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贪与恨的制造:赝品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19:46 热度:407

  维米尔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英国国家美术馆的专家花了10年时间才确定这幅画并非赝品,确有“大师风范”。


  《门徒们在马忤斯》(The Disciples at Emmaus)。米格伦最著名的伪作之一。


  1947年的荷兰,一份报纸进行了一次面向全国的调查:在我们的国家,你最喜欢谁?二战的阴霾刚刚飘散两年,这个国度显然不能忘记曾经遭受的屈辱。最后的选择在情理之中:代表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新任首相位列第一,代表国家过去和传统的王子殿下排在第三。然而在这二者之间,历史玩笑般地插入了一个人物:汉·凡·米格伦(Han van Meegeren)。


  通俗点说,这其实是个骗子。靠着仿制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骗取盛名。后世给他的称呼是:赝品大师。甚至在被票选成“第二受欢迎者”时,他还吃着官司,审判恰在几天之后。罪名是:通敌叛国。


  六十年过去,美国记者、专栏作家乔纳森·洛佩兹(Jonathan Lopez)出版《制造维米尔的人》(The man who made Vermeers)一书,还原真相,重申质疑:为何公正抛于荒野,而骗子走向高台。在这一荒诞的历史剧里,藏家失语,大师受辱,艺术蒙羞。无数个体懵懂地成了帮凶。


  赝品:贪与恨的制造


  米格伦出生于1889年,他的家乡迪文特(Deventer)是个普普通通的荷兰小城。1907年他屈于父命前往代夫特(Delft)学习建筑,后来听从内心转向绘画。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内米格伦都仅仅是个助理画师,但肖像类画作上的天赋和对颜色的敏感让他在荷兰艺术界崭露头角。他的第一次画展就收获了广泛的好评。一切看来顺风顺水。然而五年后挫折和转折一并到来——对于米格伦第二次的宗教类作品展,评论家直言不讳地指出,他在这种题材上还是个“学生”。


  1947年的庭审中,米格伦这样解释自己从事赝品制作的理由:因为第二次画展失败的打击,他决心向那些曾经给予他伤害的人回以“报复”。在六十年后研究米格伦的美国记者洛佩兹看来,这不过是为贪婪寻找的托词。实际上,米格伦借助赝品不但获得了财富和名望,还享受着愚弄所有人的快乐。


  随着调查的深入,洛佩兹发现,米格伦的成功并非单向的欺骗,而更像一场合谋——在这场充满黑色幽默的历史剧里,不论是鉴赏家、收藏者还是普通大众,都无形中成了米格伦的帮凶。


  多方合作的骗局


  帮助米格伦的赝品流入市场的,是走了眼的鉴赏家。不可否认在制赝一事上米格伦具有杰出的才能。他用上了年头的颜料在两个世纪前的平庸古画上直接进行加工。为了制造出油彩龟裂的效果,他试验出了两种物质,与颜料进行特定比例混合再经过烘焙,最终让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的油彩干化过程浓缩为炉火中的一瞬。


  可米格伦的高超骗术却并不能成为鉴赏家们开脱的理由。洛佩兹指出,“历史感”的阙如才是根本原因。米格伦的主要制赝对象是17世纪荷兰油画大师维米尔。作为代夫特画派的领军人物,维米尔虽然与伦勃朗、鲁本斯齐名,却遭遇着一部分天才共有的不幸——他潦倒一生,直到19世纪才被艺术界“发现”。20世纪初的荷兰鉴赏家们对这位本民族的艺术大师着迷,却遗憾地对其知之甚少。直至今日,维米尔传世真迹不过三十五幅。艺术界的盲区成了米格伦兴风作浪的舞台。


  在20世纪初肆虐欧洲的极右思潮中回望17世纪的维米尔,鉴赏家们用自己的臆想扭曲了历史的本原。这却正中素有纳粹情结的米格伦的下怀。在伪作中他对当时的艺术口味进行无耻逢迎,维米尔的庄严宝相则横遭侮辱。担负价值评定重任的鉴赏家集体溃败,而在市场的终端收藏家们那里,米格伦则以另一种方式瞒天过海。出于对颜面的顾及,一些已经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的收藏者保持了缄默。对他们来说,保有一幅真迹是风雅的例证,而接受一幅赝品则是无能的表现。可是在艺术品的世界里,藏家除了出钱购买以外,还应当担负起道德责任。由于部分受害者的失语,米格伦的赝品得以横行于世。


  无德者的“道德”反击


  欺骗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德国战败后,米格伦被愤怒的荷兰政府控以“卖国罪”,因为他将艺术大师维米尔的作品贩卖给了臭名昭著的第三帝国宣传部长戈林。


  最初,米格伦的确惊慌了一阵子。但是他很快便稳住了阵脚,在民族情绪的漩涡中再度展现自己的高超骗术。在狱中他为专家们演示制作赝品的过程,在庭审中他将自己的行为辩解为“戏弄纳粹”。一位法官试图证明他确有通过制赝牟利的动机,他却高调回答:“如果我不卖个高价,他们就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旁听的民众为之疯狂。就在短短的时间内,卖国贼成了民族英雄,罪名转化为盛名。在给本报记者的分析中,洛佩兹表达了对彼时荷兰人民的体谅:“荷兰人对米格伦的态度并非不可理解。在二战中,这个国家遭遇了残酷的羞辱,光复也是在盟国的帮助下完成。米格伦给了未能主宰自身命运的荷兰人内心深处想要得到的东西。而对于‘欺骗’这种事情,他又是太熟稔了。”


  结语


  米格伦最终被释放,并于同年病逝。但他的故事却远未结束,时至今日仍然给艺术收藏中的各方予以深刻的启发。诚实是最重要的操守——无论是出售方对于收藏方,还是收藏方对于自己所藏,甚至鉴赏者对于历史,民众对于内心,概莫能外。在给本报记者的邮件答复中,洛佩兹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表达他认为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