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大咖说】LOE DESIGN创始人杨文庆:大规模定制会创造更多设计需求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1:18:13 热度:860

一位良师,

带你预见设计行业与创意定制的未来;

一场专访,

邀你感受全球设计新干货呈现;

一次提问,

为你揭开牵绊自己的问题与困惑!

……

  海尔定制年度巨献——《大咖说》之《设计江湖 大师论道》,将通过直观的视频对话与真实的采访干货,让大咖不再高远,让设计这件事变得不再那么难。

  大师论道,本期论道人物——杨文庆。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场灵魂与智慧的交响乐,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设计”。

 

【大师简介】

  杨文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教授(长聘轨、设计实践型)、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龙域设计LOE DESIGN总经理。具有20年的产品设计经验,组织并参与的项目多次获得Red dot, iF, G-mark等国内外设计奖项,获得上百项设计专利。2005年曾担任IF China Award的评委。

  设计理念:“用体验连接价值”。致力于从设计战略、产品管理等较为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设计作为一种协同工具融合进企业基因并提升其创新力。旨在以人为本的创新模式,遵循设计中每个要素的自身规律,但又契合于产业系统之中。 

本期嘉宾:杨文庆

 

【大咖讲述-设计之路】

“身份转变”与“理念革新”如影随形

定制君:杨老师您从事工业设计20多年,从同济大学学工业设计毕业,到成为设计师、教授学者、龙域设计领路人,回望来时路,是什么事情让您与设计结缘,并一直坚持走到了现在?您的设计理念是否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杨文庆:选择设计作为专业是因为看了一本杂志,里面介绍了一个比较有名的德国设计师Colani,是在一个科学杂志上介绍未来的一些交通工具、一些设计,我觉得很新奇。

我在想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专业,就找了一下,确实有几个学校有,然后当时就进了同济大学的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其实这个是很巧的,如果不看这个杂志,可能我不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专业,有做这样一些事情。

我们当时不是只学工业设计,学的东西包括了建筑、室内、视觉传达,其实这对于接下去包括从事教育也好、从事工作也好,带来了很大的一个帮助。设计理念也从一开始的设计师思维到比较系统的思维,从企业的思维到一个商业思维,再到现在的用户思维。每过几年可能就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思路,适应现在一些新的发展。

总体上来讲,我个人觉得一直没有人把设计定义清楚,设计到底是干什么?很多人认为工业设计就是做造型,其实我们自己不是这么认为。不管设计师从产品的角度,从用户的角度,还是从服务的角度,我们只是触到了设计整个概念当中的一块,一个部分,有点像盲人摸象,你摸到的只是一个腿或者一个鼻子。

 

设计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定制君:您获得了包括红点、G-mark、iF在内的众多行业大奖,不仅成为了教授学者,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且成绩斐然,截止目前,您是否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杨文庆:我当时做公司最大的原因不是说要做家公司,而是当时没地方可以做设计。因为当时整个行业刚刚兴起,很多企业都没有这样的部门和岗位,我们要去做设计的话,必须要自己想办法找机会。我们当时的系主任也跟我讲说,这个专业,是偏实践性的,不是只学理论,还是可以做些实践,弥补教学上的一些内容或者短板,这样的话学生也能够有更好的收获,这些鼓励告诉我这个事情能够做的更有意义。

  我们当时的教育理念是要为人服务,因为工业设计的本质是大批量生产,用最低的成本去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这在我们心目中是很重要的使命。但是做了很久以后你会发现,为人服务绕不开的一件事情就是为企业服务,这很重要。包括海尔是我们的一个服务对象,我们不可能直接说把东西做出来给到用户,我们必须通过制造者也就是企业把产品做好以后去满足用户,他们起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我有时候看到比较可惜的是我希望我们的设计也有价值,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它的一部分目标,同时能够再去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时候发现就比较困难,有时候企业看到的是一个设计问题,但可能围绕着周边有很多问题他都没有解决掉,单靠设计师很难帮他解决。所以我们要兼具跟企业沟通,让他明白设计到底能帮你做什么,你自己要承担什么角色。

  我还是想在整个过程当中慢慢给企业培养起一个思路跟理念,设计是个专业性的工作,不是说谁拍脑袋就能够做出来的,这会很可惜。我觉得我们特别想去帮助一些企业,但是有时候真的觉得无能为力,我们不是在企业内部,我们是企业外的一个第三方团队,所以这很难,企业没有建立起专业的开发机制和组织结构。如果说梦想的话,我希望设计能真正的去帮到我们的企业,能够去提升它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最终服务于人。

 

在挑战中磨砺成长

定制君:在您众多的获奖作品中您最满意的设计作品是哪一个?或着在设计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与我们分享?

杨文庆: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个设计是2005、2006年的时候,我们帮华为做了一个PI设计,就是帮他做产品形象的规划。当时华为战略转型从2B的电信设备商转向C端的消费电子产品,需要新的统一的产品形象。

  设计过程其实非常长,但是非常锻炼,因为这东西以前从来没做过,当然因为还有美国Teague Design 和华为设计团队的参与和合作。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课题,很多时候设计要有挑战性,你才会让自己成长,特别是跟大公司和好公司合作,因为他们有高要求,那就逼着你自己要跟上这个要求。对吧?如果你一直服务的企业,就说他们没有太多要求,你只是在付出,其实你自己的成长性就会比较弱一点。还好我们最后的结果,至少我个人觉得还是对它整个的设计体系会有所帮助,我觉得这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大咖论道-定制设计】

小批量低成本生产是未来定制趋势

定制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性定制需求也程爆发式增长,“定制化”已经是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您认为定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是什么?

杨文庆:这个很巧, 2008年我在瑞典的时候读master的时候,我的论文就是《大规模定制》 (Mass Customization)。就是一定要跟大规模生产结合起来的定制才是我们要去研究的方向,而不是定制化。因为一个工匠去做一件产品也叫定制,那不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我们要研究的是大规模生产跟定制的结合。

  大规模生产的趋势肯定是有的,因为技术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比如借助前几年比较热的3D打印或者其他东西,我能够小批量,也能够低成本,对吧?原来小批量意味着高成本,现在小批量可能意味着低成本来解决,这是我们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大规模定制会创造更多设计需求

定制君:您是怎样看待大规模定制时代的来临会对工业设计行业以及设计师们带来哪些影响?设计师们又将如何应对?

杨文庆:定制出现以后,是不是会对设计师的需求越来越多了。因为你要定制,比如说原来一万件相同产品满足的用户需求,现在可能要变成1万件产品,极端来讲就是1万个需求。怎么来满足,是不是要更多的设计师去应对?换过来说对设计师要求也是变的,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是不对的,要去了解不同用户的多项需求,我可能要更多的认知、更多的知识面去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大咖预见-智慧生活】

引导性、反思性的设计才能真正驱动创新

定制君:您常说,设计师是上帝的助手,设计师在不断地尝试做一些新事物,做一些改变。做设计是面向普通大众,以为他们提高生活、品质、能力为目标。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真正驱动创新,并有助于探索未来生活方式的不同可能性?

杨文庆:这句话可能有人能理解成设计师是上帝助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没看到另一面,上帝是有原则的,他有很多事情是不让你做的。用户的需求太多了,有好的,有可能不好的,我们大部分时候讲的是满足客户好的需求、善意的需求。

  所以设计师不是盲目的满足客户需求,应该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以前的理念讲得还是蛮对的,就说设计要“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要去引导,而不是说只是满足,这两个字,听上去差不多,但是有一点区别。

  什么设计才能真正驱动创新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新就代表“好”吗?因为设计一直在不断挑战一种新的可能,一种新的方式,所以设计本身就有创新的因素在里面。 但设计要能带来反思,其实有很多除了商业设计以外的工作,也可以通过设计去做,这个才是我觉得可能对创新也好、对设计行业也好,能带来更大价值的地方。就是设计的价值,它不仅限于商业。

 

海尔定制鼓励创新 降低试错成本

定制君:海尔定制一直秉承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注重用户体验的理念,用户提出需求和创意,与设计师一同参与到产品设计、定制的整个过程中。海尔定制也正着力与包括NICE2035等在内的各方资源携手对未来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智家定制体验,您是如何看待海尔定制的这一举措?

杨文庆:我觉得海尔定制平台很重要一点,就是前期这样一个用户交互体系。

  前面有一阵子,很多人会讲“人人都是设计师”这个概念,我个人觉得有误导性。就是说人人是设计师是什么概念?就像人人是会做饭,你是厨师吗,我觉得这个应该不是吧。否则的话到时候厨师就没有价值。设计我觉得是一样的,人人都能做设计这个没错,你能够有些想法,能做些东西但不叫设计师,设计还是需要专业培养出来。所以从这点上来讲,用户能够帮我们来做什么?参与度当然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但问题是怎么找用户?

  一千个声音,一万个声音就代表正确的声音?这个不一定。所以用户分深度用户、专家型用户,因为在某个方面,他的体验比你要专业的多,这个人就可以作为专家。虽然他是用户,但他其实就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希望很多场景是专家间的一个协同,虽然这个人是业余,但其实是用词的问题,他其实就是专家。因为他对生活的感悟、各方面的体验会比你更深入更细致,比你去蹲在那里看十个小时要有价值。

  还有另外一点,我希望它能开放,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去使用,才能够把平台的价值发挥的更大。所以我希望把它看成一个真正的平台,而不只是海尔下面的一个部门来运作。

  这个平台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好处,它可能是一个能降低试错成本的一个平台。 因为如果我们去一股脑的做一些事情,去大量投入一件事情,没有经过很好的用户研究、用户反馈去做的话,就会很冒险。但是这种平台的话,它可能更多元,比较分散,有很多小的项目,小的想法,能跟客户不断充分的交流。

  当然也是鼓励创新的一个平台,这点也是我觉得比较好的,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平台价值的话,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功能,让更多从事设计的人、喜欢设计的人愿意来这里合作分享。

 

 “智慧生活”是更高层级的生活方式

定制君:您所理解的智慧生活是什么样的?

杨文庆:我觉得智能跟智慧是有点两样的,机器有了计算能力、有了学习能力可以叫智能,智慧我觉得是更高层级的,它有决策能力跟判断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更好,这才叫智慧。

  智慧的话是能够帮助我们,不是说让生活更智能,给我带来力所不能及、思不能及的一些体验,这可能是智慧这个词给我的一个定义。

  比如说我今天不知道吃什么菜,它能够给我一个菜,我觉得非常好,我从来没体验过,我觉得这个才叫智慧,给我更好的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这个是我想说的或者说想要的一种智慧。

 

【大咖谏言-寄语后辈】

 

设计师与商业为友 为用户代言

定制君:您说过,一个好的设计师,利益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但设计师往往避免不了要在商业的逻辑里运行,这很有可能会与自己的设计理想相悖。在现代社会,人与商业的关系成了设计需要观照的一大课题,“杨老师”,对于那些年轻的设计师们又该如何平衡这两种关系?请结合您的个人经验给他们一些意见和建议。

杨文庆:成熟的商业设计师很少强调自己的个性,他肯定会兼顾各种利益,包括商业利益、用户利益,要达到共赢的一个方式,这是最好的模式。但是反过来讲,我觉得商业利益不是最终的目的,但不是说我们把当商业当作敌人,我们要把它当做一个朋友。

  举个例子,我们觉得我们好像是商业的工具,用设计来为企业服务,促成它的商业利益,那设计就是商业的一个工具,这个没有错。但反过来你也可以这么想,设计能不能利用商业?把商业变成设计的工具?

  因为设计师的一些思考会在设计当中体现出来,实际上这就看个人的能力了,如果没有能力驾驭这个事情,确实只能成为别人的工具,但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一种很微妙的关系转变,两者互相是一个合作关系,这点很重要。

  去年蒙特利尔有一个设计宣言,说设计师以前一直是商业的一个工具,现在希望设计师能够成为用户的代言人。

  现在的企业他们也在改变,很多企业也会把用户放在嘴边,放在slogan里,说明企业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用户得不到好处,企业怎么可能维持下去?

这就很有意思,其实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几方的利益都是有可能把它平衡得好一点,不存在说一定是一方得利,一方损失这种很悲惨的局面。

 

【编者后记】

  伴随着社会消费升级,个性化需求体验和大规模定制已然成为未来趋势,该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是摆在所有设计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一个小时的专访时间里,谦逊严谨、温文尔雅的杨文庆教授对大规模定制、对设计以及设计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应对进行了全面阐释。

  正如杨文庆教授所言,设计要去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大潮之下,设计教育界乃至整个设计界都在改革创新,砥砺前行。海尔作为肩负使命的民族企业,也正在企业之上践行着自己的“家国情怀”,以定制为矩,助推“中国制造2025”进程,为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赋能。相信未来海尔定制会孵化出更多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给业界带来更多更好的借鉴,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这样一来,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定制时代已然不远。同时,也真诚地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设计”。

登录官网可了解更多杨文庆教授资料和海尔定制D计划大赛信息:http://diy.haier.com/raphael/designergame/start/?id=3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