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大旱和地震的关系 说的很有道理 转发

作者:微社区编辑  时间:2015/7/19 热度:2285

近期山东大旱各种传闻都有,大家还是谨慎视之,加强防范意识永远没有错。

从国家地震局数据信息中心获悉,干旱与地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发生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地区,震前1年至3年半的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着震级大小而增减;在干旱后第三年发生地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增大半级。由此使旱震关系逐渐明朗,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大面积干旱的成因。

旱震关系作为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之一,从1972年开始,直接参与了26年来中国大地震中期预报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表明,地震与干旱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在孕震过程中,地震引起的气象效应,表现为一系列灾害性气候和灾害性天气的陆续出现,其中干旱尤其突出,程度分别能达到或突破历年的极端值;另外,大气环流运动状态的变化,也可能对地震活动起着某种调剂作用,如临震前出现的低气压和特大降水,会最终诱发地震的发生。
数据信息中心耿庆国研究员介绍说,从旱到震,必然有一个特殊降水把旱区瓦解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大面积严重干旱的中期气象异常背景上,还将陆续出现暖冬、冷春、凉夏或干湿失调的中短期气象异常。震源体在孕震过程中,甚至能影响和改变台风和寒潮的路径,通过引逗台风逼境而造成特大降水或通过引逗寒潮入境而造成急剧降温。临震时的降水是在干旱的背景下出现的。因此,地震前的雨涝,特别是在长年严重干旱背景中的雨涝现象,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于孕震过程中气象变异的物理成因,耿庆国认为,在孕震过程中,不仅有力学过程存在,而且同时伴随着热、电、磁等物理化学过程。在震源体积内及其前兆异常场区域中,可能有由地下放出的热能、电磁能、化学能以及载热、载电的物质流上升到地表,这些都可能造成低空大气的异常现象。而地下旧有的断裂带和断裂带在孕震过程中产生的微破裂,有可能提供地下物质和能量上涌的通道。因此,在大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地热增高,使近地面出现干热特征,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大降低,平均绝对湿度变小,从而不但改变了云的状况,而且由于根本缺乏水汽条件,而不易产生降水,出现了地表的干旱。除此之外,地球内部电场和低空大气电场的相互作用,也是孕震过程中造成干旱的一个重要原因。地下热、表面干、地下水位下降等是地震中期气象前兆的主要原因,而孕震区及其邻近地区地壳构造应力继续增加,使深层气体冒出,是短期临震前兆的主要原因。 (来源于2001年1月18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李晓红)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