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42:41 热度:539
简单来讲,艺术品金融化是指艺术品的基金、信托、抵押、保险等艺术市场与金融工具的结合。在西方国家,较早的艺术品基金有英国铁路养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BRPF)等,专为艺术品提供的抵押、担保、保险等金融增值服务也行之有年。然而,面对诸多观点,投资者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艺术品的金融化?
笔者认为,虽然艺术品金融化的种类繁多,投资者可以把握以下三个核心:首先,艺术品金融化实际上是帮助完善艺术品的投资属性,让艺术品成为真正的资产。时下人们对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已形成共识,艺术品本身的稀缺性使其具有保值、增值、抗通胀等良好的投资属性,但艺术品投资也有一定局限,例如流动性相对较差,无法像买卖股票那样随时变现,投资周期较长,作为实物资产还要特别注意保管和运输风险。借助艺术品抵押、担保等金融手段,可以提高艺术品资产的灵活变现能力,艺术品保险则能够减少艺术品价值的意外损失。可以说,艺术品金融化是艺术品作为优质资产的必要补充。其二,艺术品金融化旨在利用专业人士帮助降低艺术品投资的门槛。自2010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总体规模的提升,艺术品拍卖正式进入亿元时代,这意味着购买艺术品所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除了资金门槛,投资者在确真、估值(包括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等方面还面临专业门槛。从这一角度来看,艺术品基金、信托等金融工具的设计,正是整合金融、市场、学术等多方资源,利用专家优势,帮助更多投资者分享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机会。其三,艺术品金融化符合金融多元化的趋势,能够满足资金的另类投资需求,改善资产配置结构。根据梅摩艺术品指数,在过去的一年,全球艺术品综合指数上涨了10.2%,而标准普尔涨幅几乎为零,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艺术品已成为主流的资产配置方案。财富阶层对投资组合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了各种艺术品金融工具的涌现。德勤(Deloitte)最新的银行业研究报告指出,49%的藏家将购买艺术品作为投资,这促使银行增加与艺术金融相关的服务,约有39%的私人银行计划在未来几年开设艺术品投资业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将艺术品金融化与“金融炒作”相关联是受到了误导。艺术品金融化并不是把艺术品简单等同于金融产品,也不是违背艺术品的属性进行操作,相反,艺术品兼具艺术性和投资性双重属性,艺术品金融化在尊重艺术品本身的特性和艺术市场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其投资功能,因而是对艺术品市场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虽然在艺术品金融化初期,会经历一个摸索阶段,例如文交所的尝试。但总体而言,笔者认为,艺术品金融化将为投资者带来以下好处:首先,艺术品基金等投资机构不像个人投资者那样自负盈亏,出于盈利要求,他们会更加重视风险控制,投资决策更加谨慎、专业,阳光型基金还要定期推出投资报告,公布基金持仓状况,向投资方负责。投资机构的理性行为,有助于促进市场的理性规范。其次,艺术品金融化把大量资金带入市场,促使市场规模扩大,并且更加活跃。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达到968.46亿,同比增长62.35%。其背后与艺术品投资观念的普及和艺术品金融化趋势紧密相关,截止到去年底,全球艺术品基金募集资金约96亿美元,比2010年(7.6亿美元)增长近10倍。与此同时,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随着金融资本对艺术品市场介入程度的增加,艺术品市场与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相关性也会增强,这是艺术品金融化时代的一种市场特性。最后,投资者可以利用成熟的艺术品金融工具,增加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令参与艺术品市场的方式更加多元。目前,约束艺术品金融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缺乏有公信力的艺术品鉴定评估机构,而无论艺术品质押、保险还是股权交易,必须以确真和估值为基础。在这方面,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例如文化部《关于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均关注到这些问题。在政策引导下,可以预计,艺术品金融化将突破瓶颈,逐步完善,让艺术品投资获得一整套金融增值服务的支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艺术品金融化是基于艺术品投资属性的内在要求,虽然在短期内艺术品金融化受到估值等因素的制约,但艺术品金融化的趋势会日益显著,并促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对投资者而言是利好。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