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55:53 热度:762
近日,“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法国蓬皮杜中心藏有6000余位艺术家创作的近8万件作品,居世界现当代艺术品收藏首列,围绕超现实主义先锋派的藏品是蓬皮杜馆藏的瑰宝之一。据悉,这是法国蓬皮杜中心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大型展览,也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以来迎来的首个国外邀请展——
展出米罗等大师珍品百余件
中国艺术家“国际发声”
“大规模的蓬皮杜藏品展在中国亮相是第一次,我们可以看到杜尚、米罗等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人物的作品。整个策展思路不仅仅局限于法国、欧洲的艺术家,我们还甄选了出自亚洲、非洲的艺术家们,他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被认可,发出自己的声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龚彦介绍,此次展出的102组藏品从上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伊始跨越到当下,类型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建筑模型和手稿,展出了包括米罗、毕加索、杜尚、恩斯特、马格利特、曼雷、阿曼、凯撒、史波耶里、杜布菲、巴塞里兹、里希特、波尔克、古尔斯基、波坦斯基、巴尔代萨里等大师的经典之作共计119件,让人们看到超现实主义在今天最旺盛的生命延续。
本次展出藏品共一百余件,年代从上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伊始跨越至今,类型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建筑模型和手稿。展出包括米罗、毕加索、杜尚、恩斯特、马格利特、曼雷、阿曼、基彭贝尔格、凯撒等大师的作品。最大尺幅的作品为弗兰克斯特拉1994年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再现自己以往作品中的图案的9.6米长丙烯画作《波伦布》,以及让·杜布菲1984年为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而作的8米长的《万物之理》。
展览也对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给予特别的关注,其中包括这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也包括深受超现实主义影响的艺术家们。围绕着陈箴的代表作《圆桌》,展览向上海观众展出蔡国强、王度、黄永砯、张洹、严培明的作品。
“超现实”:
没有禁区的想象空间
展览名为“超越超现实”,那么什么是“超现实”呢?
龚彦介绍,超现实主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激荡于欧洲的艺术浪潮。它提出的关于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一系列问题,既是对当时社会制度和生存条件的怀疑,也是一场求新求变的“精神革命”。其美学观点,如“无意识”、自动绘画、书写、共同创作等,影响至今。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兴起于一战后的法国,影响后来逐步波及欧美和亚洲诸多国家。战后,欧洲青年一代对原有的社会秩序和理念产生了怀疑和不安。它最初是以文学形式出现的。1921年,布勒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超现实主义的主张无疑让具有自我个性的年轻艺术家找到了“思想武器”,让他们踢开学院艺术的金科玉律和沙龙艺术的门槛。他们从弗洛伊德对人类潜意识的研究获得启发,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呈现人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1928年,超现实主义开创者之一的安德烈·布勒东宣称,超现实主义与绘画的思想基础是在“求取人间想象力的解放”。他说:“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从此,人类艺术打开了一扇大门,通向一个理论上没有禁区的想象空间。
两个代表性画家:
达利和米罗
超现实主义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两个代表性的画家:达利和米罗。达利采用“具象”技法,试图精确地记录潜意识的形象,绘声绘色地构建奇幻无比的想象世界,给人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震撼,引起许多人潜意识的共鸣。其作画的过程在技术层面类似于写实画法,故被称为古典的超现实主义。而米罗则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趋近于抽象。它又被称为绝对的超现实主义。
大量过去不可能被视为艺术的现成品,被艺术家挪用于表达其艺术主张。譬如被称为“早期超现实主义”的达达主义艺术家杜尚将自行车轮、小便池等搬进了艺术殿堂,引起轩然大波。杜尚创作现成艺术时,首先选择一件东西,再把它重新命名,随意而起,随兴而作,并不刻意给作品寻找一个特定的含义,他的这种创作方式让习惯以神圣眼光看待艺术者很难理解。杜尚的另一件现成品作品《瓶架》这次也来到了上海。但这不是《瓶架》原作,原作被杜尚的妹妹苏珊清理画室时连同一些其他的现成品如《自行车轮》一起,当成垃圾处理掉了,这件是1964年杜尚授权复制的。
102组作品分六个篇章
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位于巴黎,以其倡议者蓬皮杜总统的名字命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中心之一,蓬皮杜中心藏有1914年以后的6000余位艺术家创作的79000余件作品,其中包括现代派、抽象派、印象派、荒诞派、立体派、野兽派等等绘画、雕塑作品,还有影像、建筑模型、设计作品等……其世界现当代艺术品收藏仅次于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而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在其馆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何在当下看待超现实主义的诗意特征,是此次展览的初衷。据悉,展览将由“相遇”、“爱神”、“自动主义”、“夜”、“诗的物象”、“文象”共六个篇章组成。
超现实主义崇尚表象的世界,它热爱偶遇的奇迹、梦、黑夜和爱情,它不批判世界,不改造世界,而是另造一个世界,哪怕这个世界是幻象。此次参展的让·杜布菲的《万物之理》显得狂野、恣意,作品上,红、白、蓝三原色组成颜色与线条之间互相交融、颠覆、互为界限又互相打破,如果说还存在一种秩序,那仅存于画家的想象中。同样,弗兰克·斯特拉的油画作品《波伦布》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重复利用自己以往作品中的图案创作而成,波伦布的名字则来自于中世纪著名小说《曼德维尔游记》中的一座想象中的城市。作品看似呈现三维立体,实际上只是画笔制造出的视觉幻象。
超现实主义也并非全是“幻象”。爱与欲一直是超现实主义的重要内核,艺术家安德烈·布勒东就曾写道:“如果您喜爱爱情,您就会喜爱超现实主义。”此次,安德烈·拉佛瑞的《借鉴1°瀑布2°煤气灯》也来到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品是对杜尚遗作的“重读”,垂死的“新娘”手中举着一盏孤独的煤气灯,照亮私密的身体:它既是晦暗的欲望的对象,又是偷窥者眼睛的象征。而杜尚的作品《瓶架》则是另一种的风格。1914年,马塞尔·杜尚在百货公司的五金柜买了一瓶架,之后,他在这件商品的底部刻上铭文,成为一件杜尚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视觉上的造型和思辨性的铭文构成了作品的两个维度。
当代艺术的入场券
相对来说,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许更容易让中国观众理解。黄永砅的《蒙娜-芬奇》,灵感来自于透光效果,两幅著名的肖像《蒙娜丽莎》和《达·芬奇自画像》因为重叠而产生了一幅新的肖像。正如龚彦所说,“超现实主义是当代艺术中最无观看障碍的艺术,只有一串串拥挤的物象和物象原子的符号,背后没有意义支持。”但如果按照我们的惯常思路,观看超现实主义作品那就是“一路障碍”。又或许,当我们“不用懂”的时候恰恰正是“懂了”的时候。
超现实主义的理念决定了观众不必像朝圣那样去观赏他们。这些作品的目的不是让你们害怕和困惑的,而应该是让你们更有自信和更无禁忌地参与艺术的。展览中方策展人龚彦说得好:超现实主义是当代艺术的入场券。很多青年艺术家都选择超现实主义作为自己艺术创造的开端,像达利这样的老顽童终身不渝。他们宁肯相信梦和潜意识也不愿相信理性与伦理。世界由此得以重建,恢复它年轻的梦的能力。它不是来世的艺术,而是在现世追求无羁的世外桃源。它不批判世界,不试图改造世界,它要另造一个世界,哪怕它是幻象。
来源:西安晚报 记者 林明杰 梅子
图:艾豪1932《波洛克的背景》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