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1:18:50 热度:1351
12月5日,“油画的质感——大都美术馆油画藏品精选展”开幕式在北航艺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和大都美术馆共同承办。
展览共展出大都美术馆馆藏油画精品近40幅,包括颜文梁、孙宗慰、沙耆、韦启美、林岗、靳之林、罗尔纯、全山石、闻立鹏、詹建俊、赵友萍、袁运甫、靳尚谊、朱乃正、陈钧德、张祖英、陈衍宁、孙景波、俞晓夫、陈丹青、曹力、郭润文、王沂东、周春芽、谢东明、朝戈、李士进、杨参军、庞茂琨、忻东旺、申玲等30余位现当代著名油画家的作品精选。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张祖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大都美术馆馆长曹意强,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陈琦,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颖生,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董栋华,北京大都美术馆副馆长王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程基伟等嘉宾和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劲松主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先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大都美术馆馆长曹意强,北航党委副书记程基伟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充分肯定了展览展出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对油画藏品精选展走进高校、走进北航,融入大学美育,深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师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做出的探索与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先生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先生在致辞中说,北航是中国高校中少有的建立艺术馆的一流理工科大学,这对美育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今天,北航艺术馆这样的场所,在中国也属于“新生事物”。靳先生充分肯定了大学建设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开展美育教育和文传传播的重要意义,并从国家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角度,强调艺术创作及审美传播的价值及积极作用,希望更多优秀的艺术家、更多优秀的艺术精品进入大学校园,提高高校师生和公众的审美素养。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大都美术馆馆长曹意强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大都美术馆馆长曹意强在致辞中指出,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 “油画的质感”主题展览的意义,是为了体现“以艺术为灵感探究新的创造性教育途径”的宗旨。他说,艺术不是科学的装饰,而是科学发现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诺贝尔化学奖首位得主范特荷夫断言:世上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几乎都是艺术家,倘若不是画家就是音乐家。我们不难从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身上发现,艺术想象、视觉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总是高度协作,正是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催生了他们的创造性成就。设计出人类第一架飞行器的莱奥纳尔多·达芬奇是画家与音乐家,而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年也受过绘画与音乐的训练,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科学创造的必然之路。很大程度,人类创造力源于艺术、科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一切科学发现都始于思想而终于艺术,艺术通过科学而赢得美誉,科学经由艺术而获得永恒。学会欣赏艺术,不仅能改变、拓展我们观看人与世界的方式,而且这种能力本身就是我们从事各个领域创造的必要条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程基伟致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程基伟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长期支持和关心北航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老艺术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本次展览,是中国百年油画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为北航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带来一次精神的享受和美的体验,同时也是学校落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育理念,提升师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一次重要实践。希望北航艺术馆与大都美术馆继续加强深层次合作,把更多艺术作品带入学校,在美育教育方面探索新的路径和模式,取得创新性、示范性成果。
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劲松主持开幕式
此次展品曾在刚闭幕的中央党校“中国百年油画展”上亮相,均来自大都美术馆馆藏。大都美术馆是国内首家系统地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油画的公益性机构。
展览精选的作品格调典雅、风格鲜明、内涵丰富,是中国现当代油画艺术作品的典范和代表,充分展现了中国油画史的百年发展历程和中国油画独特的美学特征与艺术表达,凝聚着中国油画各个发展阶段的菁华,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承载着各个时期的观念、情感和愿景,诠释着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心灵共振与情感共鸣。
从这些作品中,观者可以感受到参展艺术家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热爱,对美好观者可从中领略油画的质感之美——有的笔触细腻、形体与色调过渡柔合,微妙之中闪烁着珠宝般的光泽;有的用笔敷色精简,寥寥数笔,形体于色调中立显;有的将不透明的厚涂亮色与薄涂透明暗部或阴影并置,强化其流畅感;有的采用高度控制的厚涂画法,将粗犷与精细、稀薄与厚实的笔触交错叠加,形成深度的质感效果。
本次展览从即日起免费向师生及社会公众开放,持续至至12月20日结束。
尊敬的各位嘉宾,尊敬的北航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想借“油画的质感”开幕式致辞的机会,简短地阐述下大都美术馆的一个内涵宗旨,而今天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这个小型展览的意义,也恰恰体现着这一宗旨,即:以艺术为灵感探究新的创造性教育途径。
在本展前言的结尾,我提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莱奥纳尔多·达芬奇,他的伟大不仅是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不朽绘画,而且开创了许多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包括构想设计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行器和坦克模型。艺术与科学在他的身上完美合一,而继他之后,凡改变人类世界科学图景者,如哥白尼、加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以及绝大部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都是这样的人物。人类创造力源于艺术、科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可以说,一切科学发现都始于思想而终于艺术。诚如19世纪法国画家、音乐家和自然科学史家瓦朗谢纳所说:Art wins fame throughscience, and science is perpetuated through art[艺术通过科学而赢得美誉,科学经由艺术而获得永恒]。
艺术不是科学的装饰,而是科学发现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诺贝尔化学奖首位得主范特荷夫断言:世上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几乎都是艺术家,倘若不是画家就是音乐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不断呼吁中国教育必须将科学与艺术重新融合,就是出于和上述伟大的科学家们相似的体验与认识:在艺术与科学人为分离的状况下,大学无法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机制。艺术并非点缀,科学不是公式。我们不难从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身上发现,艺术想象、视觉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总是高度协作,正是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催生了他们的创造性成就。设计出人类第一架飞行器的莱奥纳尔多·达芬奇是画家与音乐家,而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年也受过绘画与音乐的训练,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科学创造的必然之路。
这就是今天在此校举办的小型油画展的潜台词:学会欣赏艺术,不仅能改变、拓展我们观看人与世界的方式,而且这种能力本身就是我们从事各个领域创造的必要条件。
曹意强
2018年12月7日
《穿灰色裙子的姑娘》,张祖英,78cm×58cm,布面油画,1987年
《工地指挥员》,赵友萍,98.5cm×78cm,布面油画,1959年
《爽秋》,朱乃正,120cm×120.5cm,布面油画,1983年
《杏花盛开》,王沂东,100cm×150cm,布面油画,2007年
《人何处?》,申玲,100cm×100cm,布面油画,2011年
《电话亭》,韦启美,80cm×100cm,布面油画,1984年
《红烛》,闻立鹏,80cm×114cm,布面油画,2005年
《乡村生活·黄土高原》,谢东明,200cm×190cm,布面油画,2006年
《江南渔童》,曹力,73cm×55cm,布面油画,2007年
《苍茫之岳》,朝戈,60.5cm×140cm,布面油画,2010年
《早雾素秋》,陈钧德,90cm×116cm,布面油画,2011年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