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徐刚:中国当代艺术家不矫情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54:37 热度:832

  当代艺术比古代艺术更能打动人

  文化汇:当代艺术与人的关系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

  徐钢:当然是越来越近。当代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自我表达,当然越是个人化的表达,与受众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敏感的、受过训练的受众也还是会有共鸣感,当代艺术比古代艺术更能打动人,因为古代艺术就是美的,没有个人的触动。

  文化汇:那受众其实还是很少的。

  徐钢:这是一个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培养的过程。没有接触过艺术的人,看到罗斯科的东西会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了不起,自己也能画,但是就是有很多东西很感人,同样的,茂源的画很个人化,但深层的东西可以触动人的。

  中国的艺术家没有美国艺术家那么矫情

  文化汇:美国的当代艺术和中国的当代艺术有什么差异?

  徐钢:当代艺术是全球性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说,不存在这种国别区分,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的的确确存在差异,因为生活工作的环境不一样。比如惠特尼双年展,主要是美国的艺术家,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关于身份认同的,性别认同、性向认同、国族认同、年纪的认同,都是非常个人化的,怎么样面对自己的过去,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中国的艺术家没有这么矫情,他们受各方面势力的影响,关注的问题很丰富,都是跟大环境有关系。这样比起来,美国的当代艺术局面没有中国当代艺术的局面那么大,但是越分越细,很深入。二者相比很难权衡高下,只能说生活工作的环境不一样,使得他们面貌不同。

  文化汇:支撑他们创作的背后的文化是什么?

  徐钢:就是个人认同问题。中国艺术家不会去定位这些的。

  文化汇:年初的时候朱其写过一篇文章说当代艺术让人看了想吐,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徐钢:他没有恶意的。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中国艺术家那么多,面貌那么丰富,怎么能一棍子打死?他可能是针对的那部分自己看不惯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有让人恶心的东西。

  文化汇:挪用这种方法会不会过时?

  徐钢:任何一种创作方法都不会过时,包括现实主义,只要是跟个人相关的,都可以做。现在谁不用挪用呢?只要表得了自己的意思就好。李希特也是挪用,他觉得自己适合用这种方法,就用了,大家也会说很好。对艺术家来说永远不会有过时。中国艺术家越来越有独特性和原创性,尤其是对媒介和语言的把握,他们挪用图像一定跟自身有关系。争议太多对当代艺术不好,当代艺术现在被骂得太多,有建设性的太少。大家应该尊重艺术家,保持谦逊的态度。

  艺术史写作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批评家、策展人和金钱的关系

  文化汇:徐老师,黄专上次研讨会的时候提出的艺术史家与艺术家的距离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徐钢:他的意思是,批评家和策展人跟艺术家的关系特别近,都是很好的朋友,尤其是在中国,如何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在中国,艺术史写作,一方面要客观中立的立场,一方面也要知人论画。中国文人传统意向如此,所以中国艺术家比欧美艺术家好接近得多,欧美艺术家被一层层经纪人包围起来,要接近他很难。中国就有这个好处,我可以花很短的时间去了解100位艺术家,而在欧美可能要花一辈子才能了解一两个艺术家。这是中国艺术史写作的长处。这个问题提得有问题,真正的症结不是在作者和艺术家的关系上,上世纪50年代在纽约,艺术家和批评家也是很近的,像罗申博格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争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批评家、策展人和金钱的关系。一切是以金钱利益为驱动。问题应该这么问:怎样在均衡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保持客观中立,而不是批评家、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关系远近。这样的艺术史才是站得住脚的。

  我们也需要明星媒体人的出现

  文化汇:您觉得艺术类媒体扮演的角色呢?

  徐钢:艺术媒体的责任,第一要传播信息,第二要有判断能力,第三要去教育大众。中国的艺术类媒体水平还是比较低一些,基本上处于传播信息的阶段,像《纽约时报》艺术版甚至可以起到左右整个艺术趋势的作用,需要很高水平。每个评论员写一篇文章要做很长时间的研究,写出来的东西有权威性,中国的艺术媒体缺少这样的权威性。我们的艺术媒体的从业人员如果有这么高的水准,艺术史的博士愿意去从事,报酬丰厚,也会慢慢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文化汇:确实,艺术史博士很少会愿意降低身段从事媒体。

  徐钢:薪水太低,去采访大牌艺术家还要毕恭毕敬,艺术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敢去反驳,没有处在一种平等的位置。《纽约时报》的记者问题很尖锐,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也需要明星媒体人的出现。

来源:中国网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