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香港越来越成为期待中的艺术品集散地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59:09 热度:369

  当艺术变为产品,展览变成展销,当代艺术越来越成为荒芜世界的表征。在物质的丰产与世界金融的溃退中,呈现出人心的别样无寄。而展览成为没有寄托的一种寄托。


  5月14日-17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2009香港国际艺术展”便是其中的一例。此次展览为该展事的第二届,其规模与规格比起第一届都更为扩展与递升。11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廊参展。4天展期内,有27856名人士进场参观,比去年增加31%.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展览还不

能称为国际顶级,但此人气已属国际顶级展事,观展人群不仅局于艺术圈内人,而是吸引了众多普通市民前往。


  香港正在成为亚洲艺术市场的“乡愁”,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也越来越成为期待中的亚洲的艺术心脏。艺术品交易在这里的频密已被看好,全球实力雄厚的拍卖行都在此设点,包括日本、韩国、印尼等的高端拍卖行今年都在香港举行了春拍。而此次国际艺术展更是西方欲将艺术品交易的热点往亚洲转移的明证。众多国际品牌画廊的参展,也似乎是他们看好亚洲市场的预兆。但艺术品买卖能否成为精神背景的一种互换呢?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可以从最近距离的一次国际艺术展来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吗?或许这些问题显得有些多虑与多余,但如果你不是一个买家,也不是参展商,同样不是策展人或美术馆、博物馆从业者,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看到这样一个艺术卖场的纷纭呈现,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香港越来越成为期待中的艺术品集散地


  此次展览比上届参展画廊多出十多家,总共有110多家。分别有来自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西班牙、瑞士、叙利亚、英国及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画廊参展。其中欧美以及其它西方国家的画廊大约有30多家画廊,其余几乎全部来自亚洲,而且都集中在中国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尤为显著的是来自东京和首尔的画廊数明显增多,日本就有十多家参展。中国内地则有季节画廊、北京现在画廊、常青画廊以及上海140平方画廊、香格纳画廊等20多家入展。深圳作为毗邻香港的城市,没有一家画廊能够入展。据主办方介绍,报名参展的画廊多达300多家,而主办方为了展览效果,对画廊进行了严密的筛选。那么经过“控制”与专业组织之后的展览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了呢?


  “我觉得这次展览很干净利索。以前看过北京上海的博览会,感觉铺天盖地的,会把人淹没掉,作品太多太杂,香港博览会没这种感觉,这可能跟近年的经济状况有关系,他们缩小了举办的规模,但是这样反而让人觉得轻松了。”从深圳前往看展的OCT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方立华说。深圳艺术家王川也表达了类似的感觉,他觉得此次展比起北京与上海的博览会要好,操作上更显专业,参展画廊也更上档次。艺术批评家黄专认为展览的模式还是西方的,可以看出策展人想把艺术市场往亚洲转移的明显意图,但毕竟这还是第二届,并未能完全到位。而作为参展商之一北京现在画廊的负责人黄燎原认为,展览的水准挺高,硬件与服务都比较到位,从展板质量、展位间距、展场灯光,到展览推广,都做得很好,惟一让他不满意的是,持VIP证的人太多,没法谈生意。不过现在大环境不好,此次参展,能略有小赚,他已感觉满意。


  他认为如果作比较,博览会之间无非是拼一些细节,而此次展览,从主办方邀请到的收藏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博物馆人员及参展画廊都还不错。而像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最好的画廊都能来参展,说明大家都对此次展览有所期待。而香港在这方面最大的优势是艺术品交易是免税的。这也是香港越来越成为期待中的艺术品集散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入场人次大增31%,新手买家爱买价格在10万港元左右的作品


  展览在短短4天内吸引了27856名人士进场参观,比去年增加31%.黄燎原认为,虽然展览还不能算国际顶尖展览,但这个人流量,已算得上是国际顶尖艺术展的人气。人气高是否也意味着成交量高呢?当然,这两者并没有内在的关联。而让黄燎原认为可喜的是,观展人群增加的多为普通市民。


  据主办方介绍,现时各画廊仍在点算最后销售结果,但多件著名展品均已成功出售,包括:伦敦WhiteCube画廊于开展首日卖出的Gilbert&George名作“Paws”,价值300000英镑及TraceyEmin作品“IloveyoumorethanIcould”,价值55000英镑。伦敦Lisson画廊亦成功出售价值港币650000元的JulianOpie作品“ViewofboatsonlakeMotosubelowMountFujifromroute709”。一名香港收藏家更以160万欧元的高价从MichaelSchultz购得Warhol与Basquiat的精心杰作。而韩国ArarioGallery亦以每幅80000美元的价钱卖出两幅黄高刚的人像画。AyeGallery放置于展览入口处的牟柏岩(MuBoyan)雕塑(NudeNo.22006/07,树脂)亦由一位香港收藏家以人民币700000元夺得。


  在为期4天的展事上,昂贵的名家作品固然令人瞩目,其它价格相宜的作品亦同样受到了关注,有画廊表示不少初次选购艺术品的新手买家对这类艺术品很是青睐。北京RedGateGallery在艺术展上成功卖出超过20件作品,售价为港币7700元至54000元不等,当中包括湖北画家李晓峰的名作BeijingMemoryNo.3.韩国KeumsanGallery亦出售了20件价值港币77500元至155000元的优秀作品;而Mizuma更公布完成共15项交易,共售出画廊八成作品。


  多媒体艺术品延续世界收藏的热门风潮


  可以说此次展览,所有参展画廊带来的都是其代理的最好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前来参展。所以单从参展作品来看,并没有什么新鲜作品,它如同一个当代艺术的卤水拼盘。“这些作品都被孤立了,你看的时候是割裂出来看的,就像一个人,你只看到了头部或是身体的其它某一部位你会觉得它好看,但有时候会蒙蔽自己的眼睛。”方立华说。没错,当走完整个展场,作为一个对当代艺术未有深入了解的观众,肯定会感觉有些茫然。雕塑、装置、架上绘画、版画、录像、电子技术、多媒体,逐个看或许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但当它作为一个时间段的视觉构造要在人的头脑统一时,你找不到线索与主题。它光怪陆离地脱离了既定的审美经验,形成语义纷乱的视觉杂粹。作为一个卖场,它并不负责为观众提供精神背景。


  衬衫列阵空中,形成飞起来的与身体分离的隐喻。它们洁白、有着纸浆的皱痕,张开着,怀抱着空气在观众头上飞。这是展馆门前的装置;而在展场内,有LSD的屏幕,屏幕上有妙龄的身体在向你走来,不断地走来,不断地走来;有像火车车箱的剖面的长柜子,里面全是玻璃,在里面拍照很好玩,可以照出无数个你自己;还有一个是人的脸,有声音的,狰狞的,恐惧的,还有一个是人的嘴巴,在不停地动;还有那种有立体透视效果的建筑图,随着你视线的移动,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与图景。


  漫步在展场,会发现现场有很多多媒体艺术品与试验材料的作品。这类艺术品可以说是现场最吸引眼球,引人注目与围观的。而这类作品据说也是国际收藏界的热门选择。黄燎原说,自安迪·沃霍尔开始,在国外收藏多媒体艺术品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在国内,收藏可以说才刚起步,基本上还是处在收藏架上作品的阶段,对传统作品更感兴趣。以此次展览现场来说,据他的观察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Hirst)与朱利安·欧派(JulianOpie)的作品是最抢手的。达明安·赫斯的版画作品在几千至几万欧元不等,在现场很受欢迎。而代理朱利安·欧派作品的Lisson画廊,据说作品已全部销出,而他的作品在几十至几百万港币不等。朱利安·欧派的作品可谓是很具代表性的多媒体艺术作品,他的作品代表了一种国际时尚,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特色体现。然而他的作品如果拿到与香港国际艺术展同期举行的深圳第五届文博会上来会怎样呢?估计就很难成为风潮了。


  让来自不同区域的艺术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


  当“文明的冲突”转变为市场的冲突时,或许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可以从自身出发,去发现一个国际属性的展览所带来的世界的不同。突破地域的狭隘,撇开市场的乡愁,将艺术的产品化与艺术创作的市场化,视作一种精神预警,把这样一个众多展览的集合体看成一个文化交流平台,或许收益更大。实际上这样一个大型的展览是具有这样的功能的。当深圳的一位漫画家,带着一家三口,在展场内浏览拍照,妈妈跟小女孩讲述作品的表征与内核、荒芜与精巧时,我感受到了这一点;当一家亚洲博物馆向SCAITheBathhouse买下名和晃平(KoheiNawa)的重要作品《PixCell-Model-Leopard,2008》时,我同样感受到了这一点;当亚洲艺术文献库举办的“后室谈”吸引了超过800名人士参加,共同讨论多项当今艺坛的关键议题,而国际学术及文化论坛IntelligenceSquared参加人数更达500人以上,亚洲艺术文献库已在场内推出一项名“梦·想·缪思庵”的项目,吸引超过2000人观赏,共1200人参加时,我同样感受到了这一点;当首次实施的“横越波斯湾”项目,展示出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和信仰,那些伊朗、阿联酋、伊拉克难得一见的作品时,我感受到了这一点。


  “他们在手法和题材上一同展现出实验的动力。除此之外,这种动力的潜力在于探索可能性,超越传统或已被接受的艺术作业上的传统手法;超越民族主义的需求,或者超越压抑现实、决定众多生命的未来的压迫力量。通过迪拜的环境,以及当代文化倡议的精神,在这方面要具备开放胸襟已变成可能。博物馆相对国家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曾定义,或者仍然未能确定其自主性的可能程度,这可能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唯一可行的途径。为此我们需要返回公民社会的问题,以及在这些社会中,公民社会如何形成和担当怎样的角色。这并不如西方或亚洲地区般一样简单。可是,我们并非单凭幻想来开放眼界和思想去突破思维,我们所认知及分享的是艺术表达观点和远景的能力和潜力。6位艺术家为观赏者提供这个机会,去反映出他们生活的世界,以至他们所向往的世界,这些世界既独特而且其形式和特性亦是我们所有人的一部分。”“横越波斯湾”的策展人CharlesMerewether的这段话,或许能给观展者与场外观众一些启示。他所指的来自阿拉伯世界的6位艺术家,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艺术的分类法(一个国际艺术展难道不是一种分类法或多种分类法的和吗?)。他们同样在言说着公民社会,但他们的艺术语言却披挂着其血液的颜色。


  艺术在当今世界的荒芜所构成的“荒芜艺术”,是人们辨认自身的一种器具,它在内心与世界的物质形态间游离,不会像游标卡尺一样精准,但却像废墟一样直接,言说出空间的必然重构。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