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38:59 热度:1575
11月末冬季的海南,气候温润,石梅湾的大海边惊涛拍岸,三位莅临海南采风的四川画家吴浩、黄迪全、宋国良等在大海边的雅集,碰撞出揉合了海南本土地域特点的山水画新境界。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家宋国良,以青绿山水的表现形式,画他眼前的大海、胸中的海南。
大海琴声 画我心中海南
画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对于二十年来潜心于中国山水画中最古老的画种———青绿山水画的宋国良而言,更是如此。
11月30日,53岁的宋国良沐浴着海岛冬日轻泻的暖阳,在海南石梅湾的岸边面朝大海,沿岸徐行至四十五度角最佳的观测位置,宋先生观惊涛拍击礁石时激起“千堆雪”,遥想北宋东坡先生赤壁怀古的森然古意,心潮澎湃。一幅“我胸中的大海”在他心中悄然酝酿。
宋国良是第一次来海南,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张大海为幕,呈现古代高士海岸抚琴与观海的古雅风韵。这位巴蜀画派的山水画家,画巴山蜀水不为奇,画南海之滨的惊涛拍岸,却是头一遭。此刻,他胸中的大海与眼前的大海融为一体,古代的高士与今时代的创作者在大海边实现穿越问答;于是,宋国良的一幅青绿山水画作———《大海琴声》在南海之滨诞生。
画面上,惊涛拍岸之际,两位高士一位拂觞鸣琴,另一位目视远方,凝神聆听,此际潮声、琴声和鸣,清新脱俗的青绿之色,变幻出丰富莫测的色彩,波涛的动与礁石的静,大海的雄浑阔大与高士的宁静淡远,在中国传统水墨的淋漓之势与大小青绿的层层点染中,古艳脱俗,笔底风光无限。
作为一个画家,来到一个陌生的新地域,一定要体悟当地的民俗风情与地域特点,融入自己的笔墨语言;其实古代画家很少现场写生,多通过游历感悟后,再进行绘画创作。大海琴声便是通过我自身的感悟与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我心中的海南”。”宋国良说。
中国山水画源出青绿
中国山水画源出青绿,起于六朝,盛于唐宋,其画境明蒸霞蔚、幽逸青冥,唐人在此基础上创作为金碧,并由此风靡九州、遗法后人。青绿山水自晚明以来逐渐势衰为匠作,但青绿仍能流传至今,这种画法深得传统绘画之精髓,完全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有研究表明:幽奇雄秀、流泉紫翠的巴蜀山水与这种金碧辉映的唐人定法不谋而合。相传五代蜀人李升就以工画青绿山水而闻名天下,而近代画坛泰斗蜀人张大千也有很多媲美唐宋遗风青绿作品存世,或许是得山川秀色之助,四川成了振兴青绿一脉的宝地。
青绿山水于当世近乎稀少,随张大千仙逝,青绿之不存已然明目,绝响尚未成音之际,许多川籍画家都欲以振兴青绿为己任,宋国良选择了唐宋青绿的路子,细加揣摩和研究,师古不泥,食古而消,有所继承,有所创新。
青绿山水由于对材料很讲究,选取天然矿物原料,要画得艳而不火,文雅不俗,是很难达到的高度,其设色独特,既有古代画作浓郁的古雅氛围,又有现代人设色的灵动轻快的气氛。同时青绿山水绘画耗时长,难度大,不像水墨画那般从容,更加注重理趣而非意趣。与宋国良一同赴琼采风的四川著名画家吴浩先生评价:“从事此类艺术创作的画家必须是艺术的先行者,需要有相当的艺术境界与追求。宋老师选择青绿山水作为创作道路,有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其画面文雅高古,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文追求,兼具宋明理学的理趣。其笔下不厌其烦地表现山林丘壑,文雅高士,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追求与向往。”
践行青绿梦想
宋国良说,他20多岁就临摹过古人的青绿山水画作,但未敢草率进入这个领域,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山水画有了一定的功底,更有青绿山水的创作冲动时,他才专攻此项。这是一次寂寞探索的孤独之旅,是他在真正意义上对中
国山水画传统的溯源回归,更是他面对庞杂物欲而内心固守的从容与淡定。“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我需要找到表达自己的青绿山水绘画的语言,用现代的审美眼光,去打量古人对青绿精神的追求。”
在他看来,宋人青绿的精神在于气韵生动,细腻自然。客观上青绿之难绝非细工耗时便可为之,难点更在于大气丰韵的表现上,它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山水形态、笔墨技法的深层次研究基础上,并在章法间以心造景,以情传神,自然地将千山万壑的壮美与文人高士的逸趣有机结合起来,他认为,青绿山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但装饰性强,雅俗共赏,也能达到高雅境界,营造出极强的古诗词意境。在技法上需要融入色彩的现代意识,自然丰韵的墨彩融合,大胆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升华,可达到笔精意妙,品高韵逸。
宋国良的艺术追求执着,且敢于突破藩篱,竭力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关系,他开始尝试在复合的色彩中用写意手法(也即复合的色彩当水墨法运用)去表现青绿,将青绿的感觉导入文士之风中,以古喻今,借景生情,所营造的意境格调高雅,超凡拔俗。他在精神上追求高山流水的古韵悠长,在生活中向往山石林泉的宁静致远,引画中之道调心明志,借笔中之景消隐俗气,亦如画中所描绘的松间明月、清音流泉、桃源幽境、古意青城、西山论道,柴门读书……,那种高士之风,神仙之境,尽在青绿神韵的映照下,呈现出画家的高古拔俗的胸襟与妙思。
笔底风光 梦里桃源
清人董棨在《养素居画学钩深》里说:“惟此腕底风情,陶然自得。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身。非外境之所可夺也。”宋国良的画中,常表现古代高士“兰亭修契”“西园雅集”等场景题材,为何对高士情有独钟?他称,高士是中国古代文化人代表,高士纵情山水的雅集,其实是借题发挥,借士大夫抒发传统文人内心的情怀,而钟情山水,可以相看不厌;抒发襟怀,尤当同气相求。每临佳境,少不了友好相形,诗酒相酬,知音相和,方得“雅集”“文会”之妙。此类题材,历代典故很多,内容丰富。或观花赏景、琴棋书画;或山林泉石,坐禅论道。而以“兰亭修契”“西园雅集”最具有代表性。其中有山水之乐,更兼文心之妙。
“古贤遗韵,山水清音,笔底风光,梦里桃源。画我所想,随心写意,修身养性,顺其自然,何乐而不为呢?题材也好、风格也好,只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宋国良期待青绿山水的境界,可随心写意,至于结果,或许就像酿酒,在激情中升华,在反复中提纯,个中滋味,留待时间去品鉴。
艺术家档案
宋国良,1958年生于成都。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会理事,成都工笔画会副会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四川东方绘画艺术院副院长,成都工笔画院副院长。擅画水墨及青绿山水。注重传统中创新,重意境,画风清雅。出版有“工笔重彩山水画法”个人专集。
来源:海南日报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