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28:16 热度:587
艺术市场的业态几乎都承受着持续调整的压力,从拍行的征集困难、画廊的苦苦支撑,到艺博会的规模缩水,业界人士都不同程度体会到了这股寒意。就拍卖市场而言,一路高歌的局面不再,负面事件频发,这让一些原本尘封的问题变得尖锐。市场的这种颓势是经济环境使然还是市场信心不足导致?负面事件的背后究竟是“李鬼”拍卖行作祟、行业缺乏自律还是拍卖法规存在空白?为此,北京商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
现行《拍卖法》自1997年1月1日颁行至今未做过实质性修改,一些过于原则的规定已经不能有效监管和规范当前的拍卖市场,导致市场频发的乱象缺乏制约机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在提案中指出,一些不良机构和个人在未获得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资质许可的情况下,公然打着“拍卖”的旗号超范围经营;一些网络公司公开开展各类网上竞价活动,甚至违反《文物保护法》在网上公开拍卖文物等。
据统计,全国具有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企业近400家,均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2700家会员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市场持续调整的当下,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将如何规范和引导市场的走向?《拍卖法》是否有修订或调整的必要?
欧阳树英表示,“目前来看,《拍卖法》的确有调整和补充的必要。首先,新交易模式和手段的出现,比如网络拍卖、微信拍卖,虽然涉及金额比较少,但对吸引新客户参与市场意义重大,从长远来看,都应该努力去完善,对涉及文物拍卖的网络拍卖活动尤其需要更加谨慎。另外,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拍卖法》适用范围只是境内的拍卖企业,而不是所有经营性拍卖活动。适用范围的模糊为市场混乱提供了空间,比如‘李鬼’拍卖行的出现,不仅使藏家受害,也往往使正规经营的拍卖行无辜‘躺枪。
对于《拍卖法》第61条第1款中的“瑕疵不担保”条款,社会上一直存在一种误读,认为拍卖企业可以无理由免责。这一条款也让《拍卖法》甚至整个拍卖行业都饱受诟病。那么,这一条款背后的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欧阳树英指出,“其实,第61条的第2款对‘不担保’的条件已经做了明确限制。当然,随着社会对法律条文本身的全面了解以及对艺术品标的固有特性的认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更加客观地理解‘瑕疵不担保’问题。近三年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也一直在从事‘瑕疵不担保’国际惯例的系列课题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英国、法国等国家的专项研究。今年这项工作进入扫尾阶段,将对国内外的情况进行梳理对比给出结论,希望能够为以后的立法修改提供参考。个人认为,如何主动补充现有的‘瑕疵不担保’条款给客户更多的竞买信心和保障,是促进行业和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网络拍卖和微拍的兴起,进一步扩大了收藏品类和藏家群体,但是这一领域的监管却一直属于真空地带。对此,欧阳树英表示,“从协会的工作重点来看,网络拍卖是2015年的重要课题之一。《网络拍卖规程》的国家标准在2014年底已经提交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委,正在做最后的审查,乐观估计今年上半年可以正式公布,希望标准出台能弥补目前拍卖法律法规的一些缺憾。其次,我们将推出第二批《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达标企业,进一步净化市场,提升拍卖企业的服务品质。另外,我们一直在完善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希望在协会的努力下,让拍卖行业朝着更规范、对市场更有信心的方向发展”。北京商报记者 徐磊
人物访谈
“艰难”,这个是很多拍卖大佬对2014年市场的共同感受。拍卖公司在征集上着实下了苦功,但收效却并不理想,甚至一些寄予厚望的扛鼎之作也遭遇滑铁卢,比如黄胄《牧马图》、傅抱石《韶山诗意》、杨飞云《那时我们正年轻》、靳尚谊《和平的讲坛上》等,这些都反映出市场观望情绪依旧在蔓延。
北京商报:从2014年的市场走势来看,今年的市场行情是否乐观?
欧阳树英:从2014年的拍卖成交统计来看,基本延续了2011年秋拍之后的调整态势,成交总额与2013年基本持平但略有下滑,下滑比例约为2%。这种调整主要是由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增速下降和资金面的缺乏,投资性或投机性的资本不断离场,这也导致以往高歌猛进式的大规模业绩增长难以重现。
2015年市场调整的态势还将延续,但这种调整是良性的,比如拍品的品类和价格分布更加合理、健康,与社会大众消费有紧密联系的品类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如珠宝钟表等,这些品类的拍卖场次、成交额是逐渐变好的。同时,也能看到拍卖企业在艺术教育和市场培育方面的努力,比如他们在拍卖会上举办讲座和艺术体验季,承担起文化推广的功能,这些都将支持市场更加长远地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
北京商报:在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拍卖公司应该如何应对?
欧阳树英:拍卖市场为什么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这是因为拍卖市场的发展与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有莫大关系,拍卖市场总是能最先感到并体现经济的变动。拍卖市场最多的时候也就600亿元左右的成交规模,在经济增长和资金面出现变化时,是非常容易受到波动的。因此,对于市场出现的困难,首先要回到经济的基本面上去理解。
但困难也好不景气也罢,拍卖公司更要苦练内功,在经营策略上及时调整,注重专业化和品牌的打造,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在困难中寻找机会,更好地服务客户,发掘可以细化、营销的品类,让更多消费者进入市场。
北京商报:目前拍卖市场的国际化交流互动日益频繁,拍卖公司的经营格局也日趋多元化,应如何看待?
欧阳树英:除了嘉德、保利进军香港市场外,一些中小型拍卖公司也在尝试发掘海外市场,比如天津鼎天拍卖在2014年到英国设立分公司,尝试直接参与国际化的竞争里来,这对于行业发展而言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可以说,中国拍卖行业在频繁的国际交流中将更加成熟。
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拍品多元化是企业寻找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也是错位经营的结果。寻找合适的经营方向和发展空间,有利于在行业内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态。不管拍卖企业规模大小,都需要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从拍卖业发展的经验看,真正能够做好的综合性拍卖行总是寥寥几家。这些拍卖行总会有几个特别出彩的门类,比如嘉德的现当代、保利的古代书画。可以说,在多元化中寻找专业优势,这是拍卖公司努力的新方向,是做好市场的策略选择。北京商报记者 徐磊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