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32:39 热度:623
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整体下滑,大家开始怀疑那些被金融衍生品以高歌猛进之势吹出来的泡沫,是否到了崩裂的时候。从股市、楼市再到“艺市”,“拐点”似乎成了关键词。
对于艺术,人们似乎已经不在乎能否通过它去体验这个世界和时代,而只是随着价钱的一路飙升。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人们也往往把两者混淆。而这些被疯狂的市场裹胁并随波逐流的作品,短期内或许会成为市场的热点,形成某种“行情”,但本质上价值并不大。
今年2-3月,伦敦和纽约市场两场拍卖先后表现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谨慎——方力均、刘野和岳敏君的作品流拍了,中国当代艺术头号人物张晓刚的近作也流拍了。
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被整体抬高到一个难以为继的顶峰时,人们开始怀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拐点是不是要来了,是不是国内股票市场半年下降50%的巨变,影响了艺术投资市场的情绪。有人也放话说,现在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也就是场“文化骗局”,如果泡沫崩裂,拐点出现,人们会像对待狂泻的对冲基金或股票那样,对待市场上红火时被买来买去的艺术品。
于是,有人开始提醒,当艺术市场开始资本重于学术,投资热过收藏的时候,风险也会多过机会,所以要用观望和谨慎的态度对待2008年的市场。
不过,也有乐观者相信,流拍只是偶然性的,某次拍卖结果并不能当作市场的风向标,因为这也许跟所征集的作品有关。现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无论好,还是坏,都是前所未有的。
随后的事实似乎也印证了乐观者们的预测——作为在2004年策划了全球第一个当代中国艺术拍卖专场的香港苏富比拍卖行,2008年4月9日,以90%的成交率、4.3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创下它历年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最高纪录。张晓刚1995年创作的最高估价为2700万港币的油画《血缘:大家庭3号》,被一位台湾藏家以4736万港币买走;徐冰2001年代表作品《鸟飞了》也以760.75万港币的价钱,创下了他个人的世界拍卖纪录。
兴奋之余,人们发现,并非名家红人的作品就会有人照单全收,而只有其代表性的作品才会继续走高。只有那些多多少少体现了一定艺术宗旨的艺术品,才不怕被“拐点”拐走。
来源:大江南收藏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