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当西方古董成为中国人新宠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48:17 热度:579

  除了在海外大量回购百多年来流失的中国古董,近年来,部分国人也悄然兴起了对西方古董和艺术品的追逐。

  2011年5月3日晚,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一名中国买家以2136.25 万美元,将毕加索1934年为情人创作的《阅读女》收入囊中。类似的故事一再重复,以至于迅速引起了西方媒体和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有人预见,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在日元币值最高的时代,在全球不惜代价搜罗西方顶尖艺术家作品相媲美的“疯狂中国买家”时代来临了。有分析认为,每年都有无数中国富翁加入到“寻西方宝物”的队伍中来,年增长率达20%。也有人夸张地将中国人称为“西方古董的救世主”。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富翁正在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鼎盛时期的超级富翁们身上汲取经验,想效仿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或洛克菲勒(Rockefeller),通过自己的博物馆和藏品名垂青史。

  吉赛尔女士,是比利时、同时也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远东古董文物商人之一,向记者确认了上述趋势。“几年前,中国收藏家不大感兴趣西方的古董和艺术品,但现在,他们也在开始购买!以后会越买越多。肯定的!”

  吉赛尔女士三十多年与中国古董打交道的历史,说是传奇也不为过。1962-1965年,她与做记者的丈夫一起在中国工作,有一天,他们被邀请参加一个晚餐。像当时几乎所有的安排一样,他们事先并不知道和谁一起晚餐、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理由。谜底在现场揭晓,那个晚餐是和法国驻中国大使一起,受到周恩来总理邀请。

  谈话中,周总理问她,如果您离开中国,想带点什么记忆回去?

  她想了想:我倒是去过长城、十三陵、北戴河,但除此之外,对北京以外的中国一无所知。所以就跟周恩来说,我想游览中国,想去外地旅行!周恩来说,好吧,没问题!后来他们夫妇二人作为贵宾,受邀去了上海、无锡、南京、苏州、杭州等地。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旅行!就是从那次旅行开始,她爱上了苏州评弹。“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喜欢那个调调。”

  吉赛尔女士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的是哲学和文学。虽然对艺术史有所涉猎,但那时对中国没任何了解,也从没想过成为古董文物商人。

  在北京生活期间,虽然外出旅行受到限制,但还是可以在市里自由参观的。她买了个自行车,在胡同里转。胡同里的居民院子,院门口都有石狮啊等等,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现在那些胡同哎,没了!”

  1965年他们离开中国,回到比利时。回到比利时以后,生活没什么起色。有一段时间里,几乎没什么收入。一个做旧货商的朋友跟她说,来跟我一起做旧货买卖吧!开始时,她每天一大早去旧货市场淘货,淘回来、加点价,再卖出去。后来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柜台。有一天,洞若观火的比利时古董商协会的会长来到这里,对她说,我看你对古董很有天赋,做点你自己愿意做的生意吧!你一定能成!

  她回家后就跟丈夫讲了这事,并仔细回味会长的话。“我自己愿意做的生意是什么呢?”

  答案找到了!“我知道,我还是对远东的东西有兴趣!”

  就这样,大约在1972年,她开始了有关中国、日本的古董生意。后来又有了自己的店,真正认真地干上了这一行。到现在,一年只参加几次全球顶尖的博览会,如巴黎、纽约和马斯特里赫特的古董展示会,最近几年又参加了上海的古董展示会。就是说,除了在她位于布鲁塞尔非闹市区那间不显山、不露水,外表完全看不出是个文物商店的地方接待事先约好的买家之外,她只在这几个博览会上露面。

  谈到中国文物市场近些年来的风云变幻,吉赛尔女士说,中国买家开始头脑发热、出的价高,没关系,熟练就好啦。但是,举牌竞买了,后来明白过来,觉得亏了,最后不付钱、不买了,这不好。破坏行业规矩,显得不尊重规则,破坏中国买家形象和信誉。

  已经搞了大半辈子中国青铜文物生意,但吉赛尔女士仍认为学无止境,说她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说中国人现在出手收购西方艺术品,说明文化对话、文化交流太重要了。“中国人送我东西,不会送我一件爱马仕的围巾,而会送我中国产的丝巾,或者中国毛笔等等。”  我送他们的,也一定是一件西方艺术品!

来源:光明网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