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中国内地书画市场的"回流"故可喜 而走出待何时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03:47 热度:657

    近几年来,中国内地书画市场的“海外回流”热,可谓持续增温,从一窝蜂结集“海外淘宝团”到各家拍卖公司老总亲自出马交替“征战”欧、美、日,大有要将被劫、散落、倒卖出去的“国宝”悉数收回的气势。

    当然,这一切一切的举动,或可被赞许为爱国之举,或可被解释为中国内地收藏家实力雄厚的需要。从昔年仇英《赤壁图》的7000余万元到今春的八大山人《仿倪云林山水》突破8千万元的拍卖业绩,就像一针强心剂,不但有效激活老买家重回江湖、蓄金待搏的信心,而且也会以其莫大的诱惑——如天价成交的古代书画尚未达到应有的价位、如今古书画再贵也有人买的声音刺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各路新买家挺身而出、涉足艺市。

    可是,天价的频频爆出并没有使业内明眼人为之感动。今春5件“见诸著录、流传有绪”古代作品超过5000万元天价的拍绩,给人的感觉只是司空见惯,甚至不乏有“笑谈”的会意。终究宋徽宗(款)《写生珍禽图》自其现世以来便遭遇真伪质疑的煎熬,尤其是新生代鉴定家与老一辈鉴定家的观点绝然相左,最为学界关注;而以8905.6万元天价成交的仇英《文姬归汉长卷》,其成交的可信度与人们对待以逾亿元成交的宋徽宗《临唐怀素圣母帖》一样,充其量也就是会心一笑而已。    

    对此,我们或可为之欣慰。但冷静下来我们是否有必要思考一下艺市内需狂热的尺度?我们在不遗余力地奔波于海外大力挖掘、征集拍品时,有没有考虑到:一,究竟有多少是真品、珍品、精品?二、“抢救”海外遗珍在扩大了内需的同时,是不是潜伏着进军国际市场的隐患?

    天价的数据是令人欢呼雀跃的,但内陆天价所折射出来的问题也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我们从今年春拍以及以往的拍品来看,大部分重量级拍品征集的区域大多是海外。对此,我们即可看作是中国内地买家实力的日益增强,是一种扩大内需、抢救国宝的需要;但是,也要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格局里,海外藏家为什么对中国的国宝采取反抛绣球的举动而且倾其所有?客观地说,中国的书画市场还不足以成为操控整个世界金融资本市场的道琼斯。因此,它所显现的拍卖指数只能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意义,因而,它也就不可能具备可以影响甚至是左右整个世界性艺术品市场的艺术品类的价值走向。散落在海外的中国国宝以及“国宝垃圾”的大量回流,反倒证明了这支“中国国宝股”的流通领域只能限定在中国,只有中国人是其合适的买单人。

    我们一直在追求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走向世界,甚至在发问自己我们走向世界还缺什么?前不久某报刊登了《全球“世界级”收藏家都在藏什么艺术品?》一文,其中“‘世界级’藏家都在收藏什么”的数据,或许能给我们一些警示。

    分析数据显示,在今年顶级收藏家的前10个席位中,美国人从去年的6位上升至7位,而另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即200强的第一把交椅被Broad夫妇占据,而在此前他们一直屈居第二。Broad夫妇拥有以自己姓氏命名的艺术基金会和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收藏和展示。自1984年以来,他们的收藏已经在世界各地超过400个博物馆和大学画廊中展出过,影响广泛。


      名列第二位和第五位的都来自美国,主要收藏印象派艺术品和现当代艺术品。从第六名开始,出现了非美国人的身影,Sammy Ofer居住于英国伦敦,主要收藏印象派艺术品和现代艺术品。第七名是F. Pinault,居住于法国巴黎,主要收藏当代艺术,是著名的法国大富豪。第八名Charles Saatchi对于国人来说可能更加熟悉一些,推动YBA(Young British Artists)、将全球艺术网站开设中国站点,使中国收藏界对于这个出生于以色列犹太家庭的大收藏家多了些注意和了解,其常常能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而其一举一动都对世界当代艺术市场有不小的影响。此后的两位藏家同样来自美国,他们的收藏趣味主要都是以现代及当代艺术品为主。

    纵观整张榜单不难看出,近几年来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不仅大为风光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没有进入世界顶级藏家的视野,而且中国国宝级的传统书画也同样没有进入世界顶级藏家的视野。

    再言之,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热”已经风靡全球。而这,既有利于国人在世界各地找回因昔日的软弱、贫穷被西方列强掠夺去的国宝,也有利于借助“中国热”的强劲势头展示我们的国粹艺术。当然,其内容不应该仅仅是展示,更重要的是要将我们的市场扩大到世界各地,继而去开拓和占有属于我们的国际艺术品市场的份额。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营了十余年,虽说我们一再乐观地预计一些已经以天价成交的书画还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请问,谁见过哪位西方藏家或投资者像中国人漂洋过海那样也来中国四处寻觅、出手阔绰?继而再出天价的天价争夺中国的国宝?老外用中国人的宝来换取中国人的黄金白银的时代也该结束了。

    当然,国法不容许国宝的流逝。但是,作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艺术品拍卖机构为什么不能积蓄足够的实力运筹帷幄地走出去,去欧美挖掘和征集欧美各国的国宝来中国拍卖?若干年后也让国际顶级的大藏家和投资者来我国以天价来收购他们的国宝?让中国人也尝一尝以欧美的国宝来大把大把赚取欧美人的欧元和美元的滋味?


(责任编辑:杜佳)

来源:美术报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