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南北藏家口味大不同 "江南第一槌"西泠晋京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07:55 热度:631

    在艺术品拍卖行业一直有“北看嘉德、南看西泠”的说法,所以当有着“江南第一槌”之称的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下称“西泠拍卖”)大张旗鼓进京巡展,会引起众多藏家、同行和媒体的关注也就不显奇怪了。

     11月18日开始,西泠拍卖首次在北京进行了2009年秋拍的巡展,这也是近五年来南方大型拍卖公司首次赴京进行拍卖巡展。

     “西泠今后每年都会到北京进行巡展。”西泠拍卖总经理陆镜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北京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到这里来做巡展,不仅能更好地像北方的同行们学习,也可以更完整地了解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同时也会促进南北方文化艺术的交流。”陆镜清如是阐述西泠进京的原因。

     然而,西泠的“想法”真的像陆镜清说的如此“简单”?中国拍卖市场的“南”与“北”究竟在发生着哪些变化?

     南北藏家口味不同

     据陆镜清介绍,西泠拍卖此次秋拍的拍品广度是历史上最广的,也是拍品风格最全面的一次,共有14个拍卖专场、2000多件拍品亮相。而此次的北京巡展也充分体现了西泠以中国书画、中国篆刻、砚台及文房见长的特点,无论是“吴门画派”、“扬州八怪”、“清四王吴恽”、“浙派”等古代艺术大师,还是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刘海粟、张大千、林风眠、徐悲鸿、傅抱石、陆俨少等近现代艺坛巨匠,藏家都可以在巡展上见到。

     无论从作家、作品的选择方向,还是拍卖品类的设置,甚至是展场的布置和图录的设计,记者都感受到了其与北方拍卖公司不同的“气质”。

     “南北方肯定会有所区分。”陆镜清认为这其实也反映了南北方的文化差异和藏家的不同偏好。“南方的艺术收藏基础很好,出了很多的艺术家和收藏家,像吴门画派、海派、浙派……很多近现代的大家都是出自南方水土。所以,南方的拍卖公司会更注重文化的积淀,更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而相对来说,北方会很注重宫廷文化和帝王传统。比如,今年很多北方的拍卖公司都推出了宫廷专场,如果在南方搞同样的拍卖,可能市场的反应相对来说会比较弱一些。”陆镜清说。

     “过去南北方的差距是很大的,现在还稍好一些,因为藏家的流动性变大。”一位藏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比如吴昌硕在南方就要比北方价格高一些。以前甚至有人会在北京低价拍海派、浙派的藏品,然后转手到上海卖。再比如说,前两年,当代艺术在北京火得一塌糊涂,但在南方,藏家买账的就不多,有时候同一位作家差不多的作品,价格会差上五到十倍。”


     南北市场十年河东河西

     1993年,上海朵云轩举起了“艺术拍卖第一槌”,并从此拉开了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的序幕。之后,上海国拍、上海敬华、上海工美等南方拍卖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末几乎主导着中国拍卖市场,风头一时无人能及。

     但是,近5年来,以北京为主的北方市场发展迅猛,而以上海为主的南方市场则逐渐衰弱,市场格局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08年度秋拍北京、港澳台及长三角总计拍卖成交金额达63.43亿元,占整个秋拍拍卖成交总额的83.25%。其中,北京占整个市场的44.56%,港澳台占29.77%,长三角占8.92%,珠三角几乎可以忽略。

     “市场越来越集中”、“北方强盛、南方衰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人用“众星拱月”来形容目前国内拍卖市场的格局,“月”是北京,而“星”则是尚不大情愿的南方几大重镇。

     “江浙沪地区的成功企业家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中非常主要的一个藏家群体,而且由于藏家群体庞大,所以在中等价位的艺术品方面还是有相当市场基础,而北京则是以‘大’藏家居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现在的艺术市场,确实北方的发展要更加强势一些。”陆镜清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而这也似乎是西泠拍卖“向往”北京市场的重要原因。

     对于西泠拍卖“到北京向同行学习”的举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某著名拍卖公司老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越来越多的北京的拍卖公司会到上海、杭州去做预展,南方的拍卖公司进京也很正常。拍卖行业不怕扎堆,它不是个你死我活的行业,而是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行业。”


     从“天下第一名社”到西泠拍卖

     与北京很多身处高档写字楼的拍卖公司不同,今年秋天,西泠拍卖搬到了位于杭州上城区清吟街的晚清大学士王文韶故居。

     实际上,西泠拍卖所依托的西泠印社是一家已经有105年历史的“百年名社”,创立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最初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誉。

     但是,这家百年名社的发展在近代却历经坎坷。上世纪90年代,西泠印社发展陷入重重危机,经济状况一度非常紧张。2003年,西泠印社书画社、出版社等开始“事转企”。2004年底,作为老牌的国有文化机构,西泠印社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了自己的拍卖公司。

     2005年,西泠拍卖初次在市场上亮相,春秋两季拍卖会分别取得了1.96亿元和2.52亿元的佳绩,刷新了中国长江以南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