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成都龙门阵:收藏的地域性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49:10 热度:650

  上周末,记者来到北京匡时与雅昌网共同举办的“收藏寻城记”活动首站成都的现场,聆听了中国收藏文化地理论坛成都站的精彩讨论。话题从成都的城市性格与文化传统出发,围绕着收藏的地域性展开,却也透露了成都当地藏家的动向,对把握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不失为重要的信息。

  成都就是“耍都”

  作为论坛嘉宾,号称“巴蜀鬼才”的魏明伦对成都的城市性格作了精彩的概括。他指出,成都被称为“耍都”,这是成都的主要特色之一。他用三个成语来概括:第一、文采之城,文化丰厚;第二、安逸之地,安逸包括了休闲,而休闲却不能取代安逸;第三、成功之都。

  曾任《中国书法》杂志社长、主编的著名书画家刘正成,引经据典回顾了成都历史上传承悠久的收藏文化。他指出,成都最早的官方收藏机构可以追溯到汉代的文翁石室,遗址就是现在的石室中学,他还以“书圣”王羲之的《讲堂贴》中对石室的高度赞誉作为例证。而私人收藏,他认为历史记载中最重要的当属北宋的苏舜钦家族,号称铜山三苏。他们最著名的收藏就是“怀素自叙帖”,孙舜钦还补写了前面被损坏的六行。此外,他还指出,成都最早的书画收藏著录是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最早的画院是西蜀画院。

  今天的成都继承了收藏的历史传统。著名评书人李伯清在论坛上即兴发言,对时下成都流行的民间收藏热作了形象的概括:第一、出于真正的爱,哪怕儿女都不给,他要送给朋友或者送给博物馆,这是真正对文化的爱;第二、要投资就是要赚钱,买了就要赚钱,不赚钱就不要;第三、是身份的象征。他认为,即使没钱的老百姓都有收藏的情结,甚至于他的孙子已经成人了,而他女儿的小鞋子还收着,这是对情感的一种留念,对那个时代的一个怀旧。

  “盛世收藏”是流行的说法,魏明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现在是乱世之后,浮世之中,盛世之前,是一个浮华的时代。他认为收藏是一件雅事,但是现在谈到收藏往往把它当作增值和投资,更多的是从经济利益上考虑的,里面的雅字就说不上了,收藏成为雅俗共求的东西。

  收藏有多种类型

  “我不是想发财,我只是收藏文化、收藏历史。哪怕收藏一点点文明的碎片,对我而言都是无价之宝。”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谈到了他所向往的收藏品:一是在日本的旧书店看到北宋嘉定乐山印的佛经,用的是乐山的竹纸,可以说是珍贵无比;二是古陶瓷:四川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烧制陶瓷,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以邛崃窑口为最高峰;三是四川有很多具有乡土气息的画家、书法家。

  当地藏家姜筱文曾做过泥瓦匠,从事收藏时间有30年时间。他认为收藏为他创办的企业提供了文化支撑。他奉劝现场的企业家们:“办企业的如果没有文化作为底蕴,你的企业是生长不下去的,只有用文化做支撑,来提高整个员工的素质,让员工对文化有所感触,企业才能发扬光大。我是一个杂家,收藏家具的时候,我就在想它在房子里有什么地位,我应该怎么布局,这样就我和房型结合上;收藏园林的石雕时,我在想怎么样和园林结合,美化园林;当然我也收一些文房藏品。”。

  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在论坛上表示,收藏可以分几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是以市场判断为标准,我判断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赚钱就买什么东西;还有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喜欢什么样的东西我就买什么样的东西,不管别人说好说坏;还有一种我站在美术史、艺术史的高度,再结合我自己的判断,来选择收藏。很难说哪一个更高级,哪一个比较低级,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哪一种目的的收藏最终都会对文化、对艺术产生推动的作用,不管收藏家主观上怎么想,都是值得尊敬的。

  通过收藏走出盆地

  姜筱文的收藏像朱清时一样具有浓重的川人情结,他收藏了众多四川画家的作品。不过他却更进一步,想把其中的10位艺术大师推向全国,其中包括张大千、陈子庄、冯建武、吴玉峰、李崇久、严福松、刘济民、苏宝珍等,打算在成都和北京、重庆进行展览,要把四川画家展现给全国人民。他还表示,拍卖是一个交朋友的平台,具有桥梁作用,是各地藏家走出去的平台。

  成都杜甫草堂诗书画院营销策划总监,成都市文物局专家库专家江功举在论坛上则透露了一个重要动向——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巴蜀画派”这个概念。他表示,推动巴蜀画派走向全国首先要理清源流,了解过去的路是怎么走的。这些都弄清楚了,未来的路怎么走才会清晰。他又指出,成都的袍哥文化就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不愿意交流,水平就停留在这个小圈子里,这可能这与我们的盆地文化所带来的长期潜移默化的意识有关系,如果可以跳出小圈子,进行交流与研究,发现成都这一百年很多优秀画家的作品。他强调他的方向主要是这方面。四川这一百年很多优秀的艺术家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到的,如果这些艺术家被挖掘出来,机会是很大的,不但书画家的名气会发扬光大,收藏家的品位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地域性VS全国性

  董国强则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地区的藏家对本地画家的追捧,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比如山西人都买董寿平的作品,因为山西除了他以外没有出太好的画家,仅此一位,所以董寿平价格很高。有人说这不合理。但也有认为,大家应该看到这个不合理背后的原因,这是市场的合理性。有些地区只追捧本地画家,而忽略了近代或者现代其他地区的画家的作品;有些地区则相反,可能对本地画家忽略了,而把眼光放在全国那些有影响的,或者近代美术史上有影响的画家身上。这两者之间,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他还以梵高为例子,指出艺术市场可以通过钩沉发现被艺术界忽略的优秀艺术家,弥补艺术史的遗憾。因此他认为追捧地方画家和把眼光放在全国的范围内,把眼光放的更长,这两者之间应该是不矛盾的。

  董国强指出,当前中国的艺术品收藏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在初级阶段中,资金一定是市场的主导力量,只有到了它成熟的时候,学术才能主导市场。20年前我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要求每个企业家抱着传承文化的目的搞收藏是不现实的。市场发展到今天,有了将近20年的时间,在不断讨论中学术日益受到重视,市场将转向学术主导的阶段。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