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51:02 热度:536
本次“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论坛的主题论题,新兴国家的崛起显然成为了一个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论坛以“艺术收藏的新浪潮:重写艺术格局?”为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主题论坛由伦敦艺术大学新任校长约翰?图萨爵士(Sir John Tusa)主持,邀请了伦敦蛇形美术馆馆长朱利亚(Julia Peyton-Jones)、莫斯科摄影美术馆策展人奥尔加(Olga Sviblova)、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赵力以及意大利普拉达(Prada)艺术基金会吉尔曼诺(Germano Celant)结合这个论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坦率与真诚是探讨问题的基础
主题论坛开宗明义地指出了目前非常特殊的背景——既有不断深化的金融危机,又有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还有不同文化理念、文化背景以及政府、民间、机构等不同力量的胶着角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趋势会变得更加的明显而不是衰退。因此,本次论坛能够在极其真诚与坦率的交流中讨论问题变得尤其重要。主题论坛同样认为讨论全球化的问题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参与,故而认为来自中国、中东和俄罗斯的意见应该得到充分重视,这也是论坛意义的所在。
收藏家与艺术家:当代文化的对手还是盟友?
针对当代艺术的变迁,本次论坛深入探讨艺术创作与艺术收藏在此背景下的共时性的变化,进而指出当代文化的变迁已经渗透进了整个艺术世界,这使得艺术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造成了更多的争议性。譬如收藏家的概念显然出现了新的变化,它已经逐渐远离了个人的趣味或群体的品格,更多地发展为当代商业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或者赤裸裸地彰显出所谓其投资性的行为指标,一些收藏家更将收藏行为视为个人商标性的运用,借助于艺术而提高了个人的文化身份;还有艺术家的商业化与明星化,受到当代消费文化的影响以及商业、市场以及媒体的共同作用,当代艺术家的商业化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其中重要的艺术家也已经成为商业、市场与媒体争相追逐的对象,逐渐出现了明星化的现象,譬如说美国的杰夫?昆斯、英国的达敏?赫斯特就是其中的代表,而这种现象正在蔓延至全球。在本次论坛中针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也呈现出非常迥异的意见,也引发了彼此间的争论,但是主流意见仍是认为当代文化是艺术创作的真正来源,而当代艺术的收藏也应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文化的时代特征与相关责任。
俄罗斯的收藏家:是对新艺术的赞助还是仅仅为了荣耀?
虽然俄罗斯收藏力量的崛起是近期非常值得关心的现象,但论坛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在其国内的艺术收藏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2007年之前进入的收藏家,主要关注的是俄罗斯的传统艺术或者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的20世纪初期俄罗斯先锋派的作品,只是进入2007年以来俄罗斯的新收藏家才开始更多地关注当代艺术的领域,而他们收藏的方向也变得较为得广泛,不仅针对俄罗斯当代艺术进行收藏,同样也对西方还有中国的当代艺术发生了兴趣。从市场成熟度而言,俄罗斯的国内艺术市场目前亦非常薄弱,没有国际知名度的拍卖行或者画廊,但近期俄罗斯举办了一系列的双年展、艺术博览会等活动体现了自身的活力,而俄罗斯艺术收藏力量的崛起尤其是最近出现的建立私人美术馆的趋势,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当代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发展。一些与会者同样也对俄罗斯富裕阶层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的稳定性表示出担忧,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原油价格与原材料价格不断回落的形势之下,俄罗斯富豪个人财富缩水的比例逐渐增大,而卢布贬值的预期和俄罗斯外汇的紧缺,都将导致近期俄罗斯艺术收藏的某些不确定性。
补充资料
俄罗斯当代艺术市场:
俄罗斯当代艺术已经和中国当代艺术一样,成为世界艺术市场中最活跃的交易版块。苏富比等国际拍卖公司开始登录莫斯科,把俄罗斯当代艺术品纳入其重要的征件范畴。国际艺术市场上一些重要的势力也已关注俄罗斯当代艺术。
而更让世界艺术市场侧目的是在国际艺术市场上一掷千金的俄罗斯石油大亨,他们正在成为当代艺术趣味的最新制造者。以阿布拉莫维奇为例,就曾先后以3364.1万美元在佳士得购得《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以8628.1万美元在苏富比购得培根的三联画,而这一切却有可能只是为他的女朋友达莎?朱可娃的新艺术中心做准备。朱可娃是这一年来艺术世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俄罗斯富豪在艺术界中的地位。俄罗斯藏家收藏西方艺术品有着很长的历史,从古典艺术到印象派再到现代艺术,俄罗斯对这些风格的好作品的追逐不遗余力。现在,随着石油财富的增加,这些俄罗斯新贵又走出国门,参与到各种大型拍卖会上,购买培根、杰夫?昆斯等名牌艺术的代表作品,已经普遍现象。但他们的口味杂而乱,因此也被市场人士认为是不可预测的。
中国的收藏家:引入西方的文化价值还是促进新的中国文化语汇的生成?
尽管中国作为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但论坛认为其绵延至今的艺术创作仍具有了明显的中国观点。但是所谓的中国观点并不表现为与传统的表象上的关联度,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也表现出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的共时性特征。艺术收藏在中国同样具有传统,但是这个传统在20世纪曾经一度中断,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呈现出了恢复性的发展,然而远没未达到鼎盛时期。面对复杂的当代背景,中国收藏家首先是在保存与发展本民族文化上开始觉醒,转而通过个人或群体的努力去彰显价值观。中国收藏家对当代艺术的选择是近期值得重视的现象,中国收藏家对于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肯定并不代表着引入西方的文化价值,却是反映出他们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文化价值的整体认识,而中国越来越多的私人或企业美术馆的出现,则无疑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讨论与新语汇生成的重要场域。论坛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同样面临着很多的困境,最主要的是商业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中国当代艺术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进而认为这些因素已经构成了某种制约的力量,并开始消解中国当代艺术的自身意义。论坛还认为中国收藏家群体仍具有明显不足,终极收藏家难得一见,投资的愿望仍十分普遍,收藏家的社会责任仍是一个亟待普及的观念。而中国收藏家与市场的关系过于密切,这使得他们对于艺术价值的认识模糊不清,难以支持系统性的收藏行为,并有可能偏离艺术收藏的行动主轴。论坛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未来仍抱有充分地期待,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价值应体现为其独立而完善的自我特质,而中国收藏家也应该成为其最终成型的推动力量。
中东的收藏家:塑造国际形象还是激发当代艺术?
中东作为一个崭新的艺术收藏区域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论坛也认可了这个观点。由于中东的特征并不仅仅体现在针对艺术作品的购买上,而且也反映在大型艺术场馆的大肆兴建方面,因此其立足于融入国际社会的未来形象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我们也应该进一步看到目前中东的购买力主要体现在权力阶层的上层,其购买力的纵深以及广泛的参与度还远未显现出来。在另一方面,大量艺术品的舶来也显示出这个地区艺术创作力的相对薄弱,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去解决;同时舶来的艺术品还存在着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目前看来这个过程同样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与周期。此外,中东地区的艺术市场目前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画廊市场刚刚发育,拍卖市场仍由西方拍卖公司所左右。论坛认为,即便中东地区的大多数收藏家的收藏方向仍以本地区的传统艺术为主,其收藏趣味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对于本地区或者国际当代艺术的实际参与程度依旧十分有限,但是该地区的发展性仍是值得期待的,同样近期伊朗当代艺术在中东市场上的快速走红,也反映出该地区在改变与发展上的积极与活力。
补充资料
中东当代艺术的兴起:
以石油富饶起来的中东地区,近几年对文化的投入亦非常明显。而拥有巨额财富、具备收藏能力的石油大亨和王室贵族也成为艺术市场上令人瞩目的焦点。如卡特尔王室的谢赫?沙特?艾尔塔尼为新艺术品博物馆的修建,就大肆在全球购买艺术品,他们也顺势成为全球最大的藏家之一。比如,他曾一口气用1500万英镑买了两块古陶片、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匕首、17世纪的玉质长颈酒瓶等。
现在,中东地区的文化建设已有不小成就。古根海姆、卢浮宫纷纷在中东阿布扎比地区建立分馆,预计到2011年还将以为中心简称一个大型的艺术区。迪拜也有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迪拜艺术博览会,离迪拜半个小时车程的沙迦市也有了自己的双年展。同时,国际拍卖公司如佳士得、苏富比、宝龙等也不约而同地在中东设立办事处或开设分公司。而在今年春季宝龙拍卖行在迪拜的首场拍卖会上,伊朗艺术家哈德?莫西里的作品《爱》拍卖出了104.8万美元,成为中东首位打破百万美元成交价的艺术家。与之相随,中东其他艺术家的价格也开始上涨。
来源:中国证券网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