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既想“烟云过眼” 又欲“子孙永宝” 康熙面前红人高士奇对待藏品为何如此矛盾?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0:15:01 热度:617

  作为清朝最著名的书画收藏家之一,高士奇的人生跌宕起伏,甚至其身后,还因藏品引起了后世的持续争论和关注。身为康熙的宫廷学者,这位“亦师亦友”曾得到无上恩宠;而作为收藏家和著述者,其鉴藏功力在当时就颇负盛名,《江村销夏录》收录所见法书名画200余件,皆一一考其源流。但是,去世后被人发现的高士奇收藏底账《江村书画目》,却被认为是他用赝品书画进贡给康熙的“证据”。这位被鲁迅认为是曹公笔下薛宝钗原型的高士奇,其收藏故事究竟有多么曲折离奇?且看笔者简述一二。

   一生与康熙帝及古书画结下不解之缘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赐号竹窗,浙江平湖人。士奇世居钱塘,出身贫寒,乡试不第。“卖文自给,新岁为人书春贴子,自作联句。偶为圣祖所见,立召见,旬日之间,三试皆第一。”此后,入内廷供奉,先后任日讲起居注官、左庶子、詹事府少詹事、礼部侍郎,卒年六十,谥文恪。高士奇是清康熙时的著名书画收藏家,他的一生与康熙帝以及古书画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康熙对高士奇极为看重,据记载是因为他的才华,康熙曾说:“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据说,康熙与高士奇相处十分融洽,康熙还经常把自己的诗文给后者看,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还说自己后来诗文有所长进,“皆高士奇之功”。自从高士奇入宫侍奉,康熙一直对其保护有加,他虽然两次遭到御史弹劾,却没有受到什么处罚,只是暂时辞官,后来又被康熙召回。后世的人言和诗文戏剧作品中,对高士奇其人多有微言,大多与其官场沉浮和利益纠葛有关。但翻阅历来收藏界对其的评价,却很少言其官宦生涯和品德操守,只推崇其鉴藏贡献。

  任职于南书房期间,高士奇有机会接触到皇家珍藏的各种书画名作,这对他以后的书画收藏是一种丰富的积累。有研究者认为,对于官场的勾心斗角,文人出身的高士奇始终觉得意兴阑珊,唯有那些具有文人情怀的书画艺术品,能让他感觉安宁和惬意。这也是他进入鉴藏世界的内因。

  《江村书画目》不能成为其献伪的确证

  高士奇一生沉浮宦海,写了十几种和康熙活动有关的随扈著作。但是,让其在收藏界享有盛名的,毫无疑问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书《江村销夏录》。该书写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夏天,共三卷,著录了高士奇家中所藏及寓目的书画名迹,共有作品209件,其中书法40件,绘画169件。卷首有朱彝尊的序,业界认为朱序十分重要,他说高氏于古人书画真迹,是“为卷为轴,为笺为绢,必谨识其尺度、广狭、断续,及印记之多寡、跋尾之先后,而间以己意,折衷甄综之,评书画者至此而大备焉”,并指出这样的体例,对鉴伪大有帮助。

  而另一部与之齐名的《江村书画目》,则一直被认为是高士奇经手的收藏品的秘密账册,在其去世以后才被流出,公之于世。作者是高士奇,传录者是其子高舆。整个账簿分十类,共记载书画作品518件,其中明确记载“不真”“赝”“仿”的作品达到99件,其中绝大部分包含在“进字壹号”“进字贰号”“送字号”中。虽然自罗振玉“义愤填膺”首度公开这部书开始,高士奇“以赝品欺罔”一说就甚嚣尘上,但迄今没有确凿证据表明,高氏父子有意以赝品欺骗康熙。另有研究则称,虽然《江村书画目》的原作者是高士奇无疑,但所谓“进字壹号”等等的论述和分类,是他逝世以后其子高舆的所为。在整个《江村书画目》中,“永存秘玩上上神品”、“自题上等手卷”是核心,这两类珍贵字画在高士奇去世之后已经陆续流散。

  “子孙永宝”揭示了其收藏的矛盾心态

  自己搜寻是高士奇藏品的主要来源。清初尤其是康熙期开始,收藏热兴起,书画和文物在民间广受欢迎,那个时候的北京琉璃厂是一个主要交易场所,高士奇经常到那里去淘宝。他在跋唐王右丞《万峰积雪图》卷诗中,就有“我居京师颇留意,日寻断帧收残碑。琉璃厂西得兹卷,败箧零乱萦蛛丝(《江村销夏录》卷二)”的说法。

  据记载,馀荫轩、瓶庐、间静斋等都是高士奇的收藏场所。他在跋明王孟端《墨竹卷》时说,“康熙己巳六月题于苑西馀荫轩,未及书之卷尾。庚午仲冬廿七日观于瓶庐,因书其后。(《江村销夏录》卷二)”,对于所藏的书画反复观赏、多次题跋,以此表达自己对藏品的心得和喜爱,是很多当时的收藏家喜欢做的事情,高士奇也不例外,在《江村销夏录》中有不少这样的记载。

  然而,好之笃,嗜之深,自然就唯恐失去,于是不得不常常为所藏书画的命运担忧。高士奇在《江村销夏录》自序中亦言:“人嗜好法书名画,至竭资力以事收蓄,与决性命以签富贵,纵嗜欲以戕生者何异?览此者当作烟云过眼观。”徐珂在《清稗类钞·鉴赏》提到高士奇的这几句话时评论说:“其言甚确,然江村实有小印一枚曰‘江村三十年精力所聚’。可见其好之笃,嗜之深,未必能作云烟过眼观也。”高士奇在《江村书画目》中的许多书画下面都注明“子孙永宝”的字样,这种说法与做法上的不同,恰好暴露了高士奇内心深处的矛盾。

  对多幅作品曾有评析且有独到之处

  《江村销夏录》中第一件作品便是晋王羲之的《袁生帖》,高士奇对此作品的内容、流传、印记、题跋、尺幅、布局有详细记录,甚至对每个字的字形、保存状态、位置、装裱情况等都有详细的说明。高士奇的贡献不是对作品的记录,而是对作品的考证,他在记录中对收藏作了详细说明,并附上自己的推断,对各种记载进行了必要的说明。他认为“此帖八玺灿然,其后覃纸及‘内府图书之印’皆宣和装池故物也,而金书标签又出祐陵亲劄,当是真迹无疑”。由此可见,高士奇对历代书画鉴赏的印记、材质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江村书画目》中收入的王羲之作品有两件,一件为《袁生帖》,另一件为《千字文》。在记录中,高士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艺术特点尤为明显的字进行了单独说明,如“‘二仪日月,云雾严霜’起,字大如钱,至末尾‘灭秦’及‘焉哉乎也’等字倍大,浑圆遒劲,笔力雄伟”。由此可见,高士奇不仅深入研究了作品内容,更是费了很大的功夫进行了历史资料的对比与研究。

  《江村销夏录》中记录最多的是绘画作品,其中多幅作品曾有评析,并且往往有独到之处。在对江贯道《长江图》的解读中,高士奇认为:“寒芦两案秋,沙嘴人家住。渺渺天际帆,历历江头村。飞燕点遥岑,归樵辨徽路。蟹舍与渔村,百里横烟雾。”这是高士奇在康熙二十八年得此画卷后的题跋。在《江村书画目》与《江村销夏录》中都曾收录了赵文敏的《饮马图》(也就是《秋郊饮马图》),这幅作品在《江村书画目》中被称为“真迹上上神品”。

  此外,高士奇对董其昌作品有着特殊的情感,专为董其昌作品在《江村书画目》中做一手卷。作为文人的高士奇,对南宗文人画风有着特殊的情感。高士奇收藏董其昌书画作品有81件,其中“明董文敏真迹”中记有52件,其余作品散记于其他分类中,其中品定为“神品”“无上妙品”“妙品”“上上真品”“神妙”“精妙”的作品23件,他认为“有此,诸卷可废矣”,这种南宗文人情怀,影响着他对其他书画艺术品的品评。

  (本文参考陈晓蕊《高士奇的主要藏品赏析》、李万康和谭丹莉《高士奇<江村书画目>研究》、赵国英《高士奇·康熙帝·古书画》、陆蓓容《高士奇的历史形象——管窥清代书画鉴藏史》等)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