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31:40 热度:1170
说中国画并非美术,估计有不少的人想跳起来骂人,更多的人认为这是狂语和妄言,是哗众取宠。因为中国画作为美术的一个种类,等同于油画、水粉、水彩、版画、壁画等诸多画种,这种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而既定熟成了,其实这是一种文化的悲哀,就像现在还有人把“京剧”对外翻译成“北京歌剧”一样,让人悲哀得直想哭。中国京剧和意大利歌剧虽然都是舞台歌唱艺术,但本质上两者却是完全不同的剧种,京剧无论形式还是内涵上都要深广得多。“北京歌剧”是中外人士面向海外对“京剧”的一种意译,而“美术”则是日本人用一知半解的汉字对西欧一种艺术概念性词语的意译,于中国却是一个地道的舶来词。
“美术”的现代意译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的供欣赏的艺术,也叫造型艺术或视觉性艺术。“美术”一词始于欧洲17世纪,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等。清末时期,日本人用汉字进行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范围扩大到书法、篆刻、摄影等。由于词性及范围的不确定性,欧美各国及日本等亚洲国家近几十年来基本弃用了“美术”一词,而以“艺术”一词统摄之。在中国虽然范围缩小到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近几十年“美术”一词却得到发扬光大,奉为至宝,冠冕堂皇的成了一个官方艺术用词,如艺术类学院皆称美术学院,展览馆被称为美术馆,绘画、雕塑、工艺等艺术家协会被称为美术家协会,各种艺术作品展览被称为美术作品展览,甚至画院也称为美术院等等。多少年来,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完全忘记“美术”是一个稀烂的日本造,似乎成了祖上传下来的一笔非常稀罕的文化财富。
“美术”一词其实不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是一个彻头彻尾反传统的词,在古汉语中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词。“美”字由“大”和“羊”构成,原义是指肥羊吃起来味道非常的好,即味美,是一个感觉方面的形容词。“术”是由“行”和“术”构成,原义是指城邑中的道路,引伸为思通造化,随通而行和运动,有技艺之意,同其构成的词有技术、艺术、武术、学术、战术、权术、心术、马术、魔术等等,前缀字皆为名词,没有和形容词能构成词组的。即使“美”亦可作动名词用,那“美术”一词也是无法用汉语解释的,是“美的技艺”还是“技艺的美”呢?再说“美”是一个感觉方面的词,是没有度量的,是变化的,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不同的人,其感觉结果是不一样的。进一步从中国传统哲学上看,“美”和“丑”是同义的,因为有时候“美”就是“丑”,“丑”就是“美”,真正的“美”是在“美”与“丑”之间的把握,这就是“道”,亦即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就是说中华文化中的“美”不是事物的外表形态,而是指事物的内在本质。比如说一个人的美,不是在形象而是在气质和修养。因此说“美”有“术”是不成立的,是反规律反自然的,是讹诈和诓人的,中华文化是师表文化,是绝不会允许这种缺德的语词存在的。尽管“美术”在现代汉语中本身是作为一个专用词来用,但是它使用的是汉字,并且套用了汉字构词的形式,真真实实却错乱了我们的文化思维。
日本人既不能深谙中国文化,亦不能彻底理解西方文化,生硬地搬用汉字进行意译西方词汇,造了许多垃圾名词,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这句名言是多么的精采,“形而上”是指事物之奥妙、之本质、之规律,是至高的哲学名词,而日本人却用“形而上学”来意译西方产业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亦即自然科学和技术等,原意是希腊书名即《物理学之后卷》。从哲学上讲“形而上学”则成了用片面、静止、表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的代名词,好生生的一个“形而上”被糟蹋得一塌糊涂,同时它几乎颠覆了整个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使中国近现代哲学应该重新来写。“美”和“术”被强迫在一起成为“美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专用词,同样好生生的一个“美”字,竟成了单一、片面、静止、孤立的视觉上的“形式观感”了,狭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内涵。日本人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十四载,没有摧毁国人的意志,没有达到征服中华的目的,可他们却用汉字造了许多的粗词烂句,用西方文化的幌子包装成一个个鬼怪精灵,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近百年来一直在侵蚀着我们的文化,蚕食着我们的灵魂。
中国画很不幸被列入“美术”的门户内,被视同于油画、水彩、水粉等多种绘画艺术,几十年来人们竟习惯性用“美术”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画,用一种纯粹的绘画造型艺术来度量中国画,并堂而皇之地要用西画的方式来改造中国画。这就像用外文字母的标准来审视和改造汉字一样,要用拼音来代替汉字,让它变成一个简单的语言书写工具。价值连城的宝玉被以石头的标准碎细用于铺设道路,千里良驹被作为一般牲口蒙上眼睛推碾拉磨,这就是什么叫暴殄天物了。最近读了两篇中国美协某位副主席谈中国画的文章,他说“美术家,这很对,画画,说到底是手艺活儿,最需要一手好技术。只有技术一番,产生的作品好看,方可称美之术。画画的具备了创造美的技术,又多少要在格调上超凡脱俗些,方无愧美术家称号”。另说“美术,是美之术,画画首先是要美,画人物连比例都不准,何以谈美”。这是当今中国画界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语言,更何况普通大众了。到此已是欲哭无泪了。中国画被当作手艺活儿,要靠技术达到以好看为标准,人物比例不准无以谈美,这是哪来的观念呀?这正是“美术”带来的粗俗,低劣和荒谬。请问,无论多么好的技术,无论用哪种绘画方式,你能画出一个生活中真人的美吗?如果能,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自然的造化是人类永远无法达到的,艺术的产生正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但任何艺术形态都无法真实的再现或复制自然,更别说是通过一个平面视觉上的绘画形式来写真自然了。这好比生活中的男女随时都有可能爱上对方,有时也可能迷上摄影照片中的人,可很难找到一个能爱上画中的人物的。这是因为生活中的人给予的是全方位的观照,包括形体上的360度观感,以及动作、语言、表情、思想、环境、气质、行为等等,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随时都有可能在某一瞬间某一个方面绽放出真美而让你心动不已。摄影还可能捕捉到某一瞬间形体上的一面真实,绘画可就难了,永远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平面观感,还不能在时间上定格,连雕塑都不如,雕塑还可以从360度对形体进行模仿。这就是当年一部照相机的出现,就把西方绘画逼得无路可走的原因。因此作为视觉艺术是无法表现事物的真实的,因为它只能从一个方面来观照,对事物的真谛永远是盲人摸象,更谈不上创造什么美了,最多也就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凡是音、声、形、色等方面的艺术,都是具有欺骗性的,从社会行业来定都属于下九流,从职业环境来定则是江湖,不能入文化的正宗。音、声是听觉类艺术,形、色是视觉类艺术,都是由人体感觉功能而产生。古语“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里的“实”仅仅只是指事物的存在性,而根本不是事物的本质,因眼睛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甚至是事物表面的一部分,永远不可能是事物的整体和内在。如一只箱子有六个面,绘画最多只能见到三个面的侧面,另三个面是见不到的,更别说材质、结构以及内饰和内装是什么,因此视觉艺术反映的不可能是事物真正的美。耳朵听到的则更是虚妄了,连个事物存在都不可能有,如听到的人哭声或水流声,很可能就是其它的什么东西发出的。至于视觉听觉类的艺术表演或展示那就明显是在模仿自然了,客观来讲都是虚假的。因此这些历史以来都被定位于一般日常生活娱乐或工具的范畴之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博大是包容乃大,可以包容含概一切类型文化艺术形态的存在,精深是要求从规律上把握自然,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问题。因此各种文化艺术是有层次之分的,只有最高层面涉及到真善美的才以文化的正宗形式传承下来。中国画作为国粹承传数千年,这是因为中国画有别于一般纯粹的视觉类绘画艺术,中国画一开始就放弃了自然中的色彩,而是从一滴墨即唯一的黑色开始,同时也放弃了自然中的形,而是从千变万化的毛笔笔法起步。也就是说中国画的起点就不是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而是从规律上解析自然把握自然表现自我的。追求的不是虚幻的事物外在形式的表象,而是事物发展变化中内在规律的本质。其实这是我们传统的文化思维模式,如我们的语言思维,生活中要向人介绍一位女孩,一般不会说这个女孩身高1.7米,腰围0.7米,臀围1.0米,腿长0.8米,发长0.3米……等等,而只会说某女孩姓甚名谁,多少岁,身高一米七,体型好,皮肤白,爱留短发,活拨大方,谈吐文雅,人很好,书香门弟等等,生动一点会说这个女孩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脸色朴红朴红的非常好看。从历史上看,中国绘画人群分两类,一类是专业画家或职业画家,古称画工或画师,多以匠人身份以画谋生,位属江湖中下九流,绘画以工、精、细为准,主要是对自然物象的描摹和表现以及民俗图案装饰等,其作品多置于祠堂、庙宇、陵园、会馆、亭台楼阁等公共场所,进入家庭亦在家具、墙檐、走廊、客厅之中,很少能作为独立的艺术品保留下来。另一类是业余画家,基本上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多从事官、僚、仕、绅、学、教等,画画多以修炼、养生、交流、娱乐和爱好为目的。画画从不受自然物象所左右,立足自我从规律上解析自然,如画树木只分针叶和阔叶,用各种笔墨图案符号加树干处理,基本不顾及眼中的自然树木形象,而是按心目中的树木类型印象表现。画面按笔墨理念布局,要求自然流畅、情合理通、奇特精妙、品高雅至,力求达到人与自然、心与笔墨等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师法自然、物为我欲的境界,正是人生修炼和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类画作一般以珍宝的形式锁藏于密室箱柜之中,时常用于研读品赏和家传至宝,也多有置于书房学舍之中,偶有以中堂形式布置于客堂之上,那就是一个词“奢侈”了。更多的作品都被宫廷官府及贵族以文化财富的形式而收藏。这类画作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被喻为“丹青”,位尊上流,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主要载体和艺术形式,成为世界艺术瑰宝,以中国画独自的规律承传和发展。
可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画家竟被称为“美术家”,中国画被谓之为“美术”,被视为一般纯粹的绘画造型艺术,中国画的本源被视为过去、陈旧、落伍和过时,被以西方各种绘画艺术形态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并被不断的抛弃和改造,将中国画逼进了一个工匠的时代和虚妄的时代。这一切也许要归功于“美术”这个词了。它就像一个浓妆粉抹的幽灵,一个媚态百生的狐妖,外表光鲜诱人,内在恶毒无比,不断地在吸食着我们文化的精华。中华词典早就应该把“美术”这个毒瘤剔除出去,净化文化环境,还原我们艺术的本来。
2015年7月6日于武昌东湖
关键字:美术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