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11:44 热度:557
2013年12月18日至2014年1月15日,“博巴班前后的夏培耀研究:艺术史与社会学的双重视角”展览在川美油画系CAEA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夏培耀在“博巴班”学习期间的60余件习作。
他是川美油画专业的第一届学生,是川美成立油画系之后的第一任系主任,也是罗中立、张晓刚、叶永青、庞茂琨等著名当代艺术家的老师。他,就是四川美术学院老教授夏培耀。
1960年至1962年,夏培耀在多年以后被媒体称为“最神秘的油画班”的“博巴班”学习,此后,他将学到的艺术理念贯穿到此后的教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3年12月18日至2014年1月15日,“博巴班前后的夏培耀研究:艺术史与社会学的双重视角”展览在川美油画系CAEA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夏培耀在“博巴班”学习期间的60余件习作。
西南地区唯一考入“博巴班”的青年教师
夏培耀今年77岁,满头银发。他从小就特别喜欢绘画,10多岁的时候,夏培耀就进入了文工团工作,成为一名舞美设计。“因为工作的便利,能看到很多苏联电影的海报,自己就开始临摹。”
这些经历给夏培耀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1955年,夏培耀一举考上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四川美院的前身)。“我是当年油画系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夏培耀留校任教。
1960年,应中国文化部邀请,罗马尼亚著名油画家、版画家、美术教育家埃乌琴·博巴在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举办油画训练班,简称“博巴班”。夏培耀是西南地区唯一考入该班的青年教师。
夏培耀告诉记者,当时全国的美术教育都推行“苏派”的绘画风格,“我们这批学员可以说是清一色在这种模式下接受的油画教育,而博巴的教学,无论是在素描或油画上都与‘苏派’有很大的区别。”
此次展览中,展出了夏培耀当年在“博巴班”的几幅静物油画。“第一节课,博巴就给我们讲静物,苏联的画法是强调光影、明暗,但博巴让我们更讲究画面的空间分布、讲究平面分割。”
临摹作品被博巴夸赞“比我画得还好”
博巴给这批学员介绍了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有高更、梵高、塞尚等。
“那时我才24岁,之前没有见过外国的油画,身居重庆又比较闭塞,一下子接触到这些东西,觉得很新鲜。”夏培耀说道。
本次展览中,还有几幅是夏培耀当年临摹的博巴的作品。画面色彩斑斓、有一种流动的美感。
夏培耀告诉记者,他是班里临摹博巴作品最多的学生,“那时我们就像拼命三郎式地作画,白天听课,晚上就核对笔记,周末就临摹。”其中,夏培耀临摹的一幅《杭州钱王祠》,还被博巴夸赞道:“你画的水有流动感,比我画得还好。”
博巴告诉夏培耀,创作要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而这一点也对夏培耀的创作风格形成了很深的影响。
在夏培耀1962年创作的《越剧演员肖像》中,他精准地抓住了一个戏曲演员的神韵。夏培耀告诉记者,这幅画当时画了一个多星期才完成。“博巴专门在越剧团请了一个演员来给我们当模特。”
夏培耀认为,博巴给中国油画带来的启示有两点:一是注重事物的本质;二是反对红、光、亮式的雷同,非常强调个性化。
强调个性化,教学生别跟着77、78级学
多年以后,有媒体把“博巴班”称为中国美术史上“最神秘的油画班”。这个描述其实一点儿也不为过。
“我们开始学习后,当时浙美的部分老师仍然坚持‘苏派’的画法,认为博巴的教育理论是有问题的,于是就给我们做思想工作。”夏培耀至今仍然记得,当时有老师悄悄对他说:“在这里学习,当心回去以后被当成反面教材。”
迫于这样的情况,“博巴班”的教学只有封闭进行。而在此后,“博巴班”毕业生的境遇也大多不尽如人意,但夏培耀却是一个例外,还一个人在川美开起了“小博巴班”。
“现在回想起来,这与川美开放的办学思想是分不开的。”夏培耀说。
夏培耀的学生、川美副院长庞茂琨表示:“夏老师在教学上比较强调个性化,在1985年我们进行本科毕业创作时,他就提出了‘三个不一样’的观点。”
“三个不一样”即:和77、78级不一样;和自己不一样;和周围的同学不一样。
当时川美77、78级已经全国知名,但夏陪耀认为应该鼓励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庞茂琨说,这种开放的办学态度,对后来四川美院形成教学的多样化有导向性和启发的作用。
作者:兰世秋
关键字:川美,油画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