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20:47 热度:616
文化遗产:消解迷失在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短视与浅见
北望上海,东邻杭州的宁波,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资源。然而来自宁波市文化局的邬向东先生谈到这座名城的文化遗产,却不无感慨地说,他最担心的,便是宁波市一些拥有高度文化价值的建筑群,也许会遭遇被拆毁的命运。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分论坛上,邬向东谈到的这一现象引起与会者关于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深入探讨。
文化遗产的偶然与必然——短视与浅见的由来
名城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城市的一种建设行为,一旦相关部门意识不到这点,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常常不堪设想。
邬向东认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存留状况,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偶然结果。这其中,地方官员的领导理念作用很关键。通常情况下,市、县两级政府对城市文化遗产的发展会起到决定作用,因为土地之于城市的经济指数有着重大的意义,依靠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市、县级政府便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由此,包括建筑物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政府行为的作用下,便具有了一定的偶然性。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徐怡涛认为,由于文化遗产具有在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和积累其经济价值的特点,因此,任何忽视文物保护、急功近利等不恰当的利用,都将造成经济和文化上的损失。地方政府往往是开发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主体,但由于各级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对文化遗产领域的学术研究、保护和管理重视、投入均显不足,较多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了上述因素对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产生和积累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最终造成文化遗产经济价值总量下降,背离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认识文化遗产的冰山——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徐怡涛看来,学术研究、科学保护及合理利用,与文物经济价值实现和存续的关系,亟须在政府环节得到正确的认知。文化遗产不是普通的商品,其价值的实现与升华,绝不是单纯的经济数据所能估算的,而是要以学术尺度来衡量。从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来看,地方政府多倾向于关注遗产的经济价值,而对遗产的学术研究、保护遗产的宣传教育远不及开发文化遗产经济功能的活动频繁有力。而长期以产业、项目带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学术研究的边缘化。
徐怡涛认为,学术研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都是影响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研究、保护和管理的人力、物力投入,应视为增加和逐步兑现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成本投入。因此,学者们希望相关政府部门改变对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错误观念,提高对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的重视,加强学术研究投入,从而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
来自澳门文化局的陈泽成先生认为,欲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须得协调社会、环境与经济三方面的关系。人们对于遗产的利用主要涉及两个层次:一是社会、文化价值,二是经济价值。在陈泽成看来,实现文化遗产价值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文化价值是否得以发挥,在于是否能够促进人类环境和社区的进步和改善。至于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是否得以重视,在陈泽成看来,其实只是文化遗产价值的表层。
显然,经济价值直接与个人需要相关,但经济价值不是一种普遍价值。毕竟,只有当文化在继续之时,文明才能绵延不断地向前发展。
如果把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那么经济利益便是浮在水面的部分,隐藏其下的则是社会文化利益。因此,社会文化利益与经济利益既有所不同,又息息相关。当然,经济虽然只是作为表层的问题影响效果,但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本质作用都在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不可偏一而废。
让参与者收获自豪——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效益
陈泽成在总结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标时是这样表述的:保护文化遗产的目标,首先是要为人服务。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遗产的行列中来。对于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来说,其使命就在于,不论是从保护文化遗产本身,还是配合国家的总体发展策略,都应该让国民通过参与保护来建立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两地学者在他们的报告中共同表达着重视保护文化遗产的呼声,可见消解迷失在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短视与浅见,是我国相关部门在未来的时期内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欣
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