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什么样的国画作品更值得收藏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27:35 热度:623

  收藏大势

  日前,南方日报报道了收藏家罗渊自创六项指标衡量艺术品收藏价值一事(见1月26日南方日报A19版),这在艺术界和投资收藏界一石击起千层浪。连日来,不断有艺术家、评论家和收藏家致电本报,对这一标准展开激烈讨论,质疑者有之,附和者有之,不弹不赞者亦有之。

  当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已经发起对4000亿元规模的上攻。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整个市场虽然仍在调整阶段,但这丝毫没有妨碍越来越多新的收藏者进入到这个行业。不管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艺术品市场都具有体量庞大、标准缺位的同样特点。然而,对于群体规模不断扩增的社会中产阶层来说,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执着把艺术品视为像股票、房地产一样的投资品。于是,一种本来为“引导和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而生的精神产品,无可避免地被物质化、财产化,“什么样的艺术品更具有投资价值”似乎已经成为这个特殊的行业难以回避的话题。由此,罗渊关于艺术品价值评判的六项标准,成为引爆艺术界和投资界两个舆论场的导火索。

  艺术品进入市场的目的就是交易,并通过交易来实现在不同收藏者之间的流通。这使得艺术品也具有了商品和一般投资品的属性。因而,评判一件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似乎不仅仅关乎学术界的利益,还关乎经营者(买家)、收藏者(买家)和其他所有这个行业的参与者的利益。那么,作为带着投资目的进入这个市场的收藏者来说,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下面就来听听南方日报收藏版的下列发言嘉宾们的精彩观点。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附议

  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还需修正

  孙戈 (艺术家,广东省美协理事)

  不一定很准确,但很有道理。罗渊是成功者,但也担了很大的风险。说有些藏家不懂画可以理解,画家不懂画似不可理喻,但“画家不买画”也好像是一条不成文的惯例。罗渊搞收藏和经营,正是发挥了他能诗画、善经营的长处。

  郭勇 (收藏家,策展人)

  个人认为罗先生的标准还是比较合理的,对初入门的收藏者有一定指导意义。早年我大批量收藏赖少其先生的作品,基本上也是从这几方面进行价值分析:赖少其先生专业背景可得30分,因为早在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就是主要干将,后成为新徽派版画的开山之师;艺术风格可得30分,他到安徽后把版画与新安画派合理的结合,形成独特的焦墨山水。回到广州后,吸收岭南画派的色彩,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被称为当代东方印象主义;书法可得10分;作品题材可得8分,因为他主要是山水,花鸟次之,人物就更少;学识和文化修养可得8分,因为他是真正的艺术家和艺术组织者,而不是像黄宾虹那样的纯文人,与张大千亦有不同;画家美誉度可得10分。近年来赖老作品的价值已经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得到藏家的普遍认可,这也从侧面印证,这套标准是有参考价值的。

  张向东 (华艺廊总经理)

  对这种说法若认真你就傻了,对这种说法不认真也同样是傻。罗先生这种说法与某些所谓艺术市场指数一样,勉强作为参考可以,但不能作为收藏依据。收藏往大里说,最高境界是一种对社会文化的引导及传承;对个人而言,是一种综合文化素养的体现;投资获益只是普通路径。现今的问题是对前两点遗忘或忽略,过分看重最后一点,所以好坏真假乱象纷呈。

  胡红拴 (著名美术评论家)

  艺术有其自身的特质和规律,特别是国画艺术作品的高低,与艺术家的笔墨功夫、文化修养等息息相关。具体到某一件艺术品来说,其艺术性、文化性、创新性、时代性等众多构成元素,决定了此艺术品的价值,这些元素当然与创作该艺术品的艺术家所站的高度密切相关。阎立本的《步辇图》雍容华美乃国画经典,徐渭的《榴实图》寥寥几笔同样意境悠远、美奂绝伦。这些,均与阎立本、徐渭的艺术、文化修养密不可分。那么,如何判断艺术品的高低以决定其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刻,对入行还不是很深的收藏者来说,不妨“借船出海”从以下四点入手一试:一是看作者是否具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或相当于该级别,即具有省部级级别并具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全国性部门或组织批准授予的会员(馆员)称号;二是看作品是否有独创性,立意是否好;三是看作者作品影响是否广泛,是否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四是将作者与同时代相当水准的书画家比较,看是否具有“高、大、上”,是否“有高度,上档次,有水平”。

  刘志强 (小佑轩画廊艺术总监,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

  这个打分制、对收藏艺术品、尤其是初入收藏行业的人员具有指导作用。打分制可以逐步成为行业标准,但是现有的这个百分制、较适合中国画即国画,可进一步对版面、油画、水彩画等画种细化。专业30分比分较大,因为非专业人士也有突出的画家;同样,风格30分比分也较大,风格的准绳是什么?也许只有等风格的标准定下后才能细分。我的建议是百分制中要有加分制,主要针对具有影响力、创造性和社会公认的画家,或者具有突出贡献的画家,加上10分或20分。然后大力推广80分以上的画家,建议收藏者谨防60分以下的画家。大张旗鼓宣传这个打分制,必然在书画界引起共鸣,目的是推介优秀的、具有收藏意义的艺术品,使群众的认识得到提高,把江湖画家的地头尽量缩小,让收藏品的质量提升一个层次。y

  白岚 (美术评论家,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在买艺术品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究竟是为了收藏还是为了投资。当然,好的收藏也会带来经济效益,只是各自的乐趣不同。另外一点就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为。个人认为艺术家作品的风格、技法和人品修为,是判断艺术品值得收藏与否的必要条件,有独特的风格,作品才能从艺术个性上打动人,娴熟的技法是艺术家能够自如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基础,而宽阔的胸怀、高尚的人格、深厚的人文修为则是决定艺术家能否在艺术的道路上成就自我并持续达到艺术高峰的最终考量。特别是艺术家的个人修为,决定了艺术家对于艺术和人生的深层感悟。个人修为包括了品行和修养,其中既有为人从艺的底线和原则,也有艺术家的人文素养的深厚程度,仅仅依靠“技”与“艺”的艺术家,大抵也是走不远的。

  胡锦雄 (收藏家,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鉴定委员会委员)

  在我看来,判断艺术品的价值应以作品为本位,因此艺术风格在作品的价值体系里边应占有更大比重,可以打到50分。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的成长、成功,其作品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均由艺术风格所决定。反而专业背景分数不一定要这么高,很多大师级的艺术家,如齐白石、黄宾虹等人,也不是科班出身。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国画家,不一定要求在院校受过专业培训,其天资也很重要。

  卢中见 (艺术家,广东省美协理事,广东省青年美协副主席)

  目前市场上的购买行为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价值收购(即投资),另一种艺术收藏。前者为罗渊先生所讲,后者则主要为追求作品具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和思想高度,必须建立新的审美思想观。在已有的观念上建立新的审美思想理念,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大道上向前挪动一点,非常难得,美术史之道不会客气地留下传承之链之印记。

  点评

 

  周彦生:艺术性是第一位的

  周彦生 (著名画家,广州美院教授)

  每个人都可以对艺术有不同的看法。而艺术形式本身也是多样化的,有以少胜多,也有以多取胜,就如同文学作品那样,李白的诗歌很美,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同样非常精彩。艺术创新是古今中外每位艺术家一直追求的。但是,新不一定都是好作品,然而,好的作品都是新的。画面内容能够通过笔墨表达的就无需借助文字,艺术品不需要旁白。我几十年追求的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创作理念。第一艺术性要高,这是给专业人看的。第二要美,是给观众看的。我反对孤芳自赏,也反对用低俗作品污染社会。画家的责任是用高雅的作品感染人。

  陈永锵:真诚就可拿满分

  陈永锵 (著名画家,岭南画派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美协原理事)

  罗丹曾讲过:“艺术是学会真诚的一门功课。”我认为,一名艺术家,只要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心灵真诚,就可以拿到满分,至于所谓的技巧,或者其他什么东西都是白搭,艺术家不必自以为是。艺术不是竞技,也不是比赛,只要从心灵出发,回到心灵。

  应以艺术作品为价值本位

 

  辩论

  李琰 (美术评论家)

  我更倾向于认为画家的专业背景占0分,艺术风格占10分,学识和文化修养占50分,书法水平占20分,画家个人品格占20分。为何把一个人的学养看得如此重要,因为其作品的艺术高度由此决定,近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无不如此,古之赵孟頫、黄公望等人亦无不如此。中国画到最后就是在画学养。风格似人的长像,性格有差异自然艺术风格就有差异,但风格有品格高下之分,而这个高下,最终也是由学养决定。可能有人问,为何只给画家个人品格20分?原因是个人品格的标准具有时代性和区域性。

  张弘 (艺术家,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广州美院教授)

  艺术的评判标准其实很难量化得那么具体,罗渊先生的分档亦有可商榷的地方,比如:有专业背景的不一定都能是30分,还是要看具体的人,专业背景的也未必就一定会有收藏价值,业余、民间中也会有高手。当然,整体的比例人数一定是有专业背景的画家人数要高很多。其实还是要看作品的风格、特性,特别是呈现出的格调、品味以及艺术功力。画家的美誉当然是要了解,但在浮躁、炒作的今天,很多有实力的艺术家仍只是埋头创作,不懂包装,而有些善于包装、更懂忽悠的某些“画家”似乎也会造成美誉度更高的假象,有时让收藏者完全无法判断。

  姚学智 (收藏家,书法家)

  收藏是一个复杂丰富的事情,打分不妥,就像评作品,大家都认为不错的往往是平庸之作,收藏根据每个收藏人的专业水平与兴趣来定,没有规律。若从纯粹投资角度来讲,就要看手中有多少钱来决定,如买房子,有大钱买精品,追求独一无二,有小钱买新秀或没炒作的画家作品,切忌江湖画家艺人胡涂胡写之流,那些东西废纸不如。以画家从艺时间长短来判断作品内在价值是没有根据的,有些人画了一辈子,作品也没有上过市展省展,跟时间没有关系。关键是作品好,一是扎实功底,二是创新意识(自己的符号),三是良好的平台,四是个人学养。

  刘释之 (美术评论家,艺术家)

  客观而言,罗渊先生关于艺术品收藏的若干标准,确实为世俗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选择,这对于艺术品收藏的“扫盲”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这个层面是值得肯定的。但艺术品收藏,终归是要回到艺术品本身,让艺术品自己来说话。衡量艺术品的标准有很多,但最终要由艺术品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来决定其自身价值。就中国画而言,主要看:一、其画面有无将中国文化最深沉、博大、灵敏、单纯和优雅的一面略无爽失地传达出来;二、画面的艺术饱和度、纯粹度和忠诚度如何,技法上有哪些创新?三、有无解决掉横亘在艺术家面前的艺术课题,在艺术史上有何贡献?四、书法、诗歌依然是判断中国画艺术的两大重要依据。以上四个标准,是衡量中国画艺术价值的一把尺子。

  回应

 

  罗渊:批评有助完善

  罗渊 (收藏家,艺术家)

  诸位美术界前辈、同行、评论界专家及收藏界朋友高屋建瓴、入木三分的发言,均让本人受益匪浅,相信其他艺术品收藏者亦会深有同感。当初提出从六个方面判定艺术品价值的标准,目的实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资深业内人士来参与讨论。个人认为,不管是持批评性的,还是持肯定性的观点,都必定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这一标准,为刚入门的收藏者增加更有价值的审美视觉和参考意见。

  回到我提出的那六项标准,所谓专业背景,实为排除那些玩票式的或刚入行不久却炒作成大名家的书画作者,个人认为,收藏一位从事绘画实践达30年以上(少数天才可放宽到10—20年)的画家的作品,其投资价值安全系数相对要比入行时间短的画家的作品高;而所谓艺术风格,是为了排除画匠式的画家,我认为只有形成了自己个人的艺术风格,与其他画家的作品在某些艺术特点上形成显著差异,并得到艺术同行普遍认可的作品,才具有收藏价值,像齐白石、张大千、陆俨少等大师,在学术上都有自己的重要地位,其作品的艺术识别度都非常高。反之,只懂得一味模仿古人或同行的艺术品作品,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