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四川广元投资近4.8亿元保护千佛崖文物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06:32 热度:606

“凿石穿崖作殿楹,肖形刻琢俨如生。路临峻壁龛边过,人在危崖栈上行。霭霭云峰当户秀,滔滔江水入檐清。凭谁借问宫中老,曾在人间几变更。”

这是元代人对千佛崖的吟咏。千佛崖位于广元城北5公里,嘉陵江东岸,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悠久,雕刻技艺精湛。佛崖全长近400米,崖高45米,现存造像1200余龛,7000余尊,佛龛层叠分布,密如蜂巢,是四川规模最为宏伟的石窟群。石窟始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代,现存造像基本为唐代遗存,五代和清代有少量开凿,其余各代多为游人题刻和粧銮佛像之举。现存迄唐至清各代题刻118条,历代名人题咏千佛崖诗歌三十余首。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其规模布局、雕凿水平堪与国内其它著名石窟相媲美,按照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先生的说法,千佛崖在蜀道上的地位可比拟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崖前始于三国时期的剑门古蜀道,是连接八百里秦川与蜀地天府之国的交通要道,与千佛崖摩崖造像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方寸之地集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一身,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1935年,国民政府修筑川陕公路(现称为108国道),凿崖开路,给千佛崖文物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改革开放后,随着车辆的增多,尾气、扬尘污染,风雨侵蚀,给摩崖石刻造像造成持续的破坏。千佛崖周边交通拥堵、人居环境恶劣、违章建筑成群、破产企业连片、安全隐患丛生。

为了改善千佛崖摩崖造像的生存环境,充分发挥千佛崖资源优势,挖掘千佛崖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快旅游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推动广元市社会经济发展,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广元市委、市政府整合灾后重建资金,拆迁安置群众399户1078人,将108国道改道,沿山后穿隧道而行。整个千佛崖工程规划投资近4.8亿元,其中千佛崖核心景区建设投资规模为9813万元,保护区面积300亩。现在已建成游客中心、购物街、历史陈列馆、餐饮、戏楼、星级厕所等建筑8600余平方米。修建嘉陵江护岸600米,停车场近万平方米,景区主道路1500米。移栽古树名木,全面完成园林景观工程,新增绿化面积5万余平方米。

目前,千佛崖景区已形成文保有好环境、通行有好道路、人居有好条件、经营有好项目、休闲有好去处的4A级旅游景区。

千佛崖石窟灾害治理及重点龛窟保护修复工程于2011年10月12日开工。开工后,首先拆除了崖壁上个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临时性保护建筑和混凝土栈道515.28㎡。同时清理了千佛崖崖面杂草及污染物1500多平方米。崖面裂隙嵌补注浆1800多米、龛窟修复100余窟、龛窟记录300多个,危岩体加固40余处(不锈钢锚杆植入700多米)、龛窟四周小型危岩加固80余处(植入碳纤维锚杆200余根),安装骑马钉及应变片20余套。

施工过程中,为保证钻孔时无扬尘现象,发明了锚杆加固扬尘控制,该项发明已经取得了国家专利。在钻孔前,将装置固定在岩壁打孔位置,使橡胶密封圈紧贴岩壁,以免钻孔时所产生的扬尘溢出孔外。为避免收集粉尘时粉尘再次溢出,还可通过三通管内的水雾喷头向三通管内注入水雾,以便更好地抑制、收集粉尘,保证了文物不再受二次粉尘污染。

为解决崖壁面流水对文物的侵蚀和破坏,在千佛崖坡顶修建了排水沟300多米。对12个重点窟龛进行了三维立体扫描、高清照相工作;开展了重点龛窟彩绘及石质文物病害调研工作、在重点龛窟及主要典性位置安装了环境监测装置,对千佛崖环境进行不间断监测;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我馆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在千佛崖建立了小型气象站,对石窟区的风力、温湿度、雨量等情况进行监测,为科学保护千佛崖石刻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广元市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王洪燕 张宁)

(原标题:四川广元投资近4.8亿元保护千佛崖文物)

关键字:四川广元,千佛崖,文物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