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艺术家 房客还是主人 798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51:14 热度:592

 

     798在时尚力量推动下,北京的老电子工业区与当代艺术戏剧般地对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景观。798不再是一个工厂代号,而变成了文化代码。在渡过拆迁危机之后,798能否在接踵而来的商业化浪潮中保持本色?

  老工业区与当代艺术

     戏剧般对接

     2008年3月13日晚上,798艺术区东南部一间无名工作室,刘索拉说,798收租子越来越贵了,一年订一次合同,租金年年涨,单个艺术家哪能跟国际财团竞争?现在许多人已经走了,我不知道还能呆到什么时候。

     刘索拉是2002年底进来的。破旧的厂房,丛生的杂草,真有点“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巅”的味道,倒是安静。她看了几间厂房,当晚就签了一间,大约200平米,够她的乐队折腾了,而且不打扰别人。

     签约的时候,厂方提醒刘索拉,这里不久就要拆。这里的业主七星集团早就打招呼,厂区已被规划为“中关村电子城”用地,计划到2005年底完成拆迁。

     刘索拉回答说:“多好的地儿呀,告诉你,拆不了啦!”

     其实,最早进入798的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早在1998年,雕塑系就有几个人在这里租借厂房创作了一幅卢沟桥的浮雕,但他们工作完成之后就撤走了。

     比刘索拉早一点的还有一个名叫罗伯特的美国人。他厌倦了写字楼的压抑,租下798的一个120平米的回民食堂,做英文艺术网站办公室。租金每平米每天0.65元。

     朋友之间口口相传,其他一些艺术家也先后看中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798艺术家群体的“雪球”就这样滚了起来。到2003年夏天,798初具艺术区雏形。这个发展过程,与当年美国纽约苏荷区的情况如出一辙。

     798位于北京东郊,这一带叫大山子。上世纪60年代初,一排排锯齿形玻璃天窗的高大厂房,轰隆隆的机械运转声和遍布厂区的大红标语,抒写着那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7字头的保密军工厂,牛!都用代号称呼,外人根本闹不明白。”一个知情人说。

     这里的工厂,是前苏联和东德援助中国的重大建设项目。工厂从1953年起步建设,1957年建成,是当时东德派来55位专家按照包豪斯风格设计的。建成之后,这里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电子工业基地。

     在这片巨大的厂区里,7字打头的工厂共有三家:718(华北无线电器材厂)、738(北京有线电总厂)和774(北京电子管厂)。后来因为718厂太大,就分成了六个分厂:706、707、718、751、797和798。每个分厂有各自的生产项目。这些工厂为原子弹试验、卫星升天制造了关键部件。新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第一块集成电路就诞生在这里。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电子行业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突飞猛进更新换代,大山子的产品渐渐跟不上趟了,再加上产业调整,这一带国营工厂走向没落,多数职工下岗,多数工厂闲置。

     信步艺术区,触目所及的是老旧的厂房砖墙和粗大的管道。推开沉重的厂房铁门,扑面而来的却是猎奇、怀旧和舒适的气氛。艺术家改造厂房时特意保留了墙壁上“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文革”时期的大红标语,以及部分机械部件,有的艺术家还把斑驳的标语重新油漆。798成了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窗口和国内外交流互动的艺术平台。各种门类的艺术设计和各个环节的配套设施,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和销售环境。





  拆迁与停租

     夹攻艺术家

     刘索拉说,刚来的时候,就那么二十几户人家,互相都认识。大人推着小童车出来散步,碰见了打个招呼。有个法国人在这里开了一家法国乡村饭馆,到晚饭的时候,穿着拖鞋,走几步就到了,尝一顿法国乡村晚餐,喝点法国咖啡。尽管杂草丛生,但是有情有调。

     最初入驻的艺术家都有这种感觉,如颠沛流离者发现新大陆一般,沉浸在惊喜里。白天他们创作,晚上轮流请客。一些官员和片警不理解聚居成群的艺术家,把这里当成了新的“盲流画家村”,早晚得把这些人赶走。更直接的压力则来自拆除计划,租户们眼睁睁看着几幢德式建筑被推倒了。

     于是,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行动起来,为保留这片热土拼上了。刘索拉等人本来就是媒体追逐的热点人物,平时她们尽可能躲着媒体,现在她们主动把国内外媒体找来了。从2003年起,798逐渐成为一个国内外媒体的新宠。国内诸多学者更是高分贝地在媒体上喊话,说798是北京乃至中国的荣耀。

     北大教授张颐武说,美国最大的出口是好莱坞电影而非工业产品,当代创意文化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除此之外,艺术家们在798举办了多种艺术活动,吸引国内外关注。

     2004年,身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李象群,向北京市人大递交了《保留一个老工业的建筑遗产,保留一个正在发展的艺术区》的提案,建议暂停大规模拆迁行为。

     2004年12月,总部在德国的“空白空间”画廊请德国总理施罗德来到798,出席在这里举行的“中德当代艺术展”。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夫人纳黛特·希拉克在中法文化年启动的前一天,也特地造访了798。

     798声名鹊起了,但是,七星集团惴惴不安。七星集团是大山子一带电子工业老厂联合组成的企业集团,全称是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七星的顾虑是,一旦艺术区成了势,就会造成压力,影响区域规划实施。

     难怪七星,早在1992年,大山子电子工业区的12位厂长就联合上书中央,建议振兴老工业基地。1994年,北京市设立电子城有限责任公司,开始整体规划。1997年,北京市制订了《北京电子城发展实施方案》。1999年,电子城老工业基地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被命名为电子城科技园,这些都是定了盘子的事。至于艺术区的出现,是当时七星为了增加一点收入而采取的临时措施,纯属无心插柳。

     另有知情人说,李嘉诚已经派代表到大山子一带考察了一年多,与七星进行过多次接触,准备整体买断包括798在内的23万平方米建筑区域。

     矛盾加剧了。2003年,艺术家们举办“再造798”的活动时,七星干涉说,“再造798”的口号等于定义了这里的未来使命,而艺术家只是房客,无权再造798。

     2004年,七星出台一个规定,艺术家不租、文化人不租、外国人不租。

     一些国际知名艺术机构想在这里租赁空间,均遭拒绝。艺术家们人心惶惶,不敢再装修了。在面临拆迁与停租的十字路口,各界人士纷纷出来表态。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嘉广说,从建筑角度来看,这一地区不应拆除,北京应该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加以保护,其中也包括近现代建筑。

     2005年3月,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所说的优秀近现代建筑,是指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建筑物。大山子一带的老厂房正属于这一范畴。包豪斯风格的现代工业建筑,在亚洲已经寥寥无几,非常珍贵。

     在各界呼吁之下,七星集团的态度略有松动,允许艺术家续租三年。到2004年,100多家艺术机构租用了这里大约2万平方米旧厂房,大部分租约截至2005年底。2005年,艺术家续租时,租金涨到每平米1.5元。

     李象群的提案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重视。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以及当时的市长王岐山等领导人先后对798进行了明察暗访,最后于2004年7月形成了基本意见:艺术区暂时不要动。朝阳区政府则提出,艺术区应该与周边的电子城科技园共同繁荣。

     大山子一带的房地产紧跟着升值。2006年,798的租金涨到每平米2元。经过转租,部分厂房的租金达到每平方米4元或5元,这与北京市中心一些写字楼的租金价格差不多了。798的人气旺得有如火上加油。

     随着798热度不断提升,七星集团的态度逐渐转变。2006年3月,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挂在朝阳区委宣传部,办公室成员多数来自七星集团。这一年,798正式被北京市政府定位为“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最终走出了拆迁阴影。七星集团新任领导班子对艺术区的租户表示,过去的不愉快就过去了,希望一起建设好艺术区。


  双手互搏


     商业与文化

     从2007年开始,管理办公室对798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改建,要让798“亮起来”。一些艺术家担心租金会继续上涨。

     罗伯特却认为,798的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798将与纽约苏荷区一样,从艺术区向商业区转化。他说:“早晚我们肯定付不起房租。最后贵得只有世界名牌付得起,私人小书店、艺术家都坚持不下去。”

     曾经拍摄《798》画册的摄影师朱岩说得很传神:“工人来了农民走了,艺术家来了工人走了,买卖人来了艺术家走了。”

     2007年11月5日,实力雄厚的比利时尤伦斯基金会在798开设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向公众开放,举办了85新潮美术展。2005年9月,费大为代表尤伦斯艺术基金会正式与七星签订合同,租下8000平米空间,成为798最大面积的租户。

     尤伦斯开展半年之后,又一个大型艺术机构——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于2008年4月15日在798开幕,展出宋冬、艾未未等39位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艺术中心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还在798周边设立了大面积艺术家工作室。

     接着,2008年8月2日,纽约老牌画廊、被称为“画廊帝国”的佩斯·维登斯坦画廊在798开设的“佩斯北京”开幕。管理办公室对这些实力雄厚的租户相当推崇,798的商业价值日益凸现。到2008年夏,400家创意机构租用了798艺术区及周边地区近30万平米空间,其中不乏像美国NIKE这样的大财团。除此之外,还有三十几个国家的艺术机构申请进入。

     人们谈论着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最早见于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2005年,纽约艺术部门的经济效益达到212亿美元,创造就业机会16万个,从业人员平均年薪比其他产业高出2万美元。如今,纽约创意产业每支出1美元,就为城市经济增值77美分。到2007年,伦敦创意产业GDP占伦敦GDP的8%,重要性首次超过金融业。

     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加拿大《环球邮报》2008年4月28日说,由于商业因素日益突出,北京798的小型画廊被推平,让位给停车场和其他大型开发项目。“卖什么赚钱成了这里的重中之重”,“艺术家不得不纷纷逃离”,向798周边的草场地、酒厂、环铁等地区转移。

     苍鑫与他的几个邻居已经在别处租了新的工作室,他过去的室友摩根也搬到环铁去了。“798越来越像做秀的地方,卖工艺品的,卖服装的,跟我们没关系了。”苍鑫说。

     刘索拉还坚持着。走进她在798的工作室,迎面的鱼缸里游着一条红白相间的雄壮的大鱼,刘索拉叫它“战船”,贴切。刘索拉看了看四周说:“这原来是我们的地儿,现在快不是我们的地儿了,怪留恋这儿的。”


来源:天天新报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