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仍在严冬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57:41 热度:521

  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排行,中国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当之无愧地位列第一,而2012年,便遭遇了蒙头一棍。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额为281.60亿元,同比2011年春季下降了34.27%,环比2011年秋季下降34.22%。以中国当代艺术价格最高者之一张晓刚[微博]为例,在2012年10月苏富比[微博]香港普遍黯淡的当代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张晓刚一连串的作品都遭遇了流拍,《兄弟》就是其中的一幅。他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疲软的一个象征。

  据有关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TOP10中,书画类拍品占6件,瓷器杂项类拍品3件,油画及当代艺术拍品占1件。其中这个唯一一件“油画及当代艺术品”即为朱德群1987年作品《白色森林之二》,在香港佳士得[微博]以4837.6万元人民币拍出。油画100指数也显示,2012年春拍油画上拍量和成交量都比去年减少近一半。中国艺术品市场由热转冷,原因大多被归结于经济大环境不佳、投资热潮退却,藏家惜售,舍不得拿出珍藏。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刘尚勇[微博]此前表示,艺术品资源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枯竭”的时期,市场上好拍品减少,拍卖公司征集作品困难。未来应从宽度和广度两方面考虑解决:广度上,拍卖行业应引进新的拍卖品种、艺术资源;宽度上,拍卖公司应直面挑战,挖掘艺术品背后的文化价值。

  根据法国政府负责的艺术市场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的拍卖行收益在全球的拍卖行收益中占据44%的比重,在以拍卖行占据艺术市场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国内,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行业举步维艰,对市场失去话语权,无法形成国外与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相辅相成的健康循环,以致艺术品拍卖一蹶不振,艺术品市场便一落千丈。

  克隆、查税导致泡沫破裂

  以香港苏富比的中国当代艺术“黑色星期天”(2012年10月7日)为例,现场参与拍卖的买家中,司空见惯的中国大陆军团、东南亚收藏家团体都踪影难觅,不论是资深藏家或是中国内地的画廊主这次基本都没有出现,出现的仅仅是一部分的港台藏家及画廊主和少部分的金发海外藏家。

  亚洲当代艺术部分历来是苏富比的强项,当夜27%流拍的成绩显然不尽如人意,虽然有个别作品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但大多成交作品都于刚过估价落槌或低于最低估价成交。拍场惯例,即使当场有人接手,也未必意味着真正的成交,事实上,许多当代艺术家为了保持价格,托人举牌或者自己举牌顶下作品,并不是件新鲜事。

  从这些中国当代艺术成名者的作品来看,大多带有明显符号性,早期作品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相对“地下”的地位而多受海外藏家青睐,尤其是受到中国内地任职的西方国家大使、领事的青睐,他们以极低的价格购入这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而内地藏家介入当代艺术收藏较晚,此时价格已高,且近些年来,这些成名艺术家的批量生产符号的复制化越发凸显,越来越阻碍其价值进一步提升。因为藏家的变化,导致审美口味的变化,纯粹以西方美术理念进行创作的中国当代艺术受冷落。年轻艺术家快速拔升的现象同样减少,已拔高的能有人护盘维持高价已显吃力。国内的投资者基本都是散户型投资人,到如今已经勉为其难,再高的价格恐也无力承受,再推高必须由机构收藏出面支撑。而机构收藏建立在基金会免税的基础上。国内的状况,距离这一步尚需时日。

  近几年来,当代艺术因为形式与内容以及天价做局等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批评,所处的舆论环境也不如前几年。2012年,中国大陆掀起的艺术品查税风波卡住了“洗钱行为”的脖子,成为泡沫破裂的直接原因。因为假设拍卖场上成交价是1000万元,而实际上私底下的协议价格是200万元,但税还是要按照1000万元的成交价来缴,这样成本太高,不能炒作,也就没办法进行拍卖场上的“击鼓传花”。

  “老油画”有上涨趋势

  由于当代艺术遇冷,拍卖公司将拍品调整为早期油画和写实油画作品。早期油画作品板块,一方面推出朱德群、赵无极、常玉作品,另一方面深度挖掘第一代油画艺术家,注重学术性,因而李铁夫、潘玉良、关良等人的作品价格有所上涨。

  早期油画狭义概念是指1949年之前创作的油画作品,在此意义上等同于民国油画。放宽来看,凡1966年“文革”之前创作的油画作品均可列入早期油画之范畴。第一代油画家成长于20世纪之初,远涉重洋学习西画,是现代意义上中国油画的奠基者。其中留法的有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常玉等人;留日的有李叔同、陈澄波、陈抱一、关良、关紫兰、汪亚尘等人。第二代油画家创作盛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跨越“文革”一直延续至今,包括吴作人、董希文、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闵希文等。

  第一代留洋的艺术家们在回国后大多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大部分油画家生活在动荡之中,创作量有限,且油画不像国画易保存、携带,保存下来的极少。而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年间的历次政治运动中,老油画损失比国画大,特别是人物、人体画作,都在劫难逃。即便躲过了劫难,由于他们作品的特殊价值,他们不仅是西方油画的传播者和中国油画的实践者,而且在探索学习西方油画中,又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多数也都收录进了美术馆收藏,所以能留存下来并在市场上流通的作品较少。加之公开展览、出版物的缺乏,让老油画的学术梳理一度举步维艰,这也是影响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早在1991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油画专场中,就有数十件老油画作品上拍,而在2001年,佳士得又将老油画归入独立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拍卖,成为中国市场老油画拍卖的主要阵地,历年很多老油画在这一专场拍出高价,2012年秋拍,前文提到的朱德群《白色森林之二》就在此列中。

来源:东方早报    记者   徐佳和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