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43:24 热度:1041
最后一位艺术家将于6月搬走,“老蓝顶”谢幕之后将变身家具厂仓库。日前,有关成都著名艺术区“老蓝顶”的艺术家全面撤离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成都艺术区的命运再次拨动大家的心弦。
从2008年开始,我就持续关注由艺术家们自发聚居形成的艺术区的发展,那时,艺术家们的生存状况已然不容乐观,他们漂在都市角落。而时隔几年,它们更是无法挽回地衰落下去,从北村到老蓝顶,无不经历着从工厂仓库到艺术区再到工厂仓库这样的轮回。
似乎,这与近年来看似繁花遮眼的艺术市场多么不相配!一方面,艺术品金融化,天文般的拍卖数字让“艺术”二字被捧上了天,似乎你有一支画笔,就能撬动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有艺术家租住几元一平方米的工作室,在冬冷夏热的房间里艰难度日。有人说,“老蓝顶”没了还有“新蓝顶”。不过,能够在“新蓝顶”买房子的艺术家毕竟还是少数,绝大多数的艺术家仍然只能租住周边便宜的公寓。假如再发生和北村、老蓝顶相似的事件,这群艺术家会不会再次面临“无家可归”?
问题抛出来了,不少有识之士也曾建过言、献过策,但现实是,收效甚微。为何?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自发形成的艺术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有创作上聚居的形式,却没有产业上聚集的效果。谁又愿意做亏本的买卖?投资建艺术区数额不小,尤其是在当今城市寸土寸金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如果只是指望代理作品分成,当然很难收回成本。其实,眼光放远一点,艺术区做好了完全可以成为文化产业增长的新亮点。这个“亮”不仅在于聚合艺术家出售作品创造的规模产值,更在于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所带来的“跨界”效益。假设艺术区的书画业、展览业、拍卖业、衍生产品等链条上的每一环都发展起来,那么艺术区涉足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多个产业领域也并不是天方夜谭。
如今正是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刻,“艺术区”不但不应被抛弃,更应深入挖掘——它既具备文化创意设计园区的形态,又能为艺术创作文化生产提供场地,还能以其特色吸引游客。做得好,它必将为促进我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京华时报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