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隋炀帝萧后冠热辣出炉 看顶级文物怎么修复成的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0:02:14 热度:680

文/便宜大师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外界披露,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隋炀帝萧后冠已在实验室“试验”成功,作为一号顶级小白鼠,“萧后冠”也成了鼎鼎大名的网红。

  据说,专家明确了萧后冠的基本结构、加工工艺、材料属性,为研究隋唐时期礼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真正出土的萧后冠有13颗花树,与史籍记载的12颗花树有出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由于萧太后入葬时间在唐代,加之其地位高,而额外得到的礼遇。

  复原后的萧后冠光彩照人、工艺精美,13棵花树的位置也确定下来,在中梁有3棵,其中前面额上部2棵,脑后上部1棵,其余10棵呈对称分布在冠左右两侧。花树由花梗、花瓣和花蕊等构成。其中铜花瓣166片。花树与框架连在一起,表面是直径5毫米的铜柱,铜柱外面包了一个直径30毫米的木质的楔子,一束束弹簧状的鎏金铜丝串联的花朵插在木头上面,就形成了一棵棵花树。花树随着佩戴者走动时的身体晃动会产生微微颤动的效果,看起来活泼而灵动。

  萧后冠出土时竟然“看起来”像一坨泥土,用木签很轻地敲,一碰到铜饰件就会断裂,这是被土里的酸性物质严重腐蚀的缘故,可叹啊!再强悍的王后、再精美的皇冠,也经受不住时间的洗礼。

  复原工作是这样的:考古人员先用各种科技手段探测获取萧后冠的框架结构与制作工艺,譬如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光无损探伤、CT、3D扫描等等。再做文物的清理工作。开始时按照探方平面清理,提取萧后冠周围的文物。在冠的表面清理时以花冠花蕊为主,沿着花冠或花梗推进。在整个额箍清理出来后,以额箍为基准,贴着冠的框架向外,发现花树后,明确花树的结构组成,进而明确了花树与框架的连接关系。

这是文物保护工作者仿制的隋炀帝萧后冠正面(左图)和反面(右图)照片这是文物保护工作者仿制的隋炀帝萧后冠正面(左图)和反面(右图)照片

  从2016年1月起,萧后冠开始了仿制工作,最终呈现出今天让人惊艳的后冠。

  说开了萧后冠,我们顺便来看看这些年来,国家还原了哪些顶级的文物?还有修复这些顶级文物都花了哪些复杂工序。

  一、顶配版“金缕玉衣”

  徐州博物馆馆藏“金缕玉衣”于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由徐州博物馆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修复完成。是目前国内出土的金缕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这件金缕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推断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玉片最多,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424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拼合得天衣无缝,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为数以千计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的小玉片,每块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可见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玉衣的修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对玉衣的保存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拍一些照片,查找存在的问题,辨明各散块在玉衣上所在部位,并考虑解决办法和工作步骤。

  其次,不直接在玉衣片上动手,以制作现存玉衣模型片的方式,通过各种手段提出玉衣从头到脚各局部的复原方案;

  最后,根据各局部复原模型,经过反反复复的推敲、调整和整形,从小散块到局部,从平面到立体,逐片以金丝连缀,继而是编缀,衬里支撑定型和填充等工序完成玉衣上12个分件的修复,最终以丝带系结方式完成袖筒、裤筒与上衣的主体的组合。

  二、奢华版“唐代公主金头饰”

  2013年12月,中德两国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历时一年半,成功修复了一套唐代公主的金头饰,重量约为800克,高度42厘米。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套复原的唐代凤冠,真实地再现了盛唐时期一位公主的奢华生活。

  出土时,这些头饰和其他装饰物的连线早已朽烂。考古人员用石膏把整块黄土打包带回实验室,先照X光,在显微镜下把米粒大小的零件一件件取出来,边清理、边照相及画图,遇到脆弱的文物随时加固,这件金头饰取出了至少370多个小部件。根据这些零件在泥土中的原始位置,参考古文献和壁画,考古人员用一年半的时间,复原出了这个唐代公主凤冠。

  目前出土的唐代妇女金头饰较为罕见,在陕西地区不超过5件,大多已无法复原。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件完整复原的唐代公主头饰实物。这件唐代凤冠材质有金、银、铜、铁等,宝石类型主要有玛瑙、珍珠、琥珀、绿松石、玻璃、螺钿等。几乎用尽了唐代可能用到的所有装饰材料。头冠许多黄金部位的表面,都镶满了0.1毫米至0.15毫米的金珠,这些金珠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完全看清。特殊的精美工艺,带有浓郁的西域风格,金碧辉煌。

  三、千年沉船“华光礁1号”

  “华光礁1号”是南宋时期的商船,沉船的出水文物近万件,其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导致沉船遗址破坏严重。2007年,海南省博物馆对“华光礁1号”古沉船内的文物进行挖掘,2008年正式打捞出来。

  “华光礁1号”修复“四步走”:脱盐、脱硫、脱水和填充、复原。

  在海水中的长时间浸泡的“华光礁1号”沉船含有大量盐分,要去除,光是脱盐的过程已经持续2年多时间;脱硫就是加化学试剂把铁元素和硫化物置换出来,防止它继续腐蚀;脱水是用乙醇将水分脱离出来,脱水后的木板如果不经过进一步处理,就像是面条一样,十分脆弱,而且沉睡近千年的木板上可能早已千疮百孔,这样就需要用聚乙二醇之类的试剂对这些小孔进行填充;船只残缺的小块可以用现在的木头来代替,从而把整个船只复原出来。

  另外,船上装载的文物修复:陶瓷器保护修复工艺流程:文物修复前信息的提取(文字记录、拍照、重要样品的CT 扫描)→凝结物软化去除→脱盐→加固本体→粘接→补配→做旧→封护→适宜环境下保存;铁器保护修复流程:粘连铁器分离→清洗除锈→脱盐→加固修复→缓蚀→封护。

  四、胡汉融合“伏羲女娲”绢画

  新疆自治区博物馆藏有“伏羲女娲”绢画。画中伏羲女娲上身相拥,衣袖飞扬,伏羲手持矩,女娲手持规,下身蛇尾相交,两人头上悬着太阳,蛇尾之下栖着月亮,四周还有大小不一的星宿。

  这件文物涂过一层不知名的黏合剂,现已老化泛黄,而且绢画特别脆,一碰就会坏掉,于是,在1963年就送往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修复,2011年时候修复得以完成。

  可见修复文物不是一件轻松甩脸的活,3、5年不过把文物初步修复及格,没有十数年,难说修成完美状态;顶级的文物修复师都有几十年的经验水准,都是拿着修复工具一点点磨针的人,别以为现在的“男神”、“女神”修复师如何如何年轻,就能胜任这个工作。一切都是用时间来积淀的啊!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