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书画收藏,谨访七大陷阱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2:22:08 热度:647

书画收藏,谨访七大陷阱

陷阱一:偏重书画家的名头

最近几年书画市场异常热闹,中国第一龙、第一虎、第一猫等粉墨登场;牡丹王、梅花王、葡萄王等占山为王;各种名目的书画大奖赛此起彼伏,金奖银奖满天飞;请领导人题词或合影,拿到各地招摇撞骗。这些场面煞是好看,但却苦了书画收藏圈。面对这些恶意炒作,收藏人士极易做出不正确的选择,花了冤枉钱,买了一些名不符实的书画作品,进而伤害他们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书画收藏是一门综合科学,需要全面地对书画家及其作品进行系统研究,不要为一些人的名头所迷惑。

陷阱二:看重书画家的地位

最近书画圈的官员在书画市场特吃香,职位越高的书画家,其作品价位就越高,也不管他是搞理论的、组织工作的还是抓宣传的,在各地的书画收藏界皆受到盲目推崇。收藏者或是到书画官员的家里去购买作品,或是把他请到各地组织笔会,报酬都是极其丰厚的。这种情况收藏圈是在拿钱买书画家的地位,而不是作品,是否物有所值,还有待时间来检验。当然书画圈的官员大部分是各学科、各群体的学术带头人,并且在各个领域做出过突出成绩,为美术事业做出过贡献,他们的作品是极具收藏、投资价值的。

陷阱三:把握不好出手时机

著名的美术史家郑午昌说过:“综观中西绘画,而寻其演进之次序,可分为四程,第一程漫涂,第二程形似,第三程工巧,第四程神化。”虽然这四个过程不是孤立的,会有局部的交叉,但购买的作品最好是集中在作品的神化阶段,把握住这个阶段是需要收藏者具有很高的素质,能否抓住这一重要阶段是需长期的实践来积累经验。书画收藏和书画创作一样,到了一定阶段就是要靠各方面的综合修养。卖出的时机也要把握好,不要误以为书画家的作品价格,在其去世之后都会成倍地增长。宣传、包装和炒作虽然有时能充当点石成金的工具,但历史终会还其本来面目的,石头始终就是石头。书画作品购入和卖出的时机是微妙的,须耐心细致地研究和总结。

陷阱四:盲目追求数量

有些地区的书画市场竟然传出了这样的笑话:书画作品成卷卖,价格压得特别低,搞得书画家心痛,还美其名曰:批发,好像都在向北京的潘家园书画市场看齐。殊不知,买画的欺负卖画的,卖画的就必然糊弄买画的,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对待这样的书画市场,书画家不会拿出自己的精品,因此市场上就充斥大批的小品画、商品画和千人一面的雷同之作。这样的作品虽然不能说是废纸,但绝对不应存在于健康的收藏市场上,应把他们划为消费市场的商品。总结一下你会发现,十件应酬之作也不如一件精品力作的资金回报率高。

陷阱五:书画作品大小决定价格

中国书画按传统以平方尺论价格,这已是约定俗成。但如果没有灵活的处事办法、没有精品意识,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如:在2001年的中国嘉德个人书画拍卖专场,程十发的《骑鹿仙人图》(3平尺)成交价46200元,每平方尺达一万五千元左右。假设程十发画一寸高小孩放风筝,一根线扯出一丈二,你也去按每平方尺一万五千元购买,那就要有很大的投资风险了。所以说搞收藏,要培养精品意识,作品的大小是次要的因素。

陷阱六:不要贪图便宜

收藏圈千方百计寻找各种购画渠道,目的是买便宜货,这是不成熟的表现。任何购买方式都不如自己走进书画家的工作室,去寻找主题性创作和与时代脉搏保持一致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肯定价格不菲,但它的升值空间是一般作品无法比拟的,并且这样的作品基本上不存在投资风险。所以真正的书画投资者要具备精品意识,要舍得花大本钱和大力气去收藏书画家的精品力作,这样做虽投入很大,但必有大的产出。

陷阱七: 莫把消费当投资

书画作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有的会成为消费品,价值逐渐地消耗、降低;有的会成为供不应求的紧俏货,价格一路攀升,为收藏者带来可观的投资利益。人们不要以为买了字画就会增值,那是大错而特错的。如果想让自己的收藏品增值,在购买之前就需对书画家有正确的选择,并且对同一书画家的作品也要进行仔细的甄别,只有这两条都选对路了,所收藏的书画作品就有了增值的希望。如果找错了画家或者选错了作品,那还不如用买画的钱去买些画集,还可以多得到一些美的享受。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