相同,但是线条内里所蕴含的质与量,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在这个自然的转变下,圆与直线在符号表象上的意义已不再是我关注的重点。”谭平享受着每一次落笔于画面的涂绘声中,色彩与他的心相撞,唤起他倾诉的欲望。

>>傅中望(艺术家)

用晒衣服唤醒日常记忆

傅中望此次参展作品为《收·藏·洗·晒》,这个作品对傅中望来说,不是他个人的作品,而是社会各界共同创作的作品,是反映公众对晒衣服这些日常行为的记忆。“这件作品更真实、更有力量、更直接。这件作品我们可以去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去观赏。”傅中望说。

>>张方白(艺术家)

新表现主义与水墨融合

画家张方白自称深受新表现主义影响,此次展出了他2012年创作的《凝固》,他简练且独特的绘画表现让人置身于一种原始又玄秘的氛围,直抵人内心深处。张方白对鹰的描绘不专注于外在的真实表现,而是将德国新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水墨融为一体,大胆地用粗黑、凝练的色块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在20年前,我深受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随着艺术的发展,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张方白说。

关键字:德国艺术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