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18:36 热度:659
2010年,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艺术品投资市场又一次掀起了巨浪。在春季的中国书画拍卖中,成交总额近105亿元人民币,占市场总成交额的52.09%。从去年秋拍开始,书画拍卖就显现出强劲的势头,过亿的中国书画拍品达4件。对于书画拍卖市场的“亿元”天价现象,有人认为这纯粹是资本炒作行为,与艺术品自身的价值无关;也有人认为这是金融危机后投资资金流向所形成的结果——化解通货膨胀,达到保值增值目的;也有人质疑“亿元”古书画拍品为赝品,不值这么多钱。一时间,书画拍卖市场风起云涌,各家各执其理,闹得是沸沸扬扬,难定是非。
■书画拍卖市场火爆 谁是幕后推手
在资本市场上,既有炒高货品价格行为,就必有幕后推手。那么,始作俑者是谁?据业界人士的分析,这是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的资本炒家们在股票、房地产市场难获暴利的情况下,“扎堆”艺术品收藏。传统书画,尤其是中国存世的古代书画,更是因其“真、稀”抗跌而成为藏家的避风港。这如同股市,资金认为哪些板块有炒作价值,哪些板块股票的价格必然大涨。我们知道,书画拍卖价格的大涨,资深的收藏家是重要的助推手之一。
宋徽宗《写生珍禽图》(6171万元)、吴彬《十八应真图卷》(1.69亿元)、曾巩《局事帖》(1.08亿元)的旧藏者是比利时大藏家尤伦斯夫妇,他们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大藏家,还藏有一批珍贵的中国古书画。他们献拍古书画藏品是因为收藏经费紧张,需要大批资金来建设北京的当代艺术中心。最终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吴彬《十八应真图卷》被“法人股”大王刘益谦纳入囊中。依稀记得他在1998年,以210万元的天价买下当时出价80万的上海朵云轩镇店之宝《吴湖帆设色山水册》;而于2004年,又以363万元的大手笔拍下吴冠中的作品,创造了吴冠中油画作品在中国内地拍卖的最高价。可见,藏家对拍品的竞相追捧,对拍卖价格的节节拔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更多超级富豪人士参与艺术品市场这个“游戏场”,书画拍品的价格只会水涨船高,形成浮波似浪的局面。
■天价书画拍品 是否能保值增值
我们知道,赝品、仿制品层出不穷一直是缠绕传统书画市场的老大难问题,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从晋唐时代到近现代一直悬而未决,在当下更是泛滥成灾。宋元、明四家或清四僧的画作不断在市场上流通,到处横行;文征明、唐伯虎、仇英、八大山人、郑板桥的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有相当比例的赝品自不必言,有的仿品质量还相当低劣。更可怕的是,有人冒充“名人旧藏”,征集假画蒙人,对于那些对“名人旧藏”感冒的藏家来说,这是一个满铺鲜花的陷阱。有人将名家书画仿品直接在国外出版,再以“回流”名义进入国内拍卖行和书画市场,制造出令人瞩目的“天价”。试问,买到这样的造假高价书画品,藏家又如何能保值、增值呢?这不过是花大价钱,买便宜货。
■书画市场火热背后 是否隐藏泡沫
中国传统书画“破亿”已不是新鲜事,但连连“破亿”值得警惕。有业内人士担心,艺术品市场正步入一个“疯狂”时代,其背后潜藏着新的危机。他们忧虑,几年前在当代艺术品领域发生的泡沫,正在向传统书画和古玩领域蔓延。大量的投机资本正在涌向这个领域,短期内会使市场火爆,但也有可能毁掉这个市场。
投机资本的大举进入,是否真会毁掉书画市场?我们还无法确证,但从近期书画市场的火爆情形来看,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书画拍价进入了快车道,增长迅速。是否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升值空间?未来还有没有升值潜力,这很难有定论。但只要逐利资本存在,炒作都会“生生不息”。若市场制度管理不善、牟利者不择手段、赝品横行无忌的情况延续,书画市场迟早会被毁掉。
■拍卖市场“击鼓传花” 谁是最终得益者
某名人说过,只要有利润可图,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在股市里,“击鼓传花”效应屡见不鲜,控股庄家将高价股转给下一个庄家,依序传递,直至大部分筹码派发到散户手上。当下的书画市场,几乎各行业的大基金、大机构都想染指其中,分得一杯羹。拍卖公司早在里面淘金,出尽法宝挖掘书画品渠道,从日本征集回黄庭坚的《砥柱铭》就是一个鲜活的个案;而眼下银行、投行、信托、保险业、大户都跃跃试水,八仙过海各出奇招。长袖善舞者掌握书画精品,控制着话语权,拿着专家鉴定为真迹的证明书大肆宣传,在拍卖场上风光无限;书画大户则利用炒作哄抬书画作品价格,将名家字画快进快出,不断牟利;造假者不断通过各种手段生产赝品,他们与不正规的拍卖公司联手,大发不义横财。
2010年春拍书画市场固然火爆,成交额节节上升,在经济形势不乐观的当下呈现出“牛市”气象,但看似繁荣的背后,其实隐藏种种担忧。从目前火爆行情的最终得益者来看,买家极有可能陷入亏损的泥沼。谁来约束市场不规范行为,谁来保障买家的权益?选择购买艺术品来规避通货膨胀危机没有错,前提是要购买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来源:浙江在线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