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师法自然——童昌信先生绘画作品赏析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0:14:12 热度:1036

师法自然——童昌信先生绘画作品赏析

  

  童昌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特聘画师,四川九寨画院院长,四川天娇大熊猫画院院长,巴蜀画派第一批实力派人物。长期从事油画,彩墨画艺术创作50余年,从事报社美术编辑工作30余年,作品以蜀乡彝,藏民族的风土人情入画,以蜀乡雄秀幽险风光落笔。近十年来尤以九寨风光和国宝大熊猫情有独钟,画风以写实为主,彩墨画把油画技巧融入其中,中西相融,彩墨并举,以彩抒情,推陈出新,诠释了当代彩墨画的风采,极具个性,把彩墨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极具收藏性和观赏性。

  童昌信彩墨作品

  景·情·意

  ——读童昌信先生的彩墨九寨山水

  蒋东生

  童昌信先生的彩墨九寨山水进入我的视野,是最近他的《大美——七十书画作品展》上,一幅幅让人眼睛一亮的彩墨九寨山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恍忽你走进了神奇的九寨山水和大熊猫自然生态栖息地。由于他为人处事低调,故他的作品鲜为人知,何况又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人。世语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是“外行”,我看画只看他美与不美,展示你面前的画是否是表现了画家的情和意,我读他的画,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他的作品有景,有情,有意,做到了景情意交融,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情,具体而言,他倾注了对九寨山水的情意,因此,他能恰到好处的再现了九寨山水的神韵丽质,让读者在画面前产生了共鸣。

  童昌信彩墨作品

  从“传统”的桎梏中走出来

 童昌信先生是位话不多,为人处事都很低调,但却极重感情,处事非常认真,历经磨难,但仍保持一颗纯朴的心。待人率真,表现在画上则是画风朴实、不华取宠。性格坚毅,认准的路,他会坚决的走下去,他试图发挥西画的色彩优势与传统水墨山水联姻,这是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因为这有悖于所谓“传统”的路。终于在通过十数年的探索与努力,他的画终自成一体,个人风格非常突出。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点点嚼别人馍的痕迹,而是在不断实践探索中从“传统”桎梏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彩墨画之路,在他简陋的画室中,有一条幅。“吾辈为人处事不可一事有我,唯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者何,独成一家之谓耳”。

  童昌信彩墨作品

  他说,在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无论技法,使用的材料,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笔墨随时代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有所开拓与发展创新,不能固守于“长城”,老是去摹临古人、复制、克隆、抄袭古人,美其名为捍卫“传统”,抱着几个古人的审美情趣不放,在这样的桎梏中“创作”的作品与古人如出一辄,不是荒山隐士,就是“逸笔草草”,远离现代生活,宣泄自私无病呻呤的情绪。他的作品从大自然中来,令人耳目一新,没有那种似成相识之感,没有常说的那种像某某“大师”的笔墨,又有谁谁的影子,一看就是他的,他的率真与童趣。他的九寨彩墨山水,或宁静,或欢奔,既不脱脑红尘,又有那么多原始洪荒的气息,画中之水,是画家心源之水,灵源之水,备生灵性,沐浴光明,洗涤尘心,大有“天地容我静,名利任他忙”,如问天籁的禅悟。

  童昌信彩墨作品

  法无定法,走自己的路

  童昌信先生从油画创作转为彩墨画的探索,大胆的打破了“传统”中的意象造形,而大胆的吸收了 西画的造型语言,以形和色彩说话,搌弃了以线为主的传统方法,赋宣纸上的山水以体积感的块面造形,大胆重新彩渲染,以期达到更好表现对象的神韵。其实,中国画不只是“文人画”意象造形,唐人张彦远早就说过“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本于立意。”也就是说没有形,那来神,形以外的神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形,神落何处。故童昌信先生在创作中则非常注意形的塑造,也就是画九寨,那就一定要是九寨的形,画峨眉,就是峨眉的形。他说不能照抄自然,但也不能离题万里。要塑造某山某地的自然景观,他真正做到了“搜尽奇峰打草稿”,他为表现九寨神韵,十数年来,年年不分春夏秋冬,进沟采风写生,在九寨沟的山山水水之间,他都留下了的身影,到目前为止,他是画家之中第一个走遍了九寨沟九个寨子的人,正如04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为其在沟口游客中为之举办个人画展时,局长章小平在致词中说的,“童昌信先生是读懂了九寨沟的人,是热爱九寨沟的人。”是的,不热爱九寨沟,不读懂九寨沟,怎么能画出让读者生情的九寨山水。他画画,除对对象反复实地写生外,在作画也是一丝不苟,他的山水,必先完成其一幅完整的水墨山水稿(也就是画油画时的素描稿),然后在水墨之上渲以重彩,正因为他对创作的一丝不苟的创作理念和手法,故而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亮丽、明透、敦厚与扎实,读他的画,远可看气势,近可看充分的细节描绘,也就是远近都有看头,如果只是以那几根线条,几块留白,几个固有色,那肯定是不能把九寨之神韵丽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读他的彩墨山水,无论是九寨山水或峨眉风光,一看就是九寨,就是峨眉,但又不是某一具体景点,其实,那以是画家在具体景点之基础上提高、概括,升华之后,画家心中的已超越了的具体景点。难怪04年国庆节,画家在九寨沟口的画展期间,有游客进沟前参观画展进沟,出沟后开玩笑说“骗”了他,因他进沟后根本无法按画去找到实地的景点拍照。无论是西画、中国画,虽有自己表达方法,但归根结蒂是画家根据不同对象,把自己的感悟把自己情意留在纸上,布上而已。

  童昌信彩墨作品

  不断进取,让美永住人间

  童昌信先生常说:“知足常乐”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在艺术之路上没有“知足”两字,是应该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他已古稀之年的人了,对艺术追求仍不减当年的执着,每年仍坚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虽然他手中国内外的可画素材他一辈子都画不完,但他认为,过去的素材是死的,应不停到实地去采风,那才是活地素材,比如他年年都到九寨采风,年年有不同感受,年年有不同的新作问世。他的画风独特,大胆与时代接轨,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接轨,大胆的从几个古人的审美情趣中跳出来,墨彩并举,以彩抒情,推陈出新,诠释了当代彩墨画的风彩,把彩墨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行笔至此,借孔子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作为我和画家共勉。子曰:“生于今之世,而反古而其道,灾乃其身者也”。

  大美无言,真水无香。

  童昌信彩墨作品

  一生坎坷存风骨

  据说,童先生从小尚医,1963年高考时,心高气傲的他一股脑填了几所全中国最著名的医科大学......

  他却独独没有遵从学校老师的意见:你填一普通医专就行了。

  大约在当时的环境下,一个身世有问题的孩子,能去读一个医专,已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先生身世颇有传奇:童家世居自贡富顺飞龙观,童父在当地是一位有影响的人,小学校长一类的新派人物,慱学多闻,尤善楷书,服务桑梓,颇著声誉。

  童昌信油画作品

  童家诗书传家,人丁兴旺,童父先后娶妻两房,得下同父不同母的兄弟姐妹12个。童先生排行是老幺。在父亲的影响下,童氏兄妹中的大哥二哥童昌明、童昌哲出道了,一武一文,颇有声名:大哥毕业于黄埔军校,跟随名将孙立人东征西杀,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战功,最后亦随孙将军西辞故土、寄身宝岛,最终老于台澎;二哥更是了得,少小年纪,在一次奉父命到富顺县城买书的时候,只身一人不辞而别,从富顺一路走到成都,参加了一期新闻训练班,从此投身报业,成为一代名记。在那个年代,从大陆到台湾再到香港,没有人不知道香港《今报》的童彦子。这童彦子还另有一笔名为伴霞楼主,写了大量武侠小说与金庸、古龙等人均为莫逆之交,后世有学者曾坦言,今人皆知金庸古龙梁羽生,其实那伴霞楼主童彦子,才气纵横,在五十年代台湾武侠小说萌芽期,则是台湾武侠天地的拓荒英雄,实在是武侠文学史上不该被忽略的人物。

  童昌信油画作品

  这等家学渊源,老幺童昌信耳濡目染,血脉相连,自然天生风骨。可惜,这放到那个年月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不听话的后果很严重,读什么大学,哪里是仅凭成绩就完事了的?象童先生这样的身世,能平平安安就不错了。

  事情果然不谐,不能入团、不能读大学。毕业了,得有一技傍身,童先生无奈之下,遂走上画途。从此一去五十载,杏林少一国手,画坛多一高人矣。

  凭着一脉灵机,童先生开始了艰难的绘画生涯:干过铁路工、进过造纸厂、当过酿酒徒、长江搞勘探,西南找石油。每到一处,体力活刚干不久,就被单位弄去干宣传了,后来每每回忆这段经历,先生颇有得色:那年头高中生就算知识分子了,再有一丝文艺天分,到那里都是一个宝。自己瘦弱的身板竟然没怎么吃苦。后来更被赏识调入了四川石油管理局机关,担任《四川石油报》的美术编辑。1982年,已然头顶“工人画家”美名的童先生又调入《四川工人报》,仍然作他的美术编辑,春风马蹄,倒也自在。

  童昌信油画作品

  可是命运没那么容易相处。特别是对一个酷似鲁迅的人来说。

  不少见过先生的人都有同感,论个头身形,特别是那张脸,装上胡子就活脱脱一个鲁迅了。像肖鲁迅倒不打紧,可濡染了他的决绝、狷介,战斗到底的精神,就注定了命途多舛。童先生一生谨守传统之道,当记者不收红包、当美编不收酬画,育新人不辞劳苦,搞创作也力主道法自然,不盲从、不随波,孤寂自修,不耐圈子中的热闹。

  这便注定要吃些苦头了。物质上的清贫自不必说,到1998年单位房改房时,整个单位只有先生凑不出这一笔购房款,差点放弃了事。偏偏这还不够,在婚姻家庭方面也是磨难重重。折腾来折腾去,个中滋味,苦不堪言。

  童昌信油画作品

  所谓史家不幸诗家幸。生活的苦逼,倒成就了先生的变革。在家徒四壁的日子里,一次偶然的机遇,来自德国慈善家、汉学家查.艾克的建议,先生触动灵感,从油画创作转为彩墨创作,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画风,彩墨山水开启了一方新的天地。一山一水一熊猫,巴蜀精华入画来,峨眉之山、九寨之水、国宝之趣成为了童氏法无定法、寄志托情的翰墨天地。大俗大雅、大雅大俗,先生方始沉醉其间,得窥门径、得赏真味。

  童昌信油画作品

  花开巴蜀,异域飘香,那些通透的山水、那些憨态的熊猫,每每走出国门总能引来一片轰动。热闹似乎开始了,先生却越发冷静,忧谗畏讥不是舍得之道,大概人生七十,该懂的都懂了吧?!

  此番个展之前与先生闲聊,听得他说:“我的人生节奏,总是和时代有点别扭,不过我无暇后悔。那边有一条道,好像有些光亮,我就只走过去,到底要怎样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言毕,先生哈哈大笑,眼中满是执拗。

 饶洁 (《四川工人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童昌信油画作品

  童昌信油画作品

  《当春乃发枝》125×125cm(水墨画)

[责任编辑:李超]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