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59:42 热度:596
教育部近期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规定,从2013年春节学期起,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然而,据相关负责人表示,缺教材、缺师资的现状让书法课大打折扣,书法专职教师绝大多数是语文课、美术课紧急“转岗”而来,有些书法老师写的字还不如孩子写得好。(3月18日《北京青年报》)
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距离。就如将书法课引进课堂一样,宏观层面上倒是有硬性政策的支持,可在微观层面,却免不了要遭受诸多现实的困扰。比如教学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短缺,以及书法处于“副科”的尴尬地位,凡此种种,都可能让书法进课堂的美好梦想难以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实现。
很明显,书法课之所以在现实中屡屡“碰壁”,其根由还在于当下的教育生态。就目前的中学教育模式而言,“应试”仍是当前教学的主旋律。一旦学校所授课程不利于学生升学,不利于各校之间的“教学评比”,这样的课程,就极易被边缘化,甚至沦落至教学的配角。
曾几何时,“字是读书人的脸”被奉为经典传诵,在某些应聘场合,有些人甚至凭着一手潇洒的字迹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今非昔比,科技时代的到来,却让书法应用在教学中渐成绝唱。在大学,色彩斑斓的多媒体取代了黑板上挥洒自如的板书,电子化的作业取代了学生的手工书写。而在一些中小学,学生虽然要手写数篇家庭作业,但惊人的数量已导致学生对写字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在这里,书法被异化,成了耸人听闻的词汇。
另一方面,书法的练习也是一个锻炼心智的过程。在喧嚣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已经很难有人能够静下心来,重复着练习几个汉字,毕竟这样的成本太高,于这个快速的社会而言,这样的付出也颇为不值。于是,书法在这里成了一个负担,谁也不愿意走近它、感悟它。
更为重要的是,书法课遭遇尴尬的另一原因还在于我们对书法存在着长期的歧见与误解。在很多人眼中,书法课就是一门教学生写好字的课程,而实际上,书法课除了要教学生习字以外,还要教会他们去领悟汉字的书写规则,去欣赏不同字体的结构构成,去品味汉字的艺术美感,而不是单纯地将其归于习字这门简单的课程。否则,它又怎能担当得起“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样的美誉!
于此而言,如果我们不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书法课走进课堂,不在实际应用中多感悟书法的现场美感,不去纠正书法在我们心中的“单一”心态,书法课要走进真正的课堂,那么还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
关键字:书法,艺术教育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