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美法文化之争”的中国启示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22:28 热度:466

  近日,美国《时代》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法国文化之死》的评论文章,引起法国舆论一片哗然。文中奚落法国文化现在是“墙内开花,墙外不香”;纵观文学、电影、绘画和音乐,“没有一项拿得出手,只能靠缅怀一度辉煌的历史地位度日”。(《外滩画报》12月26日)


  无论法国人怎样为自己辩护,也不得不承认,能够产生这样争论本身已经是法国文化的尴尬。可以说,曾是盛极一时的法国文化如今竟被如此奚落,其尴尬不言自明。


  由法国文化的这种尴尬,不免想到中国文化的当前境遇——与法国文化相比,虽然中国文化面对的外界批评或曰“唱衰”没有如此直接和激烈,实际上却面临着更大的困窘和更多的难题。透过这场争论反省自身,正在努力打造软实力的中国文化至少可以得到三方面的启迪:一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二在对文化外延的界定;三在文化的成功标准。


  先说对待文化的态度。对比一下不难知道,法国人和中国人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整体看来有着一些根本性的不同。比如在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判断认知方面,法国人的观点普遍说来是一致的,他们一般都认可法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为其衰落而担忧。反观中国,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却并没有那么普遍,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矛盾和怀疑,甚至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恶痛绝,认为是落后的根源;更有人不断强调,发端于农耕社会的中国文化,早应该让位于代表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文化。可以说,从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发轫,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显著分化以后,上述问题就一直存在,迄今很难形成共识。


  正因如此,时下国人对传统文化有一些非常矛盾的做法,既有人不遗余力的推广国学,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同样的理由,国人对外来文化的表现也很不一致,比如有人对外语教育和等级考试非常重视,有人则认为“全民学外语”简直是文化的沦陷。当然,到底哪种态度更有利于自身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比如是法国人的自信、自重乃至自恋,还是中国人的自爱与怀疑并存?对此或许不能一概而论。但无论如此,对其间差距却不可不察,不可不慎重对待。


  再说对文化外延的界定。《法国文化之死》文中对法国文化的一句揶揄特别引人深思:“捉襟见肘的法国文化还剩什么?”作者嘲讽道:“法国时尚、法式烹饪和法国红酒仍名列世界前茅。”无论这样的嘲讽是否确然,这句话的潜在逻辑都富有启迪意义——它让人们重新思考文化概念的外延界定问题,即“何为文化”或“文化应以何为主”的问题。按既有理论,一个文化系统可分为三个层面的内容:观念、制度、器物。而在《法国文化之死》的作者看来,像时尚服装、饮食烹饪这类“器物”层面的文化,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换言之,这些层面的内容根本代表不了一个国家的真正文化。


  笔者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真正的文化,应该更多体现“观念”和“制度”的内容,所谓“器物文化”只是文化的末端和点缀。而在时下的中国,却恰恰不断有人夸大“器物文化”的作用,比如认为在外国开中餐馆是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从文化的角度上看,这显然近乎自欺。


  最后是文化的成功标准。为证明“法国文化已死”,《时代》杂志的文章中罗列了一组数据:法国小说每年能够进入美国的不超过一打,国内却有近30%的小说译自英语;占据全国票房一半的是好莱坞电影;法国拍卖行的收入仅占当代艺术交易总额的8%;全球曝光率最高的10大艺术家法国一个也没有……对此法国人反驳道:“美国人定义成功就是好,而法国人则把成功等同于平庸,认为是品位低俗的表现。”


  或许不能否认,法国人如此辩解有些“酸葡萄”了。毕竟,没有影响力的文化再“好”恐怕也徒然;而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文化的影响力毕竟不能脱离市场而独立存在。但同样也不能否认,一味追求市场成功的文化产品,的确也容易掉入低俗和媚俗的陷阱。那么,如何从悖论中找到答案,在“两难”中求得“双赢”,对中国文化发展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郭之纯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