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05:20 热度:643
文化部最近发布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交易总额为180亿元。然而据欧洲艺术基金会报告测算,2013年中国内地的艺术衍生品市场潜力在300亿美元以上。
据悉,长久以来,西方艺术品市场一般是“两条腿”走路:一是通过画廊、拍卖一、二级市场向外销售原创作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种艺术商店对外销售艺术衍生品。前者针对稀有高端人群的收藏需要,后者则使艺术品进入大众生活。在中国,这两种方式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一方面是一、二级艺术品市场早已突破千亿;另一方面,艺术衍生品庞大的市场潜力则依然没有找到突破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 谢梦 实习生 丁贝贝
数据
艺术衍生品作为以艺术品原作为设计基础,进行二次创作后产生的商品,在欧美地区早已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轨迹。据国际品牌授权业协会公布的《2011年年度授权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品牌授权市场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1100亿美元,而中国2010年的授权市场规模仅为15亿美元。
仍处发展初期艺术衍生品市场空间广阔艺术衍生品作为以艺术品原作为设计基础,进行二次创作后产生的商品,在欧美地区早已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轨迹。据国际品牌授权业协会公布的《2011年年度授权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品牌授权市场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1100亿美元,而中国2010年的授权市场规模仅为15亿美元。国家文物局的调查显示,国内衍生品产值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博物馆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两家,这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年的衍生品营业额在3亿新台币左右、英国TATE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3亿—5亿人民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5亿-7亿人民币相比,国内衍生品市场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也表明拥有广大的市场和潜力。
2011年6月发布的《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授权和衍生品交易总额达60亿元。但根据国际标准,以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金额589亿元来推算,中国艺术授权所带来的生产总值应达1767亿元的水平。可见,艺术授权和艺术衍生品市场在中国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西沐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消费需求也迅速增长,同时艺术衍生品本身不但具有艺术审美及美育特性,且价格低廉,没有购买风险,并能进行大众化推广,因此前景看好。
但是,自2011年(“中国艺术衍生品授权元年”)以来,相当一部分国内的知名艺术家和一些艺术机构签约进行艺术品复制,如今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商品仍停留在对艺术品原作的单一复制上,同艺术衍生品产业息息相关的艺术授权还处于成长期,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和人才不足以及盗版的困扰等问题。艺术衍生品市场若想有所发展只有打破现有的复制模式,突出创意,市场活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衍生品大战即将开演艺术授权制度还不健全
据悉,2013年下半年,国资企业上海艺术版权开发中心将陆续开启衍生品设计大赛、电子商务平台、陆家嘴实体体验店面、艺术授权产品基金等,计划从2013年到2015年,完成从产品、渠道、资本的全面布局。
在中国,艺术授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所谓艺术授权,是一种以艺术创作为主体的授权类型,即授权商将所代理的艺术家作品著作权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商使用,进行商业开发,授权商所得收益将按一定比例回馈给提供著作权的艺术家。但国内的艺术授权制度尚不健全,相关法律缺失。一些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对版权的认识还不到位。
另一方面,国内艺术衍生品的销售大多采取实体店的形式,一般依附于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中心而存在。随着产业的发展,单一的实体店营销渠道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艺术衍生品的生产交易链条的不完善日益凸显出来。
具体表现为衍生品生产质量的不稳定,盗版严重,市场推广手段单一等现象。因此,如何生成一个动态、活跃的衍生品开发与交易的产业链,将是现阶段以及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艺术家的授权产品一出来,盗版、次品“山寨”就会跟风而起,艺术家和正规的生产商很难在授权复制的生产、销售中获益。小作坊买来其它企业的复制品扫描后印刷上市。
业内人士表示,艺术衍生品市场还是设计意识缺乏,吸引力不足。同国外形形色色的艺术衍生品相比,我国艺术衍生品种类太少了。国外的艺术衍生品非常讲究对原创作品的二次加工设计,我们却还停留在把一个图案简单地附着在某一个器物上等简单的商品设计概念。国内很多博物馆即使注意到开发利用衍生品,也仅限于将艺术品缩小或复制在相应的日常用品上,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其周围的小商铺堆满了粗制滥造的兵马俑小雕塑和廉价的小纪念品,没有多少价值可言。在画廊与美术馆里,有些艺术品只是被简单地移植到T恤、杯子等上面,或者批量印刷,这样的产品既没有设计在里面,又不考虑实用问题,这也直接导致消费者对这类产品没有什么兴趣。
据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多数艺术家不再选择续约,甚至协议没有到期便单方面中止合约的案例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在于跟相关机构合作中,艺术家并没有感受到授权复制衍生品带来的利益提升,甚至还损害到其作品在二级市场的号召力。
艺术衍生品要从价格质量入手走入民众生活
艺术衍生品要真正走进广大民众的生活,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还是得从价格和质量两方面入手。
业内人士建议,价格上要“买得起”。“买得起的艺术”口号早在2006年、2007年就从西方引入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而艺术衍生品只是“买得起的艺术”中的一个层面,那些知名的、一线的、价格昂贵的或者时尚感特别突出的艺术作品,通过衍生品的转化,满足多层次的价位需求,才能够面向社会最稳定、体量最庞大的中产阶层消费群体。
有专家认为,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缺乏应有的规范性操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艺术衍生品市场的法制环境,为艺术衍生品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规范化的发展与交易空间。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艺术衍生品不只是艺术与商业的机械相加,而是将艺术品所蕴含的独特艺术精神通过商业营销方式来加以传播普及,基于此,对于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西沐认为首先,艺术衍生品市场未来的发展将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并将带动中国当代艺术衍生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各个艺术机构的合作乃至国内外各类艺术机构的合作,都将是推动艺术衍生品市场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艺术衍生品的发展还将朝着让艺术更加生活化的方向前进。
同时,西沐给出衍生品投资上的建议。他认为,在目前的几大类艺术衍生品中,服饰、文具等作为生活消费品并不具备升值空间,而版画雕塑等还有升值的可能。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原作品的价值非常重要,如果原作作者有很高的知名度,衍生品也将同样具有收藏投资价值。除了原作的艺术理念,衍生品自身的价值也很重要,物以稀为贵,品质好的、限量的衍生品也会有收藏价值。
关键字:艺术,衍生品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