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毛家湾瓷片之谜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03:22 热度:683

    2009年8月3日,《毛家湾出土瓷器珍品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展,毛家湾何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瓷器碎片?迄今依然找不到答案。


    时间回放到四年前的2005年7月,在北京西城区的毛家湾,原明代皇城根西北隅惊现全国最大瓷片坑。逾百万件瓷片自唐到明,越六朝900年,跨五湖四海,在明朝正德末年这一历史瞬间,凝成了永远的传奇与无数的谜题……


    在漫漫黑暗中,埋藏了数百年的百万碎片。是地震“震”出的奇迹吗?还是古代瓷器爱好者的收藏品?是宫女太监的日用器皿?抑或是瓷器码头的堆积物?甚至城市居民的分类垃圾?关于它们扑朔迷离的“身世”,人们做出了种种的猜测。如今,百万瓷片正在梳理着中国陶瓷史,从雪貌冰肌的白瓷,到含翠如春的青瓷;从诗情画意的珐琅彩绘,到芳华满天的景德镇青花;从金元时期的红绿彩到五彩、斗彩、三彩、紫彩及颜色釉;从民窑的平凡无奇到官窑的珍贵稀罕。凡此种种,无不让今人大开眼界而又备感神奇。


    然而,百万瓷片为何独缺“釉里红”?老的谜题答案未了,新的迷局仍待破解……


    中央文献研究室地下惊现瓷片坑


   2005年7月,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毛家湾胡同1号院内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在铺设供暖管道时发现了一个长7米、宽5米、深4米的大坑。这个大坑里一共埋藏了总数达100余万件的古代破碎瓷器,以民窑为主,年代自唐、宋、辽、金、元,直至明中期,时间跨度长达900余年,堪称北京的地下瓷器“博物馆”。当时光拉这些破碎瓷器,就整整拉了9卡车。北京市文物所的10个专家连清洗带研究它们,又足足花了两年时间。


    这些瓷片时代不一,混杂堆积,诸多窑口精品与粗器参半并存,亦有少量珍稀罕见的官窑佳品闪烁着无比华美贵气的耀目光彩。它们普遍带有使用痕迹,历经腾挪与转移,虽然已拼不出一件完整的器皿,但却全面反映了各朝代、各窑口、各品种瓷器在北京的贸易与合作情况,并折射出古代城市居民的用瓷习俗与社会风尚。


    在这些瓷片中,经过专家鉴定,发现来自全国各地共十大窑口的瓷器,其中包括景德镇窑、磁州窑(河北磁县)、龙泉窑(浙江龙泉县)、钧窑(河南禹县)、龙泉务窑(北京门头沟)、建水窑(云南建水)、定窑(河北曲阳)、越窑(浙江余姚、上虞、慈溪一带)、邢窑(河北内丘县)、德化窑(福建德化)。


    毛家湾出土瓷片以青花为大宗,达到68万件,约占全部整理瓷片的79%。其中绝大多数是民窑器物,能确定为官窑的仅有少量。这些青花瓷片因青花钴料的不同,绘画风格的差异,以及工艺技术的变化,青花呈现各异,时代特征鲜明。


    在出土的瓷片中,以景德镇窑瓷片数量最多,达82万余件,约占全部出土瓷片的94%。瓷片品种极为丰富,除大量青花外,还有颜色釉和彩绘瓷等,可谓繁花似锦。


    毛家湾谜团的三种说法


    自毛家湾瓷器出土之时,就随之诞生了很多谜团,人们纷纷猜测这些瓷器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其中就有“漕运码头说”、“地震说”、“垃圾坑说”等。“漕运码头说”认为,此处地处京杭大运河最北端,很多往来船只把破碎的瓷器丢弃在这里。“地震说”则指出,毛家湾的前身可能是存瓷器的仓库,地震时里面的东西全变成碎片。“垃圾坑说”的依据是,元朝时,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全国各地的东西都会运送到这里。但瓷器比较容易破损,所以其中凡是“破相”的都被丢在这里。


    然而经过专家们长达四年的考证,又纷纷把这些设想都推翻了。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张树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拿“地震说”而言,如果真是地震把这些瓷器都震碎了,那不管有多碎,最终总会拼成一件完整的瓷器。可这100万件碎瓷没有一个能拼出“全身”,这太不正常了。此外,经研究这些瓷器大多是古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实用器,涵盖了日用瓷、陈设器、建筑用瓷等范畴,其中80%有使用痕迹。而漕运运输不可能会运这么多的二手货,因此“漕运码头说”也同样站不住脚。但由于正史、野史上都没有记载过相关资料,所以推翻这些假说后,谜团仍然没有真正的结果。


    据历史记载,自唐宋至元明,北京从北方的军事重镇逐渐成为了全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以及国际交往中心。因此,全国各地的瓷器大量涌入,使北京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瓷器消费市场和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毛家湾出土的瓷片,汇聚了当时全国各主要窑场的产品,清晰地反映出各窑场产品在北京的行销情况,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全国制瓷业的发展变化与竞争格局。


    不管是“地震说”、“垃圾坑说”还是“漕运码头说”,今天的毛家湾已找不出任何与此相关的历史印迹,中央文献研究室的肃穆的大楼和周边的平房小院已将这段记忆彻底地隐去。前毛(家湾)、中毛(家湾)、后毛(家湾)的许多居民甚至都不知道四年前的这一重大考古发现。


    毛家湾瓷片坑应当属于“政府行为”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研究所的韩鸿业曾经参与发掘清理工作,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毛家湾瓷片坑虽然至今是个未解之谜,但有一点可以断定,这么多的瓷片集中于此并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做到的,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但瓷片的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涉及的窑口多达10个,既有明显的宫廷精致用瓷,而更多的是寻常人家的普通粗瓷,但是,为何将数量如此庞大的瓷片堆积于此,则实在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韩鸿业说,北京发现的瓷片坑并不只是毛家湾,其他的地方也有发现,只是没有毛家湾出土这么多,媒体也没有做相应的报道。韩先生说,不仅在北京,古都南京也有发现类似的瓷片坑,和毛家湾的情况几乎是一样的。在毛家湾的瓷片坑现场,还发现了大量的炉碴。由此也可以肯定,毛家湾当时是一处闲置处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瓷片坑和炉碴的处理明显不同,因为瓷片坑有人工挖掘的痕迹。由此可以断定,毛家湾的瓷片并不是随意丢弃的,而是古人特意收集在一起后的集中掩埋,当属“政府行为”。


    至于为何这么多窑口的瓷片集中于此,韩鸿业认为,从发掘出来的瓷片看,所有的瓷片都有使用过的痕迹,证明此前有人称其为漕运码头遗弃物的猜测不能成立。实际上最有可能的是,这些瓷片在未损坏之前均是各家各户的日常用品,只是在破碎后不再具有任何使用价值,由政府收集后集中于此。因为北京当时已形成商埠,就跟今天的北京一样,不用出城就可以买到全世界的物品。旧时的北京也是如此,全国各地的瓷器都在北京销售,达官贵人或者皇亲国戚使用的自然是上好的官窑乃至御窑名瓷,而寻常百姓家则用的都是粗瓷大碗。即使在旧时的紫禁城里,瓷器的使用也是三六九等,皇帝嫡亲自然是御窑里的上等极品,而同时生活在皇宫里的太监宫女所用的瓷器则是来自民窑。这个说法不仅有史料可查,以往故宫发掘时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毛家湾瓷片坑中的这些瓷片绵延900年历史,将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中的瓷片集中在一起,这是一个最大的谜。


    由于有关瓷器打碎后的处置方法史上并无据可查,因此,毛家湾瓷片坑至今并没有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答案。


    毛家湾之于中国瓷器研究的史料价值


    尽管毛家湾瓷片坑至今还是谜团丛生,但这里的瓷片却为中国瓷器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材料。韩鸿业说,十大窑口里的东西都可以看到,而且时间跨度长达900年,毛家湾为中国瓷器研究提供了最具价值的实物资料,这是毛家湾的最大贡献。


    在毛家湾出土的瓷片中,当今瓷都景德镇瓷为最多,达到94%。另外,现属河北境内的定窑、邢窑、磁州窑三大窑口的瓷片也有发现。据记者了解,兴旺于宋代的定瓷为皇室专属御用,有人认为,在毛家湾发现的定窑瓷片有可能出自于宫中。韩鸿业称暂时并不能肯定这样的说法,因为虽然有所发现,但数量很少,其来源还有待考证。


    目前,《毛家湾出土瓷器珍品展》正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展期长达8个月,展览不仅吸引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瓷器收藏爱好者及热衷于考古的市民和游客也是踊跃前往参观。北京艺术博物馆最犯愁的事情就是展览结束后如何处置这些瓷片。张树伟说,这批瓷器属于考古挖掘的文物,当初存放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要是为了研究。但等将来研究结束后,真不知道怎样处理数目如此庞大的瓷片。“我个人的想法是想把这100万件瓷片进行分类,比如按朝代或按窑口,然后将它们带进中小学和大学等机构,给予研究历史、考古、旅游等学科的师生一笔丰富的实物资料,让大家共同研究。”韩鸿业说。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